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May. 22 2020

這些1000年前的骨骸,揭露東非最早的海嘯災難

  • 一顆人類顱骨從坦尚尼亞潘加尼河畔的灰色砂土中向外窺視,這座遺址曾經是早期史瓦希利(Swahili)漁村。大約1000年前,海嘯突然摧毀了這座村莊,造成許多居民罹難。PHOTOGRAPH BY VITTORIO MASELLI

    一顆人類顱骨從坦尚尼亞潘加尼河畔的灰色砂土中向外窺視,這座遺址曾經是早期史瓦希利(Swahili)漁村。大約1000年前,海嘯突然摧毀了這座村莊,造成許多居民罹難。PHOTOGRAPH BY VITTORIO MASELLI

  • 這座坦尚尼亞潘加尼河畔的遺址從上方看來就像不起眼的無水魚池。背景隱約可以看見印度洋。PHOTOGRAPH BY DAVIDE OPPO

    這座坦尚尼亞潘加尼河畔的遺址從上方看來就像不起眼的無水魚池。背景隱約可以看見印度洋。PHOTOGRAPH BY DAVIDE OPPO

1

一波大浪淹沒了一座位於今日坦尚尼亞的古老漁村,這個發現讓研究人員重新評估非洲東岸遭逢海嘯的風險。

一顆人類顱骨從坦尚尼亞潘加尼河畔的灰色砂土中向外窺視,這座遺址曾經是早期史瓦希利(Swahili)漁村。大約1000年前,海嘯突然摧毀了這座村莊,造成許多居民罹難。PHOTOGRAPH BY VITTORIO MASELLI

一顆人類顱骨從坦尚尼亞潘加尼河畔的灰色砂土中向外窺視,這座遺址曾經是早期史瓦希利(Swahili)漁村。大約1000年前,海嘯突然摧毀了這座村莊,造成許多居民罹難。PHOTOGRAPH BY VITTORIO MASELLI

1000年前,坦尚尼亞潘加尼河(Pangani River)河岸坐落著一座繁榮的早期史瓦希利(Swahili)村莊,距離印度洋僅數公里之遙。此地居民以泥土塗抹木格來建造居所。他們以網捕捉漁獲並將貝殼雕刻成珠飾。他們的陶器簡樸而實用。

然後有一天,印度洋另一端的一場地震引發海嘯,朝村莊席捲而來。

AD

ads-parallax

一篇由國家地理學會贊助、於5月12日刊載在《地質學》(Geology)期刊上的新研究,描述了地質紀錄中一樁瀰漫死亡氣息的稀有事件。村民們顯然沒有機會逃離突然吞噬他們的洪流。許多人溺斃在他們被夷平的家中,然後被掩埋在廢墟之下。就研究作者群所知,這座坦尚尼亞遺址是東非第一座也是最古老的一座保存著人類遺骸的海嘯沈積層。世界上另一塊這麼古老、且有人類遺骸的沈積層,出土於印度洋另一端的巴布亞新幾內亞,年代有7000年之久。

這座坦尚尼亞潘加尼河畔的遺址從上方看來就像不起眼的無水魚池。背景隱約可以看見印度洋。PHOTOGRAPH BY DAVIDE OPPO

這座坦尚尼亞潘加尼河畔的遺址從上方看來就像不起眼的無水魚池。背景隱約可以看見印度洋。PHOTOGRAPH BY DAVIDE OPPO

這座坦尚尼亞遺址為印度洋海嘯研究增添了一筆關鍵資料,證明了這些海嘯的毀滅性。雖然該區域發生大型海嘯的頻率相對低(大約300到1000年發生一次),但依然會發生──而東非承擔的風險甚高。坦尚尼亞的經濟中心沙蘭港(Dar es Salaam)位處印度洋畔,是世界上成長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聯合國預測沙蘭港在2030年以前會成為有超過1000萬居民的「巨型城市」(megacity),並且該市人口在本世紀結束以前可能會超過7000萬人。

東非在2004年時幸運逃過一劫,當時印尼外海的大地震引發海嘯,造成超過22萬7000人死亡。這次海嘯造成的破壞和死傷主要發生在南亞與東南亞。海嘯的浪潮也有觸及東非海岸,但是第一波浪登陸非洲大陸時正值水位極低的低潮,因此減輕了海嘯造成的衝擊。

然而1000年前發生的海嘯則是不一樣的故事。「這看起來不算很大的海嘯,但是如果人們住在低地,而且完全不知道即將發生什麼事,就可能會造成最糟的情況。」裘蒂.布爾喬亞(Jody Bourgeois)說道,他是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沈積學者與海嘯專家,也是這篇新研究出刊前的審稿人。「你不會感受到地震,因為你在印度洋的另一端。」

