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卡羅來納州一座博物館最近取得一副由私人收存超過十年的化石標本,長眠其中的是糾纏在一起的霸王龍和三角龍,牠們貌似於爭鬥之中死亡。
2006年,商業化石獵人發現了這副幾近完整的精美暴龍化石,旁邊還躺著一隻植食性三角龍骨骸。最近,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博物館取得了這對史前化石,科學家首度有機會開始研究這副化石。 PHOTOGRAPH BY MATT ZEHER
十多年來,古生物學家都在想望一副化石,它同時保存了兩種明星恐龍的骨骸,即霸王龍(Tyrannosaurus rex)與三角龍(Triceratops)。這些骨骸不僅呈現出栩栩如生的樣態,甚至還糾纏在一起。
兩隻標本在同類恐龍化石中都屬保存絕佳之列。這對被暱稱為「決鬥恐龍」(Dueling Dinosaurs)的化石共同體現了一樁古生物學謎團:這些猛獸是否只是偶然被埋在一起,例如牠們的屍體被卡在河中同一片沙洲上?或者牠們被定型於一場殊死鬥中?過去從來沒有人能夠研究這副化石來找出答案。
決鬥恐龍的化石可能呈現出一隻三角龍與一隻霸王龍亞成體之間的致命爭鬥,上圖是藝術家重建出的史前美國蒙大拿州。 ILLUSTRATION BY ANTHONY HUTCHINGS
但情勢即將改變。經過歷時數年的訴訟戰,這件多年來被鎖在研究室或倉庫中的知名化石即將被送往位於羅里(Raleigh)的北卡羅萊納州自然科學博物館(North Carolina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s, NCMNS)。在私人基金會與市、郡、州等各級政府的捐款協助之下,非營利組織北卡羅萊納州自然科學博物館之友(Friends of the North Carolina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s)將代表博物館以未公開的金額買下決鬥恐龍。
這副化石將被安置在博物館的一個新的擴建裡,該擴建將設有最先進的古生物學研究室,並預計於2022年開放。「決鬥恐龍著實是一塊被藏了十多年的瑰寶。」琳賽.札諾(Lindsay Zanno)說,他是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的古生物學家,也是北卡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古生物學主任。
古生物學家們為決鬥恐龍找到家的新聞開心。「這些化石將促成千百篇研究。」丹佛自然與科學博物館(Denver Museum of Nature and Science)的古生物學家泰勒.里森(Tyler Lyson)說。
「它將會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標本。」古生物學家科克.強森(Kirk Johnson)說,他是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旗下國立自然史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主管。
陰影中的14年
決鬥恐龍的發掘故事以及它來到北卡自然科學博物館的漫長旅途之戲劇性完全不遜於化石本身。
2006年夏天,正當烈日烘烤美國蒙大拿州加菲爾德郡(Garfield County)之際,化石獵人克萊頓.菲普斯(Clayton Phipps)找到了他人生中的重大發現。正當菲普斯和他的團隊搜索里格.莫瑞(Lige Murray)與瑪麗安.莫瑞(Mary Ann Murray)擁有的牧場時,菲普斯的表親查德.歐康納(Chad O’Connor)發現了由骨頭碎片串連成的痕跡,這條路徑領他們找到一塊因侵蝕而露出山坡的三角龍骨盆。歷經數個月的斷續挖掘,他們最終取出了由一隻大致完整的三角龍所組成的巧克力色化石,以及一隻鄰近的霸王龍化石。
