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Jun. 12 2024

星空攝影淺談|劉志安|2024國家地理攝影論壇

  • 今年國家地理攝影大賽增加了星空組別,「大家可以來拿大獎,透過挖這個坑,希望能讓大家一起跌進來。」

    今年國家地理攝影大賽增加了星空組別,「大家可以來拿大獎,透過挖這個坑,希望能讓大家一起跌進來。」

  • 5月18日是國際天文日,也是2024年國家地理攝影大賽系列活動中第一場攝影論壇舉辦的日子,主題正是「星空攝影淺談」,特別邀請了全臺灣歷史最悠久的民間天文教育推廣團體:台北市天文協會的劉志安理事長主講。

    5月18日是國際天文日,也是2024年國家地理攝影大賽系列活動中第一場攝影論壇舉辦的日子,主題正是「星空攝影淺談」,特別邀請了全臺灣歷史最悠久的民間天文教育推廣團體:台北市天文協會的劉志安理事長主講。

  • 今年的國家地理攝影大賽有許多創新,除了重新接受鳥類照片參賽、並舉辦四場深入的攝影工作坊以外,也新設立了星空攝影類別,讓目光流連在浩瀚無垠之處的朋友也能有一個舞台/國家地理雜誌總編輯暨大石國際文化執行長李永適

    今年的國家地理攝影大賽有許多創新,除了重新接受鳥類照片參賽、並舉辦四場深入的攝影工作坊以外,也新設立了星空攝影類別,讓目光流連在浩瀚無垠之處的朋友也能有一個舞台/國家地理雜誌總編輯暨大石國際文化執行長李永適

  • 星空是人類永恆的想望與追尋,人世的種種迷惘,似乎總能在仰望星空時找到一點安慰。

    星空是人類永恆的想望與追尋,人世的種種迷惘,似乎總能在仰望星空時找到一點安慰。

1

星空是人類永恆的想望與追尋,人世的種種迷惘,似乎總能在仰望星空時找到一點安慰。當然也有人找到的是更多迷惑,因此人類也會把想像投射到星空中,編織出星座與恆星的故事、賦予星雲與星系絢麗或神祕的名稱。人類的腳步雖僅達月球,但借助科技之力,我們卻能看到十萬、百萬甚至千萬光年之外的世界。

5月18日是國際天文日,也是2024年國家地理攝影大賽系列活動中第一場攝影論壇舉辦的日子,主題正是「星空攝影淺談」,特別邀請了全臺灣歷史最悠久的民間天文教育推廣團體:台北市天文協會的劉志安理事長主講。

5月18日是國際天文日,也是2024年國家地理攝影大賽系列活動中第一場攝影論壇舉辦的日子,主題正是「星空攝影淺談」,特別邀請了全臺灣歷史最悠久的民間天文教育推廣團體:台北市天文協會的劉志安理事長主講。

5月18日是國際天文日,也是2024年國家地理攝影大賽系列活動中第一場攝影論壇舉辦的日子,主題正是「星空攝影淺談」,特別邀請了全臺灣歷史最悠久的民間天文教育推廣團體:台北市天文協會的劉志安理事長主講。

國家地理攝影大賽新增星空攝影類別

AD

ads-parallax

今年的國家地理攝影大賽有許多創新,除了重新接受鳥類照片參賽、並舉辦四場深入的攝影工作坊以外,也新設立了星空攝影類別,讓目光流連在浩瀚無垠之處的朋友也能有一個舞台,正如劉理事長所說,以往攝影同好們花費漫長時間等待、拍攝的成果,都只能互相交流,現在終於有了一個機會能公開呈現。

這次攝影大賽的星空攝影分成三個類別,包括有:

深空類:對象為星團、星系、星雲但不含地景;

太陽系類:主角為太陽、行星、月球、彗星、日蝕、天體的凌或掩等照片;

