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新研究顯示,寵物狗的基因突變,使牠們的社交能力比狼更好。
對於布莉姬.方荷特(Bridgett von Holdt)那隻11個月大的英國牧羊犬瑪拉來說,整個世界就像是牠準備去認識的一位朋友。
「牠非常積極社交,我甚至研究了牠的基因型。」方荷特有點不好意思地承認。
方荷特對狗的友善熱情很感興趣,但她不只是一時好奇而已。這位普林斯頓大學的演化生物學家和她的同事,過去三年來持續研究影響狗和狼的社會行為的潛在遺傳基礎。
研究顯示,在相似的飼養環境下,狗的社交能力比狼更強,牠們通常更關注人類,也更有效率地遵循人類的指揮與命令。
方荷特的演化遺傳學背景使她開始思考:是否有潛在遺傳基礎造成狗與狼的這些差異?
她的團隊在7月19日於《科學先端》(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發表的研究成果,提供了一條有趣的線索:像瑪拉這樣積極社交的狗有兩個分別稱作GTF2I與GTF2IRD1的基因發生突變。人類如果缺乏這兩個基因,會導致威廉斯氏症候群(Williams syndrome),疾病症狀為小精靈(elfin)般的臉部特徵、認知困難,而且常對每個人都很熱情。
方荷特懷疑,狗的這兩個基因突變會阻礙牠們的正常功能,導致牠們出現如同威廉斯氏症候群患者的症狀。
她說:「我們可能在培育狗這種伴侶動物時,讓牠們得到了某種行為症候群。」
迷人的問題
家犬在至少1萬年前從與狼共同的祖先開始演化至今,牠們就一直幫助人類尋找食物、保護人類免受侵襲,同時給予人類友善的面容與搖擺的尾巴。
賓州大學的犬隻行為專家凱倫.歐維羅(Karen Overall)並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不過她認為,了解我們最好的朋友──從吉娃娃到獒犬──如何變成今日的樣貌,是個「迷人的問題」。
在2010年,方荷特與俄勒岡州立大學的動物行為學家莫尼克.烏德爾(Monique Udell)合作,研究狗與狼的基因組。他們發現在狗的馴化過程中,WBSCR17基因發生突變,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期刊。
他們的計畫一度停滯,直到2014年方荷特與烏德爾獲得研究資金,才開始進行一系列新實驗,研究對象為10隻習慣與人類相處的狼,以及18隻不同品種的狗,包括臘腸犬、傑克羅素㹴和伯恩山犬。
這群科學家訓練所有實驗動物打開裝有一根香腸的盒子,然後他們要求這些犬科動物在三種不同情境下打開盒子,分別為:有一位牠們熟悉的人類在場、有一位不熟悉的人類在場、沒有任何人類在場。
↑↑↑↑↑你的狗能了解你嗎?
在這三種情境裡,狼的表現遠遠優於狗。如果有人類在場時,狼與狗之間的表現差距會更大。
方荷特說:「這不是因為狗打不開盒子,而是因為牠們在做這件事時忙著看在現場的人。」
狗仍在演化中
在這項新研究裡,方荷特採集更多狗與狼的樣本,針對突變的WBSCR17基因附近的基因組,進行了更多基因分析。
她除了確認先前的發現──狗與狼的WBSCR17基因不同──也發現WBSCR17基因附近的兩個基因GTF2I與GTF2IRD1,在狗身上和狼身上也不一樣。
方荷特結合遺傳學與行為學資料,發現這個區域的基因組變異使狼變成喜愛人類的狗。
賓州大學的歐維羅雖然讚賞了基因分析的可信度,但她也提醒,該研究的規模很小,因此研究結果的可信度有限。
歐維羅說明:「我們正在篩選出容易飼養的狗,能夠長時間待在小公寓裡。」
「我們每一年都在積極改變狗的行為。」
撰文:Carrie Arnold
編譯:涂瑋瑛
延伸閱讀:認識狗狗不可思議的本能 / 中國年輕人對動物的態度正在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