菲普斯團隊先以粗麻布與石膏保護化石,再將它運離莫瑞家的牧場,接下來數年間化石都儲存在蒙大拿州佩克堡(Fort Peck)的一間私人實驗室中。菲普斯和莫瑞家試圖說服博物館買下這副化石,但是他們找不到任何買家。菲普斯回憶有些古生物學家質疑他發掘與紀錄遺址的方式。
在美國,聯邦政府所有地上發現的化石必須編入規制內的藏品名冊,例如官方認可的博物館。然而私有土地上發現的化石,例如這副決鬥恐龍,可以被合法買賣。
2013年,以倫敦為據點的拍賣行邦瀚斯(Bonhams)說服菲普斯和莫瑞一家嘗試拍賣化石。雖然他們對於放棄把關買家身份這件事懷有複雜感受,但菲普斯和莫瑞家還有高額費用有待清償,於是他們同意拍賣。然而拍賣失敗了,沒有任何出價達到600萬美金的底價。決鬥恐龍於是離開了紐約市的拍賣行,轉進位於長島(Long Island)的一座儲藏設施。
數年以後,札諾經由菲普斯的好友,南達科他州(South Dakota)商業古生物公司黑山研究所(Black Hills Institute)總裁彼特.拉森(Pete Larson)聯絡上他,詢問將決鬥恐龍賣給北卡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可能性。2016年2月,札諾和一隊博物館員工造訪這座長島倉庫,根據他的形容,那是敬畏油然而生的時刻。
「看到這些標本的時候,你幾乎無法不想像它們步出石膏塊且與你擦身而過,」他說:「你能直接看見它們活著時的樣子。」
交易協商地很順利,但是在決鬥恐龍得以進駐羅里以前,他們還得先克服折騰多年的官司。
在2013年的拍賣進行以前,莫瑞家就聽聞風聲說他們牧場的前生意夥伴傑瑞.西弗森(Jerry Severson)與羅伯特.西弗森(Robert Severson)正在威嚇著要提告,瑪麗安.莫瑞說。莫瑞家於2005年買下西弗森家的土地產權時,西弗森兄弟保留了這片地三分之二的地下採礦權。西弗森兄弟宣稱他們的採礦權讓他們也擁有決鬥恐龍──蒙大拿州史上最好的標本之二──的部分產權與售出後利潤。
超過一世紀以來,蒙大拿州的化石採集都在所有權歸地主而非礦權所有人的假設下進行。於是莫瑞家先發制人地上了蒙大拿州法庭以尋求化石不屬於礦產的判決。
不在蒙大拿州的西弗森兄弟於是將案子搬上聯邦地區法院,而法院在2016年做出偏向莫瑞家的判決。西弗森兄弟於是上訴。令菲普斯、拉森與莫瑞一家震驚的是,美國聯邦第九巡迴上訴法院(U.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Ninth Circuit)於2018年做出偏向西弗森兄弟的判決,判給他們決鬥恐龍的大部分所有權。
這項判決在古生物學家眼中是一場災難。不僅是將化石視為礦物的邏輯可能顛覆一世紀以來的化石所有權宣稱,而且地產背後的礦權通常非常破碎,未來要取得私人土地的發掘許可幾乎不再可能。因此擁有2000名會員的古脊椎動物學會(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與一批博物館一同加入一群蒙大拿州地主,結成暫時性的聯盟,代表莫瑞一家提出申辯狀。
論及美國的私有化石交易,這幾個團體的意見並不總是一致,所以為這樁案件形成的結盟「是很罕見的團結」大衛.伊凡斯(David Evans)說,他是皇家安大略博物館(Royal Ontario Museum)的古脊椎動物主席。
菲普斯與莫瑞一家也促使蒙大拿州的立法機關通過一條法律,確認化石權益屬於地主。這項法案於2019年無異議通過,然而新法並不適用正在進行聯邦訴訟的決鬥恐龍案。
2019年,第九巡迴上訴法院同意複審這樁上訴案,並且要求蒙大拿州最高法院權衡化石是否等同礦物。2020年5月,州法院判定化石非礦物。第九巡迴法院於6月同意,確認莫瑞一家擁有決鬥恐龍並且有權出售,北卡自然科學博物館取得化石之路由此鋪成。
「我等這一刻了好久,彷彿要等到天荒地老,」菲普斯說,他現在在探索頻道(Discovery Channel)的實境秀《恐龍化石挖寶人》(Dino Hunters)中擔任演出。「它們要去的地方讓我覺得非常開心。」
