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Dec. 28 2021

智利挖出7300萬年前新種恐龍,尾巴竟如「黑曜石砍刀」

  • 大約7300萬年前,這種有著「砍刀狀尾巴」的新種恐龍曾在現今智利南邊一處綠意盎然的河口三角洲生息。插圖為藝術家對該物種的描繪。ILLUSTRATION BY MAURICIO ÁLVAREZ

    大約7300萬年前,這種有著「砍刀狀尾巴」的新種恐龍曾在現今智利南邊一處綠意盎然的河口三角洲生息。插圖為藝術家對該物種的描繪。ILLUSTRATION BY MAURICIO ÁLVAREZ

1

這具從智利南部出土的化石融合了甲龍類與劍龍類的特徵。

距今7500萬年至7200萬年之間,在今日智利巴塔哥尼亞地區,一隻尾部粗短的恐龍出於某種原因,被掩埋在河口三角洲中,細緻的沉積物將牠的骨骸以化石的形式完好保留了下來。

以恐龍的標準來說,這隻生物並不大。牠以四肢行走時身高不到60公分,吻部至尾巴的體長不超過200公分。然而這隻活在巨獸世界中的小動物可不好惹;牠的皮膚上嵌滿防禦用的甲冑,身後還有一把獨特的武器。

牠的尾巴末端跟科學家見過的任何尾巴都不像:骨骼融合在一起,像一把鋸齒狀的板球拍。「這是前所未見的。」智利大學古生物學家亞歷山大.巴爾加斯(Alexander Vargas)說。

AD

ads-parallax

這副12月初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的化石骨骸屬於一種新發現的裝甲恐龍──伊倫蓋森覆尾龍(Stegouros elengassen)。這個名稱來自牠覆蓋著骨板的奇特「屋頂狀尾巴」(Stegouros),與巴塔哥尼亞地區Aónik’enk原住民神話中的覆甲野獸(elengassen)。

除了擁有新奇武器外,伊倫蓋森覆尾龍也填補了重要的演化漏洞。根據未參與該研究的馬里蘭大學古生物學家湯姆.霍茲(Tome Holtz)所言,曾經構成岡瓦納古陸(Gondwana,即已分裂為南美洲、非洲、南極洲、澳洲、印度次大陸與阿拉伯半島的古代超大陸)的陸地上很少發現裝甲恐龍。

在伊倫蓋森覆尾龍之前,古生物學家在岡瓦納古陸南部只發現過兩種甲龍類,而且是從不完整或研究不完全的化石得知。這次的倫蓋森覆尾龍標本完整度達到80%,且整副骨骼宛如一個怪異的解剖特徵熔爐。這隻恐龍的顱骨、牙齒和棒槌狀尾巴都有典型的甲龍類特徵,與甲龍(Ankylosaurus)等較晚期的裝甲恐龍類似。然而,牠纖細的四肢骨與骨盆又與早了牠好幾千萬年滅絕的劍龍類恐龍(如劍龍,Stegosaurus)類似。

「如果你拿這塊骨盆來問我這是什麼動物的?我會告訴你這百分之百是隻劍龍。」蘇莎那.梅德門(Susannah Maidment)說,他是倫敦自然史博物館恐龍古生物學家,並未參與這項研究。「這副標本讓我非常震驚……牠推翻了我的一切知識。」

巴塔哥尼亞山中的骨頭

伊倫蓋森覆尾龍出土於多羅諦層(Dorotea Formation),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經常在這片橫貫智利與阿根廷的層疊岩石中找尋恐龍化石或其他古代生命的跡象。

2017年,一支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團隊造訪了位於智利齊納斯河谷(Río de las Chinas Valley)以化石聞名的一處遺址,並且看到一些長相有趣的骨頭。2018年2月,智利大學派出一支由巴爾加斯的同事塞爾吉歐.索托阿庫納(Sergio Soto-Acuña)與喬納森.卡魯札(Jonatan Kaluza)帶領的團隊去調查德州大學團隊提出的報告。

研究人員最先在陡峭的山坡上找到骨頭的痕跡,並且圍繞著化石著手挖掘。團隊將挖出的遺骸連同塗覆石膏的石塊帶回實驗室,但想把化石完好無傷地取出來是一個大挑戰。科學家們必須對付接近零度的低溫、失溫的威脅,以及扭傷腳踝的風險。

