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星:畫家在這張想像圖中,繪製了一顆距離地球5萬光年的中子星。在2004年12月,這顆星忽然變亮,使得太空中所有的X射線衛星都暫時失明,也照亮了地球的上層大氣。這樣突然變亮的現象,是因為恆星巨大扭曲的磁場撕開了恆星的外殼,釋放大量的伽馬射線爆發。/ IMAGE COURTESY NASA
光回波:2002年初,紅超巨星麒麟座V838突然變亮了好幾個星期,這表示在這之前,它一直被一團從未見過的雲氣結構所掩蓋。哈伯太空望遠鏡捕捉到光回波(light echo)現象。當恆星放出的光被雲氣反射後,就會發生這種現象。/ PHOTOGRAPH COURTESY NASA/ESA/HUBBLE HERITAGE TEAM (STSCI/AURA)
昴宿星團:這張紅外影像,顯示出包裹住昴宿星團(Pleiades,又稱七姊妹星團)的塵雲。這個星團距離我們大約有400光年遠,是在約1億年前形成的。它包含數以千計的恆星,並因為其中最亮的七顆星而得名。/ PHOTOGRAPH COURTESY NASA
瀕死恆星:地表望遠鏡所拍攝到的這張星雲影像,看起來呈現矩形,事實上也是它的名字由來:紅矩形星雲。不過,哈伯太空望遠鏡所拍攝的影像顯示,更準確地來說,這個星雲應該要叫做「紅X形」星雲。星雲的獨特形狀,來自位在中心的垂死恆星,以圓錐形噴發出氣體和塵埃。這顆恆星大約在1萬4000年前開始拋離外層,慢慢變得愈來愈小,也愈來愈熱,開始釋放大量的紫外光。/ PHOTOGRAPH COURTESY NASA/ESA/HANS VAN WINCKEL (CATHOLIC UNIVERSITY OF LEUVEN, BELGIUM)/MARTIN COHE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五合星團:這張影像是由哈伯太空望遠鏡所拍攝的,這是目前為止最清楚的五合星團影像。這個星團聚集了大量的年輕恆星,距離地球有2萬5000光年,但距離銀河系中心只有一百光年。這個星團與我們的星系核心距離相當近,表示這些恆星會在短短的幾百萬年之內被扯碎。/ PHOTOGRAPH COURTESY NASA
超新星殘骸:這張哈伯太空望遠鏡影像,顯示了大質量的仙后座A超新星殘骸,排列成上千個小型低溫氣體團塊。每一個小團塊都只是原本恆星的一小部分碎片,而且每一個都比太陽系的直徑還要大上幾十倍。/ PHOTOGRAPH COURTESY NASA/HUBBLE HERITAGE TEAM (STSCI/AU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