私有化石販售爭議
並非所有的私有化石都能像決鬥恐龍一樣成功進入公有博物館。對許多科學家而言,北卡自然科學博物館的購買案是個正面消息,與之相反的是今年10月的史丹(Stan)出售案,這是一副相當出名且具有重要科學意義的霸王龍化石,由拉森與黑山研究院發掘。一紙法院命令強迫黑山研究所拍賣這副化石以買下公司一名股東的股份,而一名不具名的買家──各方面看來都是私人收藏家──以3180萬美金買下史丹。
古生物學家們為史丹的天價而群情激憤,他們擔心科學家和美國地主之間的關係將惡化,且全球化石盜採可能增加。與之對比,伊凡斯說決鬥恐龍的宣判「對古生物學而言著實是個美妙的消息,尤其有鑒於最近史丹拍賣的事情。」
然而並非所有的科學家都為此感到欣喜。美國威斯康辛州基諾沙(Kenosha)迦太基學院(Carthage College)的暴龍專家湯瑪士.卡爾(Thomas Carr)是一名堅定的倡議者,他希望禁止美國的商業化石買賣。他提醒道,決鬥恐龍的販售合法化並且支持了將無可取代的化石拿來交易的行為,而他認為這是不道德的。
「這些標本能進到真正的博物館且沒有像史丹一樣消失,這是件好事,但是從另一方面看來,標價寫著多少錢?」卡爾說。「這樁(交易)開啟了一個議題:科學家和博物館是否已淪為商業化石交易的侍從?」
卡爾估算有超過40副霸王龍化石──大約是已知總數的一半──在私人或商業收藏者手中,且科學研究者無從接觸它們。
史前決鬥
現在札諾和他的團隊可以研究決鬥恐龍了,需耗時數年的科學工作即將展開,包括細究這對恐龍是否真的死於一場致命爭鬥之中。
在此之前也有其他化石同時呈現掠食者與獵物。1971年,波蘭與蒙古的古生物學家找到了打鬥中的迅猛龍(Velociraptor,又稱伶盜龍)與原角龍(Protoceratops),後者是三角龍的早期表親,這兩隻恐龍因沙丘坍塌而遭到掩埋。為了釐清這兩隻蒙大拿恐龍的命運,研究人員將必須辨別出這兩隻恐龍個別在何時且如何被埋葬的,以及它們身上是否都有對方造成的確鑿傷痕,例如牙齒的咬痕。
另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是札諾和他的團隊已經取得許可,將造訪化石出土的挖掘現場,此行應有助於了解化石是怎麼形成的。「如果我們不能親自到標本出土的現場搜集資料,這些標本的科學價值將大打折扣。」札諾說。
無論這兩支恐龍在世時是否真的曾經決鬥,這副化石都是難能可貴的機會,可供科學家研究這兩種遠古巨獸保存絕佳的標本。
例如這隻霸王龍將有助於釐清牠們如何從幼雛成長為魁梧的掠食者。大部分專家認為這具標本是一隻霸王龍亞成體,而目前已知這樣的化石只有少少幾副,且這隻霸王將會是其中最完整的一副。菲普斯的看法和他們相左,他聲稱這副化石是一隻矮暴龍(Nanotyrannus),這是一種具有爭議的侏儒暴龍物種,大部分專家認為矮暴龍其實是年少的霸王龍。
「對我而言,背後更大的問題在於導致恐龍滅絕的物種多樣性──我認為這才是真真正正重要的問題,」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的里森說:「大型暴龍只有一種,還是有兩種?」
化石周圍的岩石中還隱藏著更多有待發掘的祕密,裡頭有著恐龍皮膚的印痕和這兩隻動物的軟組織分解時可能形成的殘跡暈。基於近年內古生物學的進展,未來的科學家可能也能找到胃部內容物或甚至恐龍殘留在岩石中的原始蛋白質。「要從岩石中取出骨頭,卻又不能破壞岩石中的皮膚,這會是非常複雜且精細的工作。」強森說。
菲普斯與其他人為科學家終於有機會見到化石而感到鬆了一口氣,而且他已經等不及要拜訪北卡羅來納州了。
「未來我想帶孫子們去那裡,跟他們說,嘿,你的老阿公發現了這些恐龍,」他說:「人們永遠都能去看看它們。我一直都希望這樣。」
延伸閱讀:暴龍胚胎化石首度面世 / 「河中怪獸」棘龍的案情因新發現的牙齒化石而更加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