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Jul. 20 2020

《侏羅紀公園》對標誌性恐龍——雙脊龍的描述幾乎全錯了!

  • 這幅重建圖顯示一隻成年魏氏雙脊龍(Dilophosaurus wetherilli)正在照料一窩孵化中的蛋。 ILLUSTRATION BY BRIAN ENGH

    這幅重建圖顯示一隻成年魏氏雙脊龍(Dilophosaurus wetherilli)正在照料一窩孵化中的蛋。 ILLUSTRATION BY BRIAN ENGH

  • 這張照片拍攝於1942年的發掘現場,當時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科學家正在發掘一副雙脊龍化石。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USEUM OF PALEONTOLOGY

    這張照片拍攝於1942年的發掘現場,當時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科學家正在發掘一副雙脊龍化石。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USEUM OF PALEONTOLOGY

  • 1950年代早期,沃恩.蘭斯頓(Wann Langston, Jr.)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督導第一副雙脊龍骨骸的重建工作。TEXAS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COLLECTIONS

    1950年代早期,沃恩.蘭斯頓(Wann Langston, Jr.)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督導第一副雙脊龍骨骸的重建工作。TEXAS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COLLECTIONS

1

新的化石發現與目前最詳盡的分析,首度描畫出雙脊龍的真實樣貌。

這幅重建圖顯示一隻成年魏氏雙脊龍(Dilophosaurus wetherilli)正在照料一窩孵化中的蛋。 ILLUSTRATION BY BRIAN ENGH

這幅重建圖顯示一隻成年魏氏雙脊龍(Dilophosaurus wetherilli)正在照料一窩孵化中的蛋。 ILLUSTRATION BY BRIAN ENGH

在1993年的《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電影裡,一名惡毒角色的生命終結於他與一隻雙脊龍(Dilophosaurus,或譯雙冠龍)的相遇。片中這種身高不比人高的奇異恐龍突然展開巨大的頸傘,變身為恐懼的化身,嘶叫著朝人的眼睛噴毒液。這一幕將雙脊龍定型為流行文化的標誌──但是現實中這隻侏羅紀掠食者和電影裡完全不一樣。

「我稱雙脊龍為最知名的最不為人知的恐龍,」亞當.馬什(Adam Marsh)說。他是美國亞利桑那州石化森林國家公園(Petrified Forest National Park)的古生物學家,帶領團隊重新完整描述了這個物種,其研究成果發表在7月初出版的《古生物期刊》(Journal of Paleontology)。

AD

ads-parallax

雖然這個物種早在80年前就已經出土,科學家卻對他所知甚少。

這張照片拍攝於1942年的發掘現場,當時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科學家正在發掘一副雙脊龍化石。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USEUM OF PALEONTOLOGY

這張照片拍攝於1942年的發掘現場,當時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科學家正在發掘一副雙脊龍化石。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USEUM OF PALEONTOLOGY

現在這份新研究分析了兩具先前沒有人研究過的亞利桑那州化石標本,並首度描繪出雙脊龍在世時的清晰樣貌。實際上,雙脊龍不只是靠著毒液和頸傘這些小把戲來制服獵物的小型恐龍,而是孔武有力的掠食者,而且在2億100萬年前至1億7400萬年前的侏羅紀早期北美大陸上,雙脊龍是最大的陸生動物之一。

「牠比你在《侏羅紀公園》裡看到的還要大很多。」馬什說。

部分化石與部分石膏

1940年,一名名叫傑西.威廉斯(Jesse Williams)的納瓦霍族(Navajo)男子在亞利桑那州圖巴市(Tuba City)附近的納瓦霍族領地發現了第一副雙脊龍化石。1942年,威廉斯向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古生物學家們展示這些化石,其中包括後來在1954年將之命名為新物種的山繆.威爾斯(Samuel Welles)。

重建這隻恐龍的團隊為了展示目的而以石膏骨頭來填補缺失的化石。如此拼湊出的恐龍「被刻意地做成和(另一種掠食者)異特龍(Allosaurus)相似的長相……因為化石要掛在牆上展示,而他們希望掛上去的化石看起來是完整的,」馬什說。問題在於1954年的研究和威爾斯在1984年出版的後續研究都沒有說明哪一根骨頭是真的化石,哪一根又是石膏製品。

以這些早期論文為基礎的後續研究又造成更多困惑,雙脊龍究竟和腔骨龍(Coelophysis)那種火雞大小的三疊紀肉食動物關係比較近,還是更像角鼻龍(Ceratosaurus)或異特龍那樣侏羅紀晚期的大型物種?

