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食動物直接從源頭取得能量,因此能長得比肉食動物更大。
肉食動物也許位居食物鏈頂端,但草食動物的體型通常比較大。牠們是如何長到這麼大的?
這要解釋起來很複雜,但簡言之,草食動物吃得很多,而且比較靠近食物鏈底層,因此可取得的能量也比較多。
以麋鹿(moose)為例。麋鹿是體型最大的鹿,生活在北美洲、歐洲和亞洲北部。在北美東部的原住民語言阿岡昆語(Algonquin)中,「麋鹿」的意思是「吃樹枝者」—— 以一種能長到 820 公斤的哺乳動物而言,這樣的名稱實在不夠威猛。
但已退休的野生生物學家 Vince Crichton 說,這名字倒是反映了麋鹿讓吃下肚的東西發揮最大效益的「驚人能力」。
食物鏈動力學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非洲物種保護計畫的資深長官 Matthew Lewis 說,一切講到最後其實都跟「營養水準」(trophic level)有關,也就是動物在食物鏈中的位置。你在食物鏈中的位置愈高,就要浪費愈多能量在呼吸作用與代謝作用這樣的事情上。
植物是主要的生產者,意思是它們把陽光轉換成能量。草食動物(例如大象)則是主要的消費者,牠們把吃下去的植物變成能量。
位居食物鏈頂端的則是捕食者,牠們吃草食動物,再把這些草食動物轉換成能量。但 Lewis 指出,從植物開始,每往上爬一層,就會有 90% 的能量損失。
所以「你若是肉食動物,就得吃下十倍的食物才能獲得跟吃草一樣多的能量,」Lewis 解釋。
舉個例子,如果有一頭跟非洲象一樣大的肉食動物,那麼牠光是要彌補這份能量損失,就必須時時刻刻都在獵捕並食用體型跟牠自己一樣大的動物,片刻不得歇息。
而一陣子之後,也不會有多少獵物給牠吃了。
「如果到賽倫蓋蒂去,你可能會看到好幾百萬隻牛羚,但最多只能看到幾百隻獅子,」Lewis 說。
這是因為一個頂層有大量肉食動物的系統是不可能撐下去的:根本不會有足夠的獵物來支持牠們。
而由於草食動物是直接從源頭取得能量,因此牠們「數量最多、分布最廣,體型通常也最大,」Lewis 說。
膨風的大猩猩
這不表示草食動物的日子就過得很輕鬆。
大部分素食動物都得整天吃個不停才能維持體力。例如非洲象每天都得吃下 140 公斤的食物。
(根據美國阿拉斯加漁獵部門的說法,麋鹿是草食動物中的特例,因為牠們擁有一層脂肪和蛋白質,能協助牠們度過寒冬。)
「一隻完全成熟的雄性銀背大猩猩體型是母猩猩的兩倍,因此牠的食量也必須大得多才行,」Lewis 補充。
至於山地大猩猩(mountain gorilla)身上那個大肚腩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牠們吃了很多植物,會產生很多氣體,所以肚子變得又大又腫,」他說。
我知道你可能會想拿這件事來講笑話。只要別讓大猩猩知道就好。
撰文:Liz Langley, National Geographic
編譯:魏靖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