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許祖菱 審校
《衛報》(The Guardian)報導,澳洲新研究發現,大麥蟲(學名:Zophobas morio)的幼蟲(又名超級麥皮蟲,superworm)可以撕碎和吃下聚苯乙烯,而且牠們的腸道中含有數種能夠消化聚苯乙烯的酵素,可能成為分解和升級再造塑膠廢棄物的替代方案。
吃了三週保麗龍的超級麥皮蟲 仍能完成生命週期
聚苯乙烯(Polystyrene,簡稱PS)是一種用途廣泛的塑膠,以固體形式存在於日常用品中,如容器、蓋子和免洗餐具。發泡聚苯乙烯則是俗稱的保麗龍。
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的研究人員在三個星期之間,餵食超級麥皮蟲一種常用於建築隔熱的發泡聚苯乙烯。
他們發現,以塑膠為食的幼蟲仍能夠結蛹、化成成蟲,完成生命週期,只是牠們的體重比吃麩皮的超級麥皮蟲要輕,腸道微生物菌相的健康程度也較低。
腸道微生物能分解聚苯乙烯 哪些酵素最有效仍待研究
該研究的共同作者、昆士蘭大學的克里斯.林軻(Chris Rinke)說,這些超級麥皮蟲在24小時內便開始蠶食發泡聚苯乙烯。
正在蠶食發泡聚苯乙烯的超級麥皮蟲。圖片來源:昆士蘭大學
「48小時內⋯⋯牠們的糞便從正常狀況下(吃麩皮時)的棕色變成白色。」
林軻說,這些超級麥皮蟲腸道中的微生物,含有能夠將聚苯乙烯鏈分解成苯乙烯分子的酶。
研究人員找出了含有與聚苯乙烯降解相關的酶的菌落──包括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紅球菌屬(Rhodococcus)和棒狀桿菌屬(Corynebacterium)的菌株。他們仍然需要研究哪些酶最有效並且可以大規模生產。
在世界各地,微生物正在逐漸演化出分解塑膠的能力。首次發現具有這種能力的細菌,是2016年在日本的一個垃圾場中。
林軻說,其他比超級麥皮蟲小的昆蟲幼蟲,如蠟蟲和黃粉蟲等,體內也有微生物可以吃一些塑膠。
澳洲7月起將逐步淘汰保麗龍 微生物有望助力回收
回收發泡聚苯乙烯的一個挑戰是,它的密度很低、體積龐大,回收經濟效益差。「機械回收效率不高,」林軻說。這種回收方式的最終產品包括塑膠長凳和相框等物品。
他認為超級麥皮蟲體內微生物可以是塑膠升級循環過程的基礎,聚苯乙烯分解後的產物能被其他微生物用來製造生物可分解塑膠或其他化合物。
淘汰發泡聚苯乙烯是澳洲「國家塑膠計畫」(National Plastics Plan)的一部分。澳洲將從下個月開始,逐步淘汰發泡聚苯乙烯,到12月則將規定食品和飲料容器不能再含有聚苯乙烯。
該研究發表在《微生物基因體學》(Microbial Genomics)期刊上。
參考資料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汙染防治、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築等各面向。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濕地、海洋、土地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