星景類:結合了星空與地景照片。

因為是第一次舉辦星空攝影競賽,為鼓勵參與,得獎者除了有機會獲得天文望遠鏡及能直拍銀河星景的手機之外,更首創報名即可參加天文望遠鏡的抽獎。希望能夠鼓勵天文攝影同好們踴躍參加。

今年的國家地理攝影大賽有許多創新,除了重新接受鳥類照片參賽、並舉辦四場深入的攝影工作坊以外,也新設立了星空攝影類別,讓目光流連在浩瀚無垠之處的朋友也能有一個舞台/國家地理雜誌總編輯暨大石國際文化執行長李永適

今年的國家地理攝影大賽有許多創新,除了重新接受鳥類照片參賽、並舉辦四場深入的攝影工作坊以外,也新設立了星空攝影類別,讓目光流連在浩瀚無垠之處的朋友也能有一個舞台/國家地理雜誌總編輯暨大石國際文化執行長李永適

星空攝影淺談

被好友們暱稱為「技安老師」的劉志安,1985年進入光學公司上班,自此便一路和天文攝影同步成長,看著各種器材設備從當初的高不可攀,到如今的簡便親民、甚至連手機都能直接拍出清晰的星空銀河。短短一個多小時,劉理事長介紹了天文攝影的發展,講解不同類型星空攝影如固定攝影及追蹤攝影的差別與技巧,再從望遠鏡與相機等硬體設備的演變,談到借助電腦強大演算功能的疊圖及影像處理軟體,以及應用這些軟硬體的成果差異,希望讓更多人踏出星空攝影的第一步。

攝影術的運用其實是天文觀測的轉捩點。古代只能靠眼觀手繪,但有了攝影術之後,自此就能留下更清晰準確的天文觀測紀錄、甚至能跨越時間,記錄下同一個天文物體在不同時間的影像,進而能觀察其變化。

早期,相機是相機、望遠鏡是望遠鏡,劉理事長必須自己DIY,把塑膠水管改裝成轉接頭,才能把相機與望遠鏡連在一起。在那個年代,拍攝星空只能固定攝影,每張曝光一分鐘、連續拍攝一兩個小時後加以疊合,才能得到一張照片。其他攝影捕捉的是片刻的永恆,天文攝影則需要長時間曝光,將時間凝煉濃縮成單幅影像。所以在底片機時代,想要拍攝星空,必須一直盯著目鏡,星星一旦偏移,就需要手動操控調整,拍攝時完全不能亂跑,「旁邊有人在煮羊肉爐時,就只能流口水了。」劉理事長聊到自己的經驗時說。

隨著科技發展,有了赤道儀可以隨著天空旋轉、有導星鏡可以自動追蹤,也有方便攜帶的電池能提供這些科技設備所需的電力。想拍下天體,不再需要死盯著鏡頭,可以讓機器代勞,但為了畫面的澄澈清亮,依舊需要前往高山或沒有光害的地方。在光害愈來愈嚴重的今天,這樣的地方也愈來愈難到達,而台灣第一座暗空公園: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也是在劉理事長和天文協會與天文愛好者的推動下,串聯合歡山地區的民宿業者一起戶外減光,終於在2019年完成國際申請,成功設立,就此為臺灣人留下一處可以不用擔心光害、能盡情欣賞夜空美景的地方。

展望這一路走來的辛苦與成果,也拜科技之賜,現在有了更容易使用的工具,他笑著說,也因為今年國家地理攝影大賽增加了星空組別,「大家可以來拿大獎,透過挖這個坑,希望能讓大家一起跌進來。」

今年國家地理攝影大賽增加了星空組別,「大家可以來拿大獎,透過挖這個坑,希望能讓大家一起跌進來。」

今年國家地理攝影大賽增加了星空組別,「大家可以來拿大獎,透過挖這個坑,希望能讓大家一起跌進來。」

觀看影片 ▶︎

NOV. 2024

AI世紀革命

從醫學、考古、太空探索到動物溝通,人工智慧的應用正急速拓展科學新疆界

AI世紀革命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