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光鮮亮麗的觀光海灘,當地人堅守海洋精神。
遠離光鮮亮麗的觀光海灘,當地人堅守海洋精神。
撰文:約翰.蘭卡斯特 John Lancaster
攝影:保羅.尼克蘭 Paul Nicklen
在衝浪發源的群島,那天的海浪令人失望─緩慢無力、高度僅及胸、而且頻率低得惱人。儘管如此,夏威夷人抓起板子奔向海洋從不需要什麼理由,起乘區擠滿了人。青少年用短板。媽媽們用長板。小學生用趴板。一個留著灰色馬尾的男子站在直立式槳板上。有些人身上刺著玻里尼西亞勇士的部落圖騰。我在岩礁旁的深水區跨坐在衝浪板上,審視著人群,心裡七上八下,覺得自己格格不入。
長久以來,大家都知道「號離」(夏威夷用語中指白人和其他外來人)如果大膽前往馬卡哈海灘,那便後果自負。這座海灘位在歐胡島西岸,與北海岸日落海灘與管浪區的光鮮人潮、或套裝行程遊客造訪的威基基海灘都相距甚遠。這裡是出了名的緊密社群,與外界隔絕,居民主要是來到島上定居的古玻里尼西亞航海者後代。
即使是已經接受美國在1898年兼併了夏威夷的馬卡哈居民(有些人還沒有),也決心不讓他們的海浪被侵占。外來衝浪客因為破壞了某些不成文的規定而被逐出此處水域的故事所在多有,有些人還為此斷了鼻梁。我可不想遭到相同的命運。
我在起乘區附近漂浮了半個小時,等待機會,最後終於看到一道看起來還沒人追的浪。我將板子轉向海灘,用力划水。但是正當我開始加速時,一個玩趴板、面無表情的青少年也踢著蛙鞋把自己推上了同一道浪。他把手重重搭在我的肩上,把我推離那道浪,同時推動自己沿浪面往下衝。我放棄,往岸上划。
但是在馬卡哈的數週裡我開始理解,看似霸道的保護主義實際上是更複雜的東西。畢竟,夏威夷人是最早的衝浪狂熱份子,早在大約十字軍東征的時期就擁抱了這項運動。某方面來說,他們也是生存者。自從白人在18世紀晚期初來此地後,他們的歷史就是一連串的失去―開始是外來疾病在族群間蔓延而造成的人口減少,接著是失去土地、國家地位和文化。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