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Jan. 16 2020

想當黑豹請三思:牠們的「黑」不一定是好事

  • 一隻黑色美洲豹在巴西游泳。「黑豹」(black panther)這個專有名詞是一個概括性術語,涵蓋了14種會有黑化症的野生貓科物種。PHOTOGRAPH BY FRANS LANTING,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一隻黑色美洲豹在巴西游泳。「黑豹」(black panther)這個專有名詞是一個概括性術語,涵蓋了14種會有黑化症的野生貓科物種。PHOTOGRAPH BY FRANS LANTING,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1

最新研究指出:深色毛皮在夜間提供了絕佳的保護色,但可能會妨礙黑化症貓科動物之間的視覺溝通。

我們長久以來都對黑貓感興趣,從漫畫英雄到迷信的象徵。牠們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常見:在超過35個野貓物種中,至少有14個(包括美洲豹、花豹、和截尾貓)會帶有造成毛皮上出現黑化症的基因,或說黑色素和色素過剩。「黑豹」這個詞彙事實上是一個總稱,指的是任何擁有黑色毛皮的野生貓科動物。

黑化症動物持續存在於野生環境中,代表黑色外觀擁有一些優勢,例如發揮保護色作用或調節體溫。

AD

ads-parallax

現在,一項在2019年12月18日發表於《科學公共圖書館.總刊》(PLOS ONE)期刊上的新研究,指出一項潛在缺點:阻礙溝通。許多野貓物種在耳朵背後和尾巴尾端都擁有白色標記,讓牠們能夠向其他個體傳達重要訊息,而這樣的標記並不存在於黑化症的貓科動物身上。

為了進行這項研究,聖卡塔琳娜聯邦大學(Universidade Federal de Santa Catarina)的生態學家──毛里西奧.格萊佩爾(Maurício Graipel)和同事做出一個黑色毛皮與溝通之間關聯的模型。研究結果顯示:雖然身為黑貓在夜間擁有更好的保護色是優勢,但缺乏白色標記卻是牠們的致命弱點,這形成了一個演化上的兩難──黑化症到底好還不好?

「這個問題並沒有明確的答案,但這項研究是對權衡兩者的精彩觀察,而兩種特徵之間的權衡也是演化上的一大重點。」尼可拉斯.皮爾福德(Nicholas Pilfold)說。皮爾福德是在聖地牙哥動物園研究物種數量永續性的一名科學家,他在2019年初對科學證實非洲存在黑豹做出貢獻。

「我們時常聚焦於某項特徵在環境適應上的優勢,而忽略了這項特徵的代價。」皮爾福德說。皮爾福德並未參與這項新研究。「這份研究的過人之處,在於它提出了這種代價可能會影響黑貓的行為舉止,以及這項特徵在哪些狀況下會繼續存在。」

此外,了解更多關於黑貓的知識也許能幫助保護這些物種,牠們由於棲地的喪失和盜獵,數量正在減少。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的說法,至少有18個野生貓科物種被評為瀕危或易危物種。

耳朵上有玄機

當格萊佩爾在調查南部虎貓(Leopardus guttulus)的活動形態時,他的自動相機捕捉到了黑化症和非黑化症動物的跡象。南部虎貓是一種居住在巴西南部、家貓尺寸的貓科動物。

令他驚訝的是,數據顯示黑化症虎貓在月光照耀的夜晚,會比帶有斑紋的一般虎貓更加活躍,他與同事將這樣的現象歸因於黑貓較有利的保護色,讓牠們不管對掠食者或獵物來說都比較不容易被看見。

但格萊佩爾還注意到了其它細節:非黑化症虎貓的耳朵背面有白色斑點,而牠們的黑化症親戚則缺乏這些亮眼的皮毛。

白色在夜晚非常引人注目,而所有貓科物種或多或少都會在夜間活動。格萊佩爾想知道這些白色標記在視覺溝通上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對黑貓而言,缺乏白色斑點意味著什麼。

於是格萊佩爾和他的團隊蒐集了所有能找到的貓科物種中,科學證實出現過黑化症的紀錄,並從書籍、文章和網路上搜尋耳朵背面有白色標記的貓科動物照片。他們將這些物種的生態特性拆成幾項因素(例如牠們在白天與夜晚的活動程度),並用統計模型調查「黑色毛皮」與「溝通」之間的關聯。

「考慮到耳朵的位置能夠傳達許多事情──尤其對於同類物種的其它個體來說,而且由於貓科動物在微弱的光線下能夠看得非常清楚,像這樣的白色標記,就能當成一種對夜晚跟隨牠們的個體傳達的無聲警示信號。」格萊佩爾在一封電子郵件中這樣說。

此外,貓媽媽能夠藉由擡起頭、伸展牠們的耳朵展示出白色斑點,以警告小貓們前方有危險,他說。

幸運的黑貓?

白色標記在貓科動物的溝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或許會限制大多數貓科物種的黑化症個體數量。但若是一個物種大多都在白天行動的話,那黑色毛皮或許不會太糟。

以南美洲的細腰貓(jaguarundi)為例。牠們是在白天活動時間最長的野貓,所以對牠們來說,夜間以白色標記溝通這點對求生的重要性較低。支持這項理論的是大約80%的細腰貓都有黑化症,為所有貓科物種中黑化症發生率最高的,格萊佩爾說。

↑↑↑↑↑自動相機確認了居住於肯亞的稀有黑豹 FOOTAGE PROVIDER: SAN DIEGO ZOO

就算在相同物種中的不同群體間,黑化症出現的頻率差異也很大。像是分布範圍橫跨非洲和亞洲的花豹就是如此。居住於非洲廣闊稀樹草原的花豹在白天和夜晚都會進行狩獵,那裡的黑化症花豹非常稀少。但馬來西亞茂密叢林中的花豹主要在白天活動,那兒的黑化症花豹數量就占當地豹群的50%。根據皮爾福德的說法,這些新發現為群體間黑化症個體數量存在差異的原因提供了脈絡。

「如果對一個群體中的黑化症比例會如何影響牠們使用棲地有更多理解,」他說:「就能幫助我們確保這些合適的棲地有受到保護,以保存其中的物種和牠們的獨特特徵。」

追蹤作者瑪莉・貝茲(Mary Bates)的推特,得知更多相關消息。

延伸閱讀:究竟什麼叫「黑豹」?肯亞百餘年來首見罕見黑豹!

NOV. 2024

AI世紀革命

從醫學、考古、太空探索到動物溝通,人工智慧的應用正急速拓展科學新疆界

AI世紀革命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