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年前澎湖海面不再上升變動,海岸岩壁長時間被海浪拍打、衝擊,形成海蝕裂隙、海蝕凹壁、海蝕拱門、海蝕柱⋯⋯。西吉綿延800公尺的玄武岩海岸,吸引了許多旅人前往,探索這個藍與黑的世界。攝影:陳郁文
6000年前澎湖海面不再上升變動,海岸岩壁長時間被海浪拍打、衝擊,形成海蝕裂隙、海蝕凹壁、海蝕拱門、海蝕柱⋯⋯。西吉綿延800公尺的玄武岩海岸,吸引了許多旅人前往,探索這個藍與黑的世界。攝影:陳郁文
體型瘦長的鶴鱵,是以往漁民不常捕撈的魚類;由於漁業資源日益枯竭,卻成了捕獲魚種之一。攝影:陳郁文
南方四島海域保存了豐富的珊瑚礁生物多樣性;這片水域因為緯度與洋流等環境優勢,在澎湖百年寒害中受到的影響比較輕微,並且具有較佳的生態恢復力。圖中為黃色的臭肚魚小魚群穿梭在珊瑚間。攝影:楊志仁
雜色龍蝦有著細長白色觸鬚,體色多彩,是美麗的小型龍蝦;南方四島的甲殼類,共有8科22種。攝影:楊志仁
喇叭毒棘海膽(下)具有喇叭狀的觸手,姿態美麗,捕捉藻類為食,是南方四島的特殊景觀之一。攝影:郭芙
帝王岩蝦是夜行性動物,通常成對一起,模擬成宿主的顏色;圖中宿主是西班牙舞孃(血紅六鰓海蛞蝓)。石珊瑚可產生碳酸鈣骨架,是可以造礁的硬珊瑚。攝影:楊志仁
紫藍色珊瑚也是石珊瑚的一種,屬於分枝形的軸孔珊瑚,在水中特別醒目。攝影:陳盡川
東吉漁民有的以小船作業,在自家小島近岸捕魚,也有的會到七美附近的南淺魚場。捕回來的魚曬成魚乾,供自用或出售。攝影:陳郁文
東吉海岸有著壯闊的玄武岩景觀,是南方四島中面積最大,也是距離台灣最近的小島,直航船程約2小時。在和煦晨光中,遠方台灣山脈依稀可見。攝影:陳郁文
澎湖人就地取材蓋屋、堆砌菜宅;採集的珊瑚礁石經曝曬洗去鹽分,形成白石;黑石就是玄武岩。白石、黑石造就了充滿風味的菜宅與澎湖厝,是小島獨特景致與歷史見證。攝影:陳郁文
一年一度的池府王爺廟會是東嶼坪的盛事,廟方人員從白天就開始為迎王祭典進行各種儀式,一直持續到隔日清晨。攝影:陳郁文
東嶼坪的廟會活動,帶回上百位村民齊聚,點亮的漁船、廟宇燈火,讓東嶼坪有了與平時寧靜黑夜截然不同的熱鬧夜景。攝影:陳郁文
建於1814年的東嶼坪古廟,是島民百年來的精神寄託。除了東嶼坪,西嶼坪、東吉人也都會在廟會時返鄉,為平時寂寥的小島增添了歡慶氣氛。攝影:陳郁文
人去樓空的西吉留下傾頹的百年古廟獨自佇立;從細緻的浮雕,可見島民當年的用心與虔誠。廟內原本供奉的神明已隨著人們喬遷到澎湖馬公市新蓋的西吉廟了。攝影:陳郁文
澎湖群島持續數百萬年的火山運動大約在800萬年前於南方四島的東嶼坪畫下句點,與對面的西嶼坪隔海相望。攝影:齊柏林
林阿燦是守護燈塔的東吉人,30年來一直看顧著討海人的海上明燈。攝影:陳郁文
東吉燈塔,是航行險惡黑水溝的海上明燈。塔高24.4公尺,裝置三等旋轉式透鏡煤油白熱燈,每12秒閃光一次。東吉燈塔是日本人統治台灣時於1911年所興建,是澎湖的第二座燈塔,也是船隻往來台灣、福建和廈門的重要指標。攝影:陳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