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Feb. 27 2023

研究團隊發現三個超微弱矮星系

  • 圖中是三個星系之一Scl-MM-dw5,它的恆星聚集在中心位置。圖片來源:NASA, HST-GO-15938, PI: Mutlu-Pakdil

    圖中是三個星系之一Scl-MM-dw5,它的恆星聚集在中心位置。圖片來源:NASA, HST-GO-15938, PI: Mutlu-Pakdil

1

由達特茅斯學院天文學教授領導的團隊,在一個與銀河系大小相當的星系周圍,首次發現了三個超微弱矮星系(ultra-faint dwarf galaxies),它們被認為是本星系群之外所發現最微弱的星系之一。新發現的星系距地球約1140萬光年,估計約有120億年的歷史,其中幾乎所有的恆星都是在早期宇宙中形成的。這些星系是由位於智利的麥哲倫望遠鏡觀測確定,之後透過哈伯太空望遠鏡更深入的觀測加以確認。

這些星系是首次在一個質量與銀河系相當的螺旋星系周圍發現的超微弱矮星系,該星系圍繞著一個名為玉夫座星系(NGC 253)運行,然而,它們的特徵與本星系群內的超微弱矮星系一致,這將有助於科學家建立更準確的超微弱矮星系模型。研究人員表示大多已知的超微弱矮星系都在本星系群內,但不同的環境將會對它們的形成和演化有所影響。想要進一步地了解本星系群以外的微弱星系,並更強有力地限制超暗矮星系的統計,需要在本地環境之外發現更多的超微弱矮星系,並對其進行詳細研究,才能了解本星系群內的超微弱矮星系是典型的還是不尋常的。

超微弱矮星系是已知亮度最低、化學演化最少的星系,然而,它們也最受暗物質所支配。暗物質被認為是構成宇宙大部分的神秘物質形式,因此天文學家認為超微弱矮星系是早期宇宙的原始化石,可以為研究宇宙的組成及其第一個星系的形成提供最佳機會。矮星係是大型星系的基石,而超微弱矮星系是研究最小尺度星系形成和了解最小的暗物質團塊如何充滿恆星並變成星系的最佳場所。確定銀河系附近已知存在的最微弱星系,將得以幫助研究人員創建宇宙最早星系形成的通用模型。

相關研究成果將發表於《天文物理學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資料來源:SciTech Daily

本文轉載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

 

DEC. 2024

2024年度精選影像

跟著國家地理攝影師回顧全年精采故事

2024年度精選影像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