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當地居民和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合作,一起用雙手搬運玄武岩,重建年久失修的步道。(圖片由活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提供)
每年初夏,許多燕鷗從遙遠的熱帶飛來,集結在島上繁衍,待夏季結束,又帶著新生的孩子飛回南方。一千萬年前火山熔岩形塑的石頭,或許會忘了如此短暫的事件,但來過的鳥兒,卻總是記得石頭在哪,一再地回來,這裡就是澎湖的南方四島,包含東嶼坪、西嶼坪、東吉嶼、西吉嶼及其周圍鄰近小島嶼。
跨物種民族誌學者說:「當我們開始認知到眼前「不只是人的社會」時,還要說那些動物、植物、天空與大海自己的故事。」於是,我們要來聽石頭說故事;從石頭的視角,說起他與黑潮、海風、鳥類、珊瑚礁、史前文化,乃至於與當代臺灣的連結。
夏季的南方四島是燕鷗天堂,有保育類珍稀鳥種—紅燕鷗、小燕鷗、白眉燕鷗、蒼燕鷗等,是令人驚喜的生態奇觀。(圖片由活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提供)
每年初夏,許多燕鷗從遙遠的熱帶飛來,集結在島上繁衍,待夏季結束,又帶著新生的孩子飛回南方。(圖片由活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提供)
澎湖南方四島,位於黑潮支流、南海季風流及潮汐流交會處,海中珊瑚礁繽紛多彩,也蘊藏著豐富的魚類資源,因而吸引許多過境鳥類來此覓食。夏季這裡成了燕鷗繁衍下一代的天堂;來訪的包括保育類珍稀鳥種—紅燕鷗、小燕鷗、白眉燕鷗、蒼燕鷗等等,數量繁多,是令人驚喜的生態奇觀。
美麗黝黑的玄武岩,豐沛的海洋資源,也吸引了人類的進駐。這些石頭當地人稱為「烏石」,自宋代以來,無論是民生用品、住宅、廟宇,都會使用玄武岩;南方四島常可見到菜宅、鎮煞石塔、先人墓碑……玄武岩自此進入島民的生活、精神的寄託、靈魂的信仰中心。
玄武岩當地人稱為「烏石」,南方四島常可見到用玄武岩堆砌成的「菜宅」,是常民文化重要內涵之一。(圖片由活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提供)
四島中的西吉嶼,有著綿延海岸的柱狀玄武岩地形,隨著海浪的沖刷,形成大大小小的凹洞。其中一座海蝕洞,天空晴朗時,日光穿透湛藍海水,將黑色的石頭,映射成閃閃流光的藍寶石,當地人則有個貼近生活的名,叫它「灶籠」,因為風浪洶湧時,海水拍打岩石的水霧,從上方洞口噴出,相當壯觀,就像是一座蒸氣四溢的灶口。
西吉嶼有座海蝕洞,當地人叫它「灶籠」,風浪洶湧時,海水拍打岩石的水霧,從上方洞口噴出,就像是一座蒸氣四溢的灶口。(圖片由活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提供)
日治時代開始,許多受西方科學訓練的學者,嘗試以另一種超越文化的客觀語言描述岩石,於是,柱狀玄武岩不再只是澎湖的故事,也是地球的故事。1990年,玄武岩地質景觀被公告保護,政府和學界努力打造自然遺產形象並爭取世界認可。
西吉嶼,有著綿延海岸的柱狀玄武岩地形,隨著海浪沖刷,形成大大小小的海蝕洞。(圖片由活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提供)
2014年6月,澎湖南方四島及其周圍海域,正式公告成為臺灣第二座海洋型國家公園。國家公園成立,再度讓澎湖的玄武岩成為世界地質歷史的主角。透過縮時攝影,我們將穿越時間、空間,在太陽東昇西落、潮汐起伏、風起浪湧中,看見玄武岩的悠遠內涵、見證澎湖地質起源、人類的歷史,認識這個珍貴的世界級自然文化遺產。
澎湖南方四島,常可見壯觀的柱狀玄武岩,是千萬年前火山作用形成的獨特容顏。(圖片由活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提供)
因為地處重要的遷移航線,造就了東吉嶼一時的繁華,兩層樓洋房林立,有著精美的雕刻窗花,樑柱;隨著時代變遷,島上居民多數已遷出,老舊的房子禁不起地震、風吹雨打,是急需被保護的珍貴歷史碎片。近年來,志工組織、當地居民和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合作,開始重建島上年久失修的步道,他們將四散的玄武岩收集起來,要用自己的雙手和土地協商,共同找出未來的新方向。
隨著時代變遷,島上居民多數已遷出,老舊的房子禁不起地震、風吹雨打,是急需被保護的珍貴歷史碎片。(圖片由活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提供)
每個離開這裡的人,或許都帶著一個關於石頭的故事;而每一塊留在這裡的石頭,也收藏著一個個關於我們、關於大海、關於動植物的故事,等待我們繼續傾心挖掘與聆聽。
觀賞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ovf1HhEo3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