揭露古老的災難

除了印度洋海嘯抵達東非海岸的可能性以外,科學家對這個區域的海嘯風險研究不多。東非在1萬2000年內的已知海嘯沈積層很少,而這座坦尚尼亞尼遺址是其中之一。「政府與人們必須知曉這類資訊,」研究第一作者、國家地理探險家維托里奧.馬塞利(Vittorio Maselli)說道;他是加拿大戴爾豪斯大學(Dalhousie University)的地質學家。

馬塞利從2017年春天開始研究這起千年之前的海嘯,當時他正在沙蘭港大學(University of Dar es Salaam)地質系工作。他在偶然之間找到同樣任職於沙蘭港大學的考古學家艾利納札.恩杰馬(Elinaza Mjema)的研究,而後者曾在沙蘭港大學西北方150公里處,鄰近潘加尼鎮的一處遺址進行研究。那邊曾是一座早期的史瓦希利漁村,因此充滿珠飾與陶器,沙蘭港大學曾經利用這邊教授考古學田野調查技能。

但當恩杰馬於2010年帶領學生前去上課的時候,他們在一個接著一個探坑中發現人類遺骨。「每個學生都陸續說:老師,這裡有人骨,」他說:「出乎意料之外。」

恩杰馬於2012年、2016年,以及2017年返回該遺址,他在進一步發掘時發現泥土中呈隨機方向的遺體──其中一具遺骨腳踝上戴著完好的鐵製鐲子。這座村落的突然殞落看似並非是由於於戰爭或疾病。所有的骨頭上都沒有傷痕或疾病的跡象。從人骨的外觀看來,這座村莊的男女與孩童是在溺斃後被倒塌家屋的殘骸所掩埋。

包括馬塞利與研究共同作者安德魯.摩爾(Andrew Moore)──印第安納州里奇蒙厄爾漢學院(Earlham College)的沈積學家──在內的一隊研究人員於2017年造訪該遺址以採集更多沈積樣本。他們必須和時間賽跑。沙蘭港大學已經開始在這片校產上挖洞,準備製造魚池供水產課程教學使用,並且已經在挖掘過程中破壞了部分考古遺址。研究人員沿著魚池邊緣掘出探溝,並且搜集他們所能找到的所有東西。「在大約三個月或甚至更短的時間內,他們就要放水灌滿這些魚池,」摩爾說:「某部分來說,我們幾乎是在搶救這邊的地質沉積物。」

將村落掩埋的砂土包含魚類、齧齒類、鳥類、兩生類的遺骸,甚至還有小型海生軟體動物的甲殼──這表示海水由印度洋而來,沿著河沖刷數公里遠。而且研究人員無論挖哪裡都會持續找到更多人骨。「有時候這會觸動情緒──我們必須想著科學,但與此同時,我們共事的對象是死在這裡的人們。」摩爾說。

透對沈積層中木炭與人骨的放射性碳定年,確認了這起洪水事件發生於大約1000年前。印度洋周遭的海嘯沈積層定年結果也一樣,顯示千年前曾經發生規模與強度都和2004年海嘯相近的事件。

電腦模擬發現,沿著巽他巨大逆衝斷層(Sunda megathrust)──印尼外海引發2004年海嘯的斷層──發生的一場地震,可能形成大到足以解釋潘加尼沈積物的海浪。潘加尼河漏斗狀的海灣可能增強沿河而上的海嘯浪潮,使村落遭逢的洪水更具毀滅性。

「如果我們去到非洲其他遭遇過類似2004事件的地方……我們會在岩石的歷史中找到這次古代事件嗎?」摩爾納悶著。

重新評估風險

馬塞利說,研究團隊希望他們的研究能夠促使更多人投入評估東非所面臨的海嘯風險。尤其必須更詳細地繪製該區域的海床地形。就像山脈會為氣流導向一樣,海床的地形也會影響波浪與水流的運動。而且海嘯不只由地震而來;海底的山體滑坡也會引發海嘯。

「美國有一個超大型計畫,旨在繪製大西洋沿岸的整片陸棚與大陸坡,由此了解海底的山體滑坡,」馬塞利說:「但我們不知道東非沿岸的情形。」

至於這座古老聚落,恩杰馬的考古研究展現出災後復興的跡象。在海嘯後50到100年間,人們於洪水沈積層上面蓋起新建物。直至今日,該區仍持續有新建物。雖然當地官員已經開始將營建工程移出低窪地帶,恩杰馬說,近期的新建物卻已經聳立在潘加尼河畔的舊海嘯沈積層上了。這些聚落會準備好面對下一次可能的天災嗎?

「如果我們真的想要了解自己面對的是什麼情形的話,我們可以從過去學到很多。」恩杰馬說道。

延伸閱讀:一場被遺忘600年的海嘯,可能改變了南亞的歷史101自然教室:認識海嘯

NOV. 2024

AI世紀革命

從醫學、考古、太空探索到動物溝通,人工智慧的應用正急速拓展科學新疆界

AI世紀革命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