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Nov. 21 2022

這些魚媽媽為什麼要吃掉自己的寶寶?

  • 一隻慈鯛媽媽吐出牠從自己領域邊緣逮回來的「落跑」魚寶寶。 PHOTOGRAPH BY JANE BURTON, NATUREPL.COM

    一隻慈鯛媽媽吐出牠從自己領域邊緣逮回來的「落跑」魚寶寶。 PHOTOGRAPH BY JANE BURTON, NATUREPL.COM

1

某些非洲的慈鯛科魚類會把孩子放在自己口中撫育──還會當點心吃。現在科學家可能已經找到原因了。

撫養寶寶是會讓人筋疲力盡的──根據一項新研究指出,這種累會讓某些口孵的魚媽媽把自己的寶寶當點心吃了。

中非的一種慈鯛Astatotilapia burtoni──通常稱為伯氏妊麗魚──有時會把自己產下的卵和小魚吃掉超過四分之三。

「很驚人啊,」中密西根大學的生物學家、也是11月9日《生物學報》(Biology Letters)期刊上刊載的這篇研究的資深作者彼得.戴斯特拉(Peter Dijkstra)說:「這真的很多。」

口孵是常見的魚類行為,尤其是慈鯛科魚類,牠們是體色鮮艷的淡水魚種,也是很受歡迎的水族寵物。伯氏妊麗魚媽媽在卵受精之後,會把卵放在口中保護大約兩個星期,免得被捕食者吃掉。

等到卵孵化成小魚苗之後,這些小寶寶就會游出媽媽的嘴巴,等遇到危險再衝回去。就小魚而言這是很棒的魚生起點,但對慈鯛媽媽來說可就累了,在這段期間,她既不能好好呼吸、也不能好好進食。

然而,這項新研究顯示,這些痛苦的媽媽可以藉著吃掉部分後代加以反抗,這是一種稱為「親子殘食」(filial cannibalism)的行為。

而現在,科學家也第一次能將這種殘食行為的程度和母體的健康狀況連結起來,研究主持人、密西根州立大學的學者傑克.沙威奇(Jake Sawecki)說。

母親吃掉寶寶以增進自己的健康,似乎有點違反直覺,尤其是從演化的角度來看,他說──畢竟,「吃掉你的後代並不能幫你傳遞基因。」

但這項研究顯示,這些殘食寶寶的媽媽們,因為吃掉小魚而使得抗氧化物攝取提高,很可能可以讓牠們在幾個月之後再度產卵。

壓力山大

為了做這項研究,沙威奇和戴斯特拉在中密西根大學的實驗室裡養了好幾群雌雄都有的慈鯛。在數個星期中,團隊辨識出大約80隻剛產卵的雌魚。

科學家們小心翼翼地把卵從媽媽口中移出。然後利用定量吸管把部分的卵放回半數母魚口中,每隻魚約25顆卵。沒有得回自己的卵的魚,則當成對照組飼養,照料方式相同。

經過兩週觀察期,研究人員注意到,平均來說,口孵的媽媽們大概吃掉了約40%的後代,而有超過93%的媽媽──31條中有29條,至少都有吃掉一些自己的幼魚。

接下來,這群科學家估算母魚的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程度,這可以利用魚體組織中的生化標記來測量。舉例來說,肝臟中若是有高濃度的特定化學物質,就表示有壓力,可能會造成細胞損傷、疾病和感染。

這項研究的第三階段,是殺掉少數母魚以檢驗牠們的組織。學者發現,氧化壓力高的母魚吃掉的後代也比較多,推測是牠們會因為攝取的抗氧化物增加而受惠。

雖說這項最新研究只研究了一種慈鯛,但沙威奇認為親子殘食是「許多物種都採用的一種適應策略。」他說。

寶寶尺寸的點心

凱倫.莫拉斯卡(Karen Maruska)是路易西安那州立大學的生物學家,研究的也是伯氏妊麗魚,但並未參與這項研究。

「這個研究,為這些在這兩週孵育期間無法好好進食的口孵雌魚如何生存、維持自身健康的謎團拼上了一片有意思的拼圖。」莫拉斯卡說。

吃掉自己的小魚並不會讓這些魚贏得年度最佳父母獎。但口孵的慈鯛仍舊是很認真的家長,魚類學家普洛山塔.查克拉巴提(Prosanta Chakrabarty)說,他是路易西安那州立大學自然科學博物館的魚類負責人。

「大部分的人都以為魚類就是把卵生一生然後就此不聞不問,某些種類確實是這樣沒錯啦。」查克拉巴提說。但口孵的慈鯛「是好家長。」

就算牠們偶爾需要來一口寶寶尺寸的點心也一樣。

 

延伸閱讀:神祕的深海北極鯊魚在加勒比海出沒 深具破壞力的獅子魚正侵入巴西海域

 

DEC. 2024

2024年度精選影像

跟著國家地理攝影師回顧全年精采故事

2024年度精選影像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