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Mar. 08 2016

果凍巨食怪史萊姆行凶記——迷你版

  • 果凍巨食怪史萊姆行凶記——迷你版

    果凍巨食怪史萊姆行凶記——迷你版

1

在1988年的電影《幽浮魔點》中如變形蟲般的有機體在加州小鎮中大開殺戒,吞噬人類。/  Photograph by Moviestore collection Ltd, Alamy

這一切都發生得很突然!

螢幕左邊那單細胞的小生命就在一灘池水中漂游著,等著成為被獵捕的受害者。而這小小的生命身上的小毛髮就叫做纖毛。你也許一開始還看不出來,但纖毛卻能發揮逃生功用,變成類似船槳的逃生工具。

但牠所不知道的是,掠食者其實正在右方緩慢且若無其事地在水中繞圈圈,伺機而動。不過,掠食者這一派輕鬆的模樣其實都是假象。若是繼續看下去的話,就能觀察到這個殺手正在尋找精準的攻擊位置,逐步移動,並準備要把自己的武器瞄準到特定的角度。可是等一等啊,為什麼我看不到任何武器呢?牠到底有沒有所謂的攻擊武器呢?

AD

ads-parallax

微生物學家派屈克.基林(Patrick Keeling)在寫給我的信中說道:「對於這個特定的纖毛蟲我還不是很了解,但我卻知道有其他相似的掠食者。」而像這樣的掠食者,就在牠吻狀的附肢末端也許就藏了一堆 「毒叉」。 就在影片播放到第九秒時,你就看得到牠指向受害者……

…接著,一陣顫抖,原本一直在滑水的受害者突然變得愈來愈小,最後甚至停止移動。我看不到任何毒叉,但水卻變成了混濁狀。如果在這過程中有毒刺出現,要看得清楚也是十分不易的事啊。基林認為:「這個毒液會讓受攻部位癱瘓。」但也只是一剎那。

救命!

很快地,受害者反彈回來,擴大體積並伸出纖毛開始奮力地滑水,試圖逃命。由於牠滑水的速度很快,其纖毛在仍暴露在外的那一邊甚至糊掉了,根本看不太清楚。但接踵而來的卻是第二次的猛烈攻擊。

這在影片第15秒時發生;而當我仔細一看,我才發現就在掠食者體內有第二個吻部緊抓著獵物,一拉近距離就有發射動作了。那這樣的發射動作,到底是第二次毒鏢出現所致?還是受害者其實被咬了一口?(牠並沒有牙齒,所以照理來說是無法行咬合動作。)但現在受害者反而一點動靜也沒有,連纖毛也消失了。這對掠食者來說可算是大豐收啊,簡直就像你與我一口就吃下一整頭羊。基林說:「牠們吃東西是透過吞噬作用來進行。」池塘水域中的這群小生物有細胞壁,但那些細胞壁(有看過1956年出品的恐怖片《幽浮魔點》的人應該對整個吞噬過程不陌生)能同時吸入與擴張。於是,這個殺手就會緩緩地包圍受害者,最後就會像這樣把獵物拉進體內:

吞噬細胞的表面受器鎖定獵物並拉入體內吞噬的過程 / GIF by Robert Krulwich

 

牠能把整頓大餐塞進體內嗎?牠難道不會窒息嘔吐嗎?根據生物學家大衛.卡龍 (David Caron)的回信,答案是「不會」。他說:「我們(人類)的認知是食物一定要比我們體型小很多才行。但對於單細胞有機體來說並不一定就是如此,因為牠們的膜能夠大幅擴張以吞噬巨大獵物。」(真的很巨大。這個受害者是殺手大約一半的體型大小呢。)

不過至少牠是靜止不動的。我可不想要有那種東西在我體內動來動去呢!但重點來了,這個被裝在液泡中的受害者也許還活著。那掠食者體內原本就存在的另一個黃色浮游小泡泡,其實正是兩位生物學家口中的前一個犧牲者,正等著被「進一步分解」呢!

牠還活著嗎?

基林寫道:「這個獵物在被吞噬的過程中的確是還活著。」但被吃掉後,還會存活下去嗎?

他說:「一個細胞確切死亡的時間很難判定。有些細胞會在掠食者體內存活許久,就算有一部分已經被消化掉也是如此。」有些單細胞生物則會以藻類為食,但會把負責行光合作用的葉綠體存留下來,繼續確保其存活與長時間運作。

因此,一直到影片最後部分,基林與卡龍都無法判定受害者到底是死是活。卡隆寫道:「每個食物液泡都有自己的一套流程…與自己規畫的時機點。」終究獵物難逃一死,被酸液溶解到無用廢物排出的整段過程都無可避免。卡龍就說:「是的,基本上牠們也是會上大號的。」至於這段過程又會花上多少時間,我們也不知道。

受害者這部分我們理所當然地沒什麼困惑之處。牠原本悠閒自在地滑水,瞬間卻被攻擊、抓住、吞噬、包覆起來、最終被困住了這過程簡單明瞭。牠應該還在想:「剛剛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但事實上,牠們才沒什麼想法呢。單細胞生物可不會思考啊,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

身為比這些單細胞生物大三兆倍的人類,我們卻有邏輯思考的能力。我們的身體機制讓我們得以打給專家、寄出影片、思索動機、原因、武器存在的可能性,甚至能像我一樣為影片中的受害者感到難過。這一切的過程必須靠很多很多細胞合作才行。

這麼說並不是要炫耀,但當我們講到一場凶殺案,人類就是比綠藻占優勢。畢竟多細胞就是比單細胞來得好。(除非你今天是受害者那一方啦。死人與死原蟲其實也差不了多少,都死了啊!)但活著時,人類而非原蟲才是能真正體會凶殺案懸疑之美的生物啊!因此,我的閱聽眾,不管有多麼少,說到最後仍舊是(我猜應該跟你一樣)完完全全的多細胞生物。

撰文:Robert Krulwich

編譯:鄭惟心

延伸閱讀>>側抑制作用:神經細胞交會也會累積視覺訊息

原文連結

NOV. 2024

AI世紀革命

從醫學、考古、太空探索到動物溝通,人工智慧的應用正急速拓展科學新疆界

AI世紀革命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