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之前已經證實,雙線鉤蛾幼蟲(Drepana arcuata)會利用尾端退化原足腹面的槳狀剛毛磨擦葉子發出聲響。
一份尚未正式發表的最新研究指出,這些胡椒粒般大小的昆蟲會使用尾原足的剛毛震動發音來號召其他若齡同伴,共同建築絲座基台。
這些看起來被織在北美樺木葉片上的小巢給予這些北美洲的毛毛蟲一個安全成長的庇護所。但是許多毛毛蟲需要吐絲並經常維護他們的隱身之處,所以牠們才需要呼朋引伴來幫忙。
科學家之前已經證實,雙線鉤蛾幼蟲(Drepana arcuata)會利用尾端退化原足腹面的槳狀剛毛磨擦葉子發出聲響。
一份尚未正式發表的最新研究指出,這些胡椒粒般大小的昆蟲會使用尾原足的剛毛震動發音來號召其他若齡同伴,共同建築絲座基台。
這些看起來被織在北美樺木葉片上的小巢給予這些北美洲的毛毛蟲一個安全成長的庇護所。但是許多毛毛蟲需要吐絲並經常維護他們的隱身之處,所以牠們才需要呼朋引伴來幫忙。
卡爾頓大學的生物學家潔恩·雅克(Jayne Yack)說:這個研究首次證明毛毛蟲會利用震動發音來形成社會群聚。
雅克4月初在烏拉圭蒙德維的國際神經行為科學大會上,發表她的最新研究時說:「如果你只是把耳朵貼在葉子旁邊,你什麼聲音都聽不到。」
「但如果你使用一台可以偵測非常細小震動的雷射振動測量器,你就會聽到綿綿不絕的隆隆聲,猶如獅吼。」
雙線鉤蛾的幼蟲期共有五個齡期。前兩個齡期棲息在一個由許多幼蟲一起織好的絲墊,當牠們蛻變到第三齡時,就會單獨生活。
雅克與她的研究同僚在先前的研究中已經觀察到「一旦幼蟲開始獨立生活,毛毛蟲就會藉由震動來宣示主權,警告其他競爭地盤的入侵者。」
除了使用尾原足剛毛敲打與磨擦絲墊之外,這些幼蟲也能利用大顎在葉片上上下敲擊或來回地磨擦發音。
雅克說,在研究初期,令她不解的是,這些社會群聚的若齡幼蟲即便是獨處,也會以尾原足剛毛互相溝通。
雅克指出:「當你餵食牠們的時候,牠們嚼著嚼著,尾原足剛毛就會磨擦葉面。過了一會兒,嚼著嚼著,又磨擦一次。」
「而且當牠們製造絲墊時,他們會做一些些,然後又發出唧唧的磨擦聲。」
雅克與研究團隊聯手,把野外捉回來的幼蟲放在樺木枝葉上,帶回實驗室,觀察並記錄牠們的行為與震動。
一旦有一隻晃來晃去的幼蟲誤闖屋主地盤(也就是先開始織絲墊與吃葉子的那位),這位「原屋主」便會增加尾原足剛毛與口器震動的頻率。
根據雅克和她的同事研究發現,當入侵者越靠近,震動會越強。
結果發現,如果一「原屋主」幼蟲所產生的震動越宏亮且更複雜,那麼其它不請自來的幼蟲就比較有可能可以加入這隻「屋主」,而開始形成群體。
雅克表示:「我們認為,這些微小的毛毛蟲都具有非常細緻的傳訊技巧,而號召揪團不過只是這項”語言”眾多功能中的一種。」
比方說,當訪客加入屋主成為夥伴之後,仍然會持續震動保持溝通,目的是為了覓食和守護絲墊。
未參與這項最新研究的塔爾薩大學生物學家佩吉·希爾(Peggy Hill)表示:這項研究有助了解動物如何藉由震動來進行溝通。
「目前估計至少約20萬種昆蟲具有溝通的行為」希爾進一步說明。牠們靠著某種震動的方式傳達訊息。這種方式常見於哺乳類、兩棲動物、甚至是魚類。
此外,這類的溝通方式甚至可以回溯到2億3千萬年前。
然而科學研究才正要急起直追。
雅克表示「當我們記錄越多昆蟲在不同發育階段的行為,我們就能看見整個震動發聲行為的藍圖」
撰文:Mary Bates
編譯:石惠中
審閱:顏聖紘
延伸閱讀
>>昆蟲偽裝大師
>>毛蟲靠口臭嚇跑捕食者
>>毛茸茸的陷阱:美國最毒毛蟲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