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Jul. 07 2017

這個酋長家族在4000年前下葬於珠飾堆中,現在重獲新生

  • 這個酋長家族在4000年前下葬於珠飾堆中,現在重獲新生

    這個酋長家族在4000年前下葬於珠飾堆中,現在重獲新生

1

加拿大的博物館公開高科技臉部重建成像,讓非常古老的人骨重新活了過來。

來自加拿大遙遠過去的容顏,依據他們墓葬中遺存的人骨與遺物,重現在數位重建影像之中。PHOTOGRAPH BY PHILIPPE FROESCH, VISUAL FORENSIC

2010年,考古學家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一座俯瞰薩利希海的偏僻遺址發掘出堪得終身成就的考古發現。來自多倫多大學和當地錫謝爾(shíshálh)民族的研究者在挖掘一座貝塚時,震驚地找到一座古代酋長的墳墓,他在將近3700年前,身披重逾30公斤的儀式性串珠外衫入土安葬。附近躺著他這富裕家族的幾位成員。

「這些是北美在與歐洲人接觸以前最精巧的墓葬之一,」泰倫斯.克拉克(Terence Clark)說明,他是位於加拿大薩克屯的薩克其萬大學考古學家,也是計畫主持人。

今年七月一號是加拿大聯邦化的150週年紀念,兩間加拿大博物館選在這天首度讓大眾一瞥這個古代家族。魁北克的加拿大歷史博物館與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坦斯維亞博物館(The Tems Swiya Museum,原意為「我們的世界」博物館)都在新的主要展覽中揭露這名原住民領袖和他親族的數位面部重建影像。

↑↑↑ 請看:和加拿大第一民族先人面對面

這些重建影像由一支生物人類學家與電腦成像(computer-generated imagery,CGI)專家組成的團隊參考錫謝爾族長老的意見製成,而且懾人地栩栩如生。「當我的族人來看這些影像,他們會說些,這個好像我叔叔、那個像他太太,之類的話,」凱斯.朱利爾斯(Keith Julius)說,他是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錫謝爾特自治區錫謝爾民族議會的議員。

這座墳首度重見光明,是因為一名錫謝爾研究者注意到他們位於溫哥華西北方的領地內一道河床因侵蝕而露出貝殼和人造遺物。後續探查又發現幾顆石珠,於是他們請來考古學家調查。考古學家在閃著紅赭石斑點的淺碟狀墓穴裡發現一名年約50歲的男性骨骼遺存,他側身屈肢,面朝一片海灣。將近35萬顆小巧的石製串珠一排排平行排列——這個數量足以裝滿一個現代浴缸——完全覆蓋著他的身軀。

這名酋長過世時年約50歲,身覆一件重逾30公斤的串珠外衣下葬——顯示他擁有偉大財富與權力。PHOTOGRAPH BY PHILIPPE FROESCH, VISUAL FORENSIC

手工製作這麼多串珠需要大量時間,克拉克說。串珠由小塊的頁岩或泥岩製成,每一顆都必須磨成差不多半顆阿斯匹靈大小的碟狀,然後再鑽出洞。幾年前,維多利亞大學的考古學家布萊恩.湯姆(Brian Thom)試過使用頁岩與傳統石器複製串珠的製程,每顆石製串珠平均花了他13分鐘。經驗老道的串珠製作者手腳可能快得多,生產效率能有兩倍之高,克拉克說。但即使考量製作串珠的最佳狀態,完成這件酋長的儀式性串珠外衫依然需要超過3萬5千個小時。

在沒有貨幣交易的社會裡,勞動時間就是金錢,這些串珠代表的是「一筆不可思議的集中財富,」艾倫.麥克米蘭(Alan McMillan)說,他是考古學家,來自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本那比的西門菲莎大學,他並沒有參加研究團隊。

克拉克和同事們逐步擴張發掘範圍,也就發現更多同時期的墓葬和更多古代財富。離酋長幾公尺處,研究團隊發現一名19至23歲之間死亡的女性遺存。哀悼者在她的脖子上繫了一條閃閃發亮的貝殼項鍊,並且以5700顆石珠裝飾她的軀體。此外,考古學家還在她的顱骨周圍沈積物裡發現將近3200顆小小的貝珠——大多只有砂粒的兩倍半大小,比石珠更難製作地多。「我們把這些珠子拿給世界各地的珠飾專家看,他們都不知道這是怎麼做的,」克拉克說。

這麼小的貝珠可能本來是用來編進這名年輕女性的頭髮當裝飾的。「他們應該是亮白色的,閃著一點光澤,裝飾在黑髮裡,我想應該非常漂亮,」克拉克說。

這名年輕女性顱骨周圍發現的小貝珠原先可能裝飾在她的頭髮上。
PHOTOGRAPH BY PHILIPPE FROESCH, VISUAL FORENSIC

在年輕女性附近,研究團隊發現另外兩座墳。其中一座內有兩名年輕男性的遺存,與另外2200顆石珠與貝珠同葬。加拿大歷史博物館的生物人類學家傑瑞米.齊布斯基(Jerome Cybulski)檢視遺存,根據一些共同特徵,揭曉這兩名男性可能是雙胞胎。

「他們有一樣的阻生牙和相同的(顱)骨縫形態,」克拉克說。另一座墳屬於一名嬰兒,他的骨骸上有大量紅赭石痕跡,現今美洲西北岸的宗教儀式依然經常用為顏料。

這個酋長家族如何在3700年前累積如此財富,依然是個未解的問題。彼時生活在薩利希海岸邊的社會維生仰賴捕魚、獵鹿與其他野獸、採集或種植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作物,例如慈姑。他們尚未蓄奴,也尚未住進那個歷史時期標誌性的多家族大長屋——這些都是可能導致財富累積的情境。

克拉克認為這個酋長家族擁有對他人而言極具價值的知識,其他人因此在慶典上為了聯盟關係而贈與禮品。「這個家族因為擁有特殊的儀式或宗教知識而如此富裕,」克拉克說。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考古學家安德魯.馬丁戴爾(Andrew Martindale)沒有參與研究團隊,但他認為,發現時間這麼早又這麼特異的墓葬群表示「歷史不如我們原先預想地平直。」他也讚譽研究團隊和錫謝爾族長老協力合作以創造出古代酋長家族面部重建成像的模式。

「這個計畫以非常合作且相互尊重的方式展現出這些人是誰,」他說。「我認為這真的很重要。」

 

撰文:Heather Pringle

編譯:石頤珊

延伸閱讀>> 台灣考古大躍進:19萬年前的「澎湖原人」現身 / 這些早期人類生活在30萬年前——但卻有著現代臉孔

 

 

 

DEC. 2024

2024年度精選影像

跟著國家地理攝影師回顧全年精采故事

2024年度精選影像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