最初,研究人員只看到了恐龍纖長的四肢骨頭,因而猜測這可能是一隻植食性的雙足鳥腳類(ornithopod)恐龍,直到化石在研究室中經過仔細清潔,並露出尾巴。

「接下來整天我都處在震驚之中。」巴爾加斯說。

尾部武器

徹底武器化的尾巴在動物身上很少見,但一旦出現,演化就會將它們形塑成高效能的工具。在恐龍之中,劍龍類的尾巴末端有兩對尖刺(非正式名稱叫「尾刺」(thagomizer),源自《遠方》(The Far Side)這部漫畫);有些甲龍類則有長且僵硬的尾巴,末端還帶有骨質棒槌。

武器化的尾巴甚至出現在關係很遙遠的動物分類群之中。雕齒獸(Glyptodont)即是一例,這種巨型犰狳於距今1萬年前滅絕,牠們也演化出了類似甲龍類的尾錘。

然而伊倫蓋森覆尾龍的尾巴相當獨特。和其他甲龍類相比,牠的尾巴更平且更像刀刃,研究團隊將這種結構稱作macuahuitl,即阿茲特克文化使用的木柄黑曜石砍刀。

裝甲恐龍可能主要將尾部武器用於同種間的戰鬥(例如爭奪社會地位)。此外也有證據顯示,牠們在遭到掠食者威脅時也會使用尾巴來保護自己。霍茲說有些侏羅紀掠食者骨頭上的孔狀傷口可能來自劍龍。加拿大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有一副暴龍化石,其脛骨曾經骨折又痊癒,可能曾被一隻甩尾的甲龍類所傷。

古生物學家目前仍不清楚伊倫蓋森覆尾龍如何使用牠的尾巴,不過霍茲猜測這種恐龍可能將尾巴當作劈砍武器使用。目前較為清楚的資訊是伊倫蓋森覆尾龍的潛在掠食者名單。在伊倫蓋森覆尾龍生活的時空中,最大的掠食性恐龍是一群稱為大盜龍科(Megaraptoridae)的神祕恐龍。巴爾加斯形容牠們是「長相非常兇惡的龐然大物,有點像是異特龍(Allosaurus),但能用更長的手臂抓取獵物。」

尋找更多線索

智利團隊將伊倫蓋森覆尾龍骨骼清理至能看清的程度以後,索托阿庫納與巴爾加斯仔細比較這隻動物與其他裝甲恐龍的解剖構造。研究人員經過計算而畫出概略的系譜樹以後,他們發現伊倫蓋森覆尾龍的祖先在大約1億6500萬年前和其他甲龍類分開,形成一支未知的系譜。

這隻智利恐龍已知最近的表親是另外兩種南岡瓦納古陸上已知的甲龍類。我們對兩者之中的澳洲盾龍(Kunbarrasaurus)所知主要來自其顱骨。另外一種,即南極甲龍(Antarctopelta),則只有南極洲沈積層中發現的少許骨頭碎片。

伊倫蓋森覆尾龍可能協助科學家了解這些我們所知甚淺的親戚。南極甲龍有一些無法拼湊的骨頭和伊倫蓋森覆尾龍尾刃上的融合骨骼驚人地相似。巴爾加斯和同僚相信這種相似程度表示體長可達覆尾龍兩倍的南極甲龍也有著類似的尾部武器。

倫敦自然史博物館的梅德門是世界頂尖的劍龍專家,他補充說明伊倫蓋森覆尾龍奇異的綜合特徵可能會撼動裝甲恐龍的系譜樹。劍龍的分類方法主要依據該恐龍是否符合三種解剖特徵,其中一種即是我們在伊倫蓋森覆尾龍身上看到的骨盆;雖然學名類似,但伊倫蓋森覆尾龍不屬於劍龍。因此,梅德門說有些目前被分類為劍龍的破碎化石可能根本就不是劍龍。

數十年來,多羅諦層和巴塔哥尼亞其他區域已產出過許多非比尋常的化石,而這個地區的岩石中可能還藏有更多化石線索。若進一步探索智利與阿根廷境內,則可能找到其他有著扁平刃狀棒槌尾部的裝甲恐龍。

與此同時,巴爾加斯與同事才剛開始搜索伊倫蓋森覆尾龍化石。「我們已經找到其他有伊倫蓋森覆尾龍的地點了,牠其實很常見。」巴爾加斯說:「我們希望能找到更多化石。」

 

延伸閱讀:中國發現比長頸鹿更高的「參天巨犀」化石 / 暴龍是群居動物嗎?新化石線索引發專家熱論

NOV. 2024

AI世紀革命

從醫學、考古、太空探索到動物溝通,人工智慧的應用正急速拓展科學新疆界

AI世紀革命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