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時間的季節性變化會對我們產生重大的影響,例如:季節性憂鬱症。現在一組科學家在針對老鼠的新研究中,觀察到這些影響大腦神經細胞的變化。
研究人員觀察到視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 縮寫為SCN)中的神經細胞互相協調,以適應不同長度的日光,個體細胞和整個大腦的神經網路都發生了變化,視交叉上核或稱下丘腦視交叉上核是哺乳動物晝夜節律調節系統的中樞結構,產生和調節睡眠—覺醒、激素、代謝和生殖等眾多生物節律機制。
人或其它動物的生理時鐘也都有著固定的晝夜節律,而控制這種節律的正是SCN,一般而言SCN會利用光來校準生理時鐘,不過即使沒有光,SCN中的神經元也會讓生物保持著晝夜節律,因此一直處於黑暗環境中的人或動物也還是會繼續其生理機制。
SCN控制著大約2萬個神經元,瞭解更多這方面的知識將有助於治療類似的心理疾病,研究人員觀察老鼠腦中神經傳遞質中的神經介肽S(neuromedin S,縮寫為NmS)及血管活性腸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縮寫為VIP)的變化,進而瞭解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hypothalamic nucleus,縮寫為PVN)的詳細工作機制,室旁核位於下視丘中,協助管理壓力、新陳代謝、免疫系統及生物生長等,它也被SCN影響著。
研究人員發現了操縱特定SCN神經元的方法,成功誘導下視丘室旁核中的多巴胺分泌,這項研究仍處於早期階段,儘管老鼠的大腦和人類的大腦有很強的相似之處,但人類的神經細胞功能是否完全相同仍有待觀察,此篇研究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編譯/許晉翊)
資料來源:Science Alert
本文轉載自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