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總署(NASA)早期發展登月任務時,一群精通數學的非裔美籍女性,打破了當時大家對種族和性別的刻板印象。
凱薩琳.強生從小在西維吉尼亞州的鄉間長大,這個小女孩非常熱愛算數。她什麼都算:從她家走到馬路有多少步,她洗了多少盤子──任何可以算的東西。她10歲時就進入高中就讀,18歲完成大學學業。她在大學主修數學,對數學天賦異稟的她,甚至是某些最艱深的數學課堂上唯一的學生。
從各方面來說,她都非常優秀。
美國太空總署(NASA)早期發展登月任務時,一群精通數學的非裔美籍女性,打破了當時大家對種族和性別的刻板印象。
凱薩琳.強生從小在西維吉尼亞州的鄉間長大,這個小女孩非常熱愛算數。她什麼都算:從她家走到馬路有多少步,她洗了多少盤子──任何可以算的東西。她10歲時就進入高中就讀,18歲完成大學學業。她在大學主修數學,對數學天賦異稟的她,甚至是某些最艱深的數學課堂上唯一的學生。
從各方面來說,她都非常優秀。
在最近出版的書籍和新片《關鍵少數》(Hidden Figures)中,都記載了這段才華洋溢的故事。美蘇之間的太空競賽在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達到頂峰,正是仰賴她的才華,美國才有機會贏得這場地緣政治上的競賽。
但在20世紀前半,強生一直受限於種族和性別的刻板印象,當時的「黑人歧視法」(Jim Crow laws)仍然對非裔美國人採取隔離政策。
強生有的選擇不多,一開始她在維吉尼亞的公立學校教授數學、法文和音樂。她說,那是當時最適合她天賦的工作了。
「在那個年代,你可以選擇當護士,或是當個老師,」她在接受網路媒體MAKERS的訪問中這麼說。
後來,到了1953年,維吉尼亞州的朗利研究中心有個「人工計算機」小組找到了強生。那時研究實驗室裡才剛開始出現機械計算機。大部分團隊在進行複雜計算時,都還是仰賴精熟數字、聰明敏銳的專業人士。在全美國的航太實驗室的這類工作,通常由女性擔任。
強生應徵朗利研究中心的計算員工作,進入人工計算機團隊,這個團隊正是由首位非裔美籍女性主管──桃樂斯.范恩帶領。這個部門還有另外一位女性成員──瑪莉.傑克森,之後她成為美國太空總署的首位非裔美籍女性工程師。
才不過兩週的時間,強生就被調到飛行研究部門(Flight Research Division),她和這個部門的其他同事,幫助美國太空總署在太空競賽中迎戰蘇聯的一連串挑戰──包括1957年蘇聯首度發射史波尼克一號(Sputnik 1)人造衛星;接著是1961年尤里.加加林(Yuri Gagarin)進行軌道飛行,成為首度進入太空的人類。
1961年,強生計算、繪製出艾倫.雪帕德(Alan Shepard)的太空飛行器在短暫離開地球後的飛行軌跡。隔年,她又計算並繪製出了太空人約翰.葛倫(John Glenn)的軌道──焦慮不安的美國為了和蘇聯一較高下,不得不趕緊證明他們也有能力將太空人送入地球軌道。
葛倫在繞行地球三圈後,終於安全降落在海面上。但據說在出發前,他堅持強生必須先替他驗證新型機械計算機的計算結果,才願意啟程(她算出來的數字和計算機的結果相同,之後發生的事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延伸閱讀▶美太空先驅葛倫辭世,享耆壽95歲)
1969年,強生協助計算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這是她最引以為傲的工作。「我計算怎樣的軌道能將太空人帶往月球,」她告訴MAKERS。「我們告訴太空人他們的的飛行速度會有多快,當他們到那邊的時候,就會看到月球了。」
1986年強生從美國太空總署退休。任職期間,她參與了每個發射計畫,包含太空梭任務。2015年,美國歐巴馬總統頒發總統自由勳章(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給當時已經高齡97歲的她。
「這是我的工作,」她簡單地說。「我只是把它做對、做好。」
但事實上──這一點也不簡單。
當強生開始計算天體軌道時,美國的公民權利運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由范恩領軍的這一群女性計算員,被迫隔離在房門上貼著「有色計算員」標誌的辦公室內。
儘管如此,朗利研究中心仍非常重視這些女性的專業,因為其能力而提供了工作機會;也非常信任她們,將太空人的性命交託在她們手裡。
「朗利研究中心是個與眾不同的地方,」美國太空總署的的首席歷史學家比爾.貝利(Bill Barry)這麼說。「這裡非常進步,有來自全國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比起社會階級,他們更關心真實的數據。」
「從某種程度上說來,在維吉尼亞州潮水區(Tidewater Virginia)的這群女性雖然擁有專業,但仍無法自外於這股在社會中蔓延的歧視與偏見,」貝利說道。「這種情況是該改變了,她們顛覆了傳統的刻板印象。」
即便是到了現在,強生、范恩和傑克森依然是像克莉斯汀.達登(Christine Darden)這樣傑出女性科學家的典範。她跟隨著這些女性前輩的成就,成為美國太空總署頂尖的工程師和超音速飛行的權威專家。
現代女性--尤其是那些少數族裔的女性,仍不斷地在數學、科學、工程這些領域與偏見奮鬥著,竭力證明她們的聰明才智一點都不亞於男性。雖然這個事實讓人沮喪,但總有一天,一切都會有所不同。
「我們希望這些故事能激勵更多年輕人,勇於追求更好的教育,尋找自己的夢想,」貝利這麼說。「畢竟,我們從歷史學到──你永遠不會知道最有才華的員工,會是什麼樣的種族或性別。」
撰文:Nadia Drak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