「1984年以後的論文都不確定是在討論真正的雙脊龍解剖學,還是由石膏所描述的標本,」馬什說。在沒有人花費時間與資源進一步研究的情況下,這種動物的解剖學圖像數十年來都維持混沌不明的狀態。

↑↑↑↑↑101史前教室:恐龍

「每個人的研究都或多或少仰賴那單一篇論文,但是結果那篇論文完成的方法有些問題。」彼得.馬科維奇(Peter Makovicky)說,他是明尼蘇達大學的古生物學家,並未參與這項新研究。

重新發現雙脊龍

為了釐清化石紀錄,馬什耗費七年時間研究三副最完整的雙脊龍骨骸,這些化石歸納瓦霍族人所有,並且存放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他還檢視了另外兩副未經研究的化石,20年前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古生物學家提摩西.羅威(Timothy Rowe)在納瓦霍保留區內發現這兩副化石,而他是新研究的共同作者,也是馬什的博士班指導教授。

雙脊龍的早期研究指出牠雙顎無力且頭冠脆弱──馬什相信這樣的描述可能影響了麥可.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於1990年出版的《侏羅紀公園》小說,使得書中將這種動物描繪成噴毒液的纖細恐龍。而電影中添加的毒液和頸傘都沒有任何化石證據可作為基礎。

這些新化石中有些早期標本中未知的部分,包括一條完整的後腿與其他數個不同部位的骨頭,其中有腦殼、骨盆,還有一些骨頭顯示出雙脊龍有著配備有力肌肉的強壯下顎。牠身長約6公尺,大概有半隻成年霸王龍那麼大,而且體重有四分之三公噸重,意即牠可以輕易獵捕和牠比鄰生活在相同環境中的大型獵物,例如莎拉龍(Sarahsaurus),那是一種長頸蜥腳類恐龍的親戚,體型大如休旅車。

1950年代早期,沃恩.蘭斯頓(Wann Langston, Jr.)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督導第一副雙脊龍骨骸的重建工作。TEXAS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COLLECTIONS

1950年代早期,沃恩.蘭斯頓(Wann Langston, Jr.)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督導第一副雙脊龍骨骸的重建工作。TEXAS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COLLECTIONS

「雙脊龍的構造顯然生來就是要當大型掠食者的。」馬什說:「牠是為了捕食其他動物而生的大型動物。」

這篇研究「讓人非常樂意接受文中對這種動物的描述,」馬丁.艾斯庫拉(Martín Ezcurra)說,他是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貝納迪諾.里瓦達維亞阿根廷自然科學博物館(Bernardino Rivadavia Natural Sciences Argentine Museum)研究早期肉食性恐龍的古生物學家。「論文作者增加了標本數量,這非常有趣……告訴我們雙脊龍在侏羅紀早期生態系中比我們想的更常見。」

有冠的美麗生物

《侏羅紀公園》拍出的雙脊龍特徵中有一項是正確的,那就是這種生物口鼻部上方的雙冠。雙冠可能是展示性特徵,實際上可能有著明亮的色彩,它可能也有威嚇敵人或求偶的功能,就像鹿角或孔雀尾巴那樣。

「牠是如此震撼人心的動物。牠這兩片輕薄的骨板頭冠沿著頭骨頂端生長,基本上從鼻腔延伸到眼窩。」馬科維奇說。

除了由薄骨板形成以外,這對頭冠「構造獨特,」由蜂巢狀的氣孔達成強化與保護頭冠之效,馬什說。他和羅威也發現這些氣孔延伸至腦殼與其他骨頭,暗示著雙脊龍的祖先如何發展出較輕的骨骼。如此一來這種動物就能在長成更大體型的同時避免因自身重量而行動不便,更長成北美洲最早的大型肉食性恐龍。

雙冠中間的空間與這種動物的鼻腔相通,這裡可能曾經連接著可膨脹的展示性氣囊,或許和當代軍艦鳥的氣囊屬相同類型。然而,這個理論有待其他古生物學家利用新發表的解剖資料進行檢驗,馬什說。

雙脊龍、冰脊龍(Cryolophosaurus),與其他來自中國和阿根廷的有冠恐龍都出現在侏羅紀早期,呈現出「跨越三疊紀-侏羅紀界線之際突如其來的體型增長,與此同時,大型勞氏鱷類掠食者(Rauisuchia)消失,」馬科維奇說。「那個頂級掠食者的生態區塊空下來了,而這些有冠恐龍似乎非常快就跳進了這個位置。」

雖然有冠恐龍一開始成功了,但是從演化的角度看來,他們被其他物種如角鼻龍或異特龍取代以前只存在過一小段時間──僅有短短數千萬年。後來的恐龍很少有頭冠,或許因為這些動物開始發展出羽毛,而羽毛用作展示更有效率,在生物層面上負擔也比幾片骨板更小。

DEC. 2024

2024年度精選影像

跟著國家地理攝影師回顧全年精采故事

2024年度精選影像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