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洲太潮溼,巴西又太乾燥,教咖啡無所適從。
撰文:Dan Stone, National Geographic
編譯:向淑容
中美洲太潮溼,巴西又太乾燥,教咖啡無所適從。
撰文:Dan Stone, National Geographic
編譯:向淑容
將近六年以來,一種俗稱為「咖啡鏽」的真菌在中美洲已經導致大量咖啡樹死亡,數量多到讓科學家認為該地區的咖啡收成最多可能會減少達40% 。
現在研究人員正急著維持住全球咖啡供給,但是卻有跡象顯示氣候變遷與極端天氣可能會讓問題變本加厲。
「我們不斷收到來自中美洲國家合作機構的通報——來源包括咖啡農、買主、進口商,還有烘焙商,」美國德州農工大學世界咖啡研究計畫主持人Tim Schilling如此形容問題在巴拿馬與薩爾瓦多等地的嚴重程度。
在西班牙語中稱為roya的咖啡鏽真菌也侵入了瓜地馬拉、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及宏都拉斯的一些區域。
罪魁禍首是一種科學家稱之為「氣候變化」的現象;在這種現象下,天氣模式每年都有劇烈的轉變。近年來增加的降雨意味著會有更多的咖啡鏽真菌;這種真菌會覆蓋咖啡葉,隔絕陽光,令光合作用無法進行,最終咖啡樹就會倒下死去。(延伸閱讀:〈咖啡大小事〉)
去年,一個聯合國氣候科學家小組發現,與聖嬰及反聖嬰現象(太平洋水溫的週期性變化,能影響赤道附近的降雨)有關的豪雨在這個世紀會更激烈,帶來更多降水。
這個問題引起了中美洲各國政府的注意,因為他們認為咖啡產業的悲觀未來是對國家經濟的威脅。同時有一些咖啡生產者也接受了開發組織的幫助;這些組織擔憂若有太多咖啡農失業,可能會導致大規模的貧窮現象,並且引爆其他問題,例如毒品交易。
美國(這個國家消耗的咖啡比任和其他國家還要多,但幾乎沒有生產咖啡)最近宣布補助德州農工大學的咖啡研究計畫500萬美元,以協助對付咖啡鏽。
適合咖啡的氣候
由於咖啡的生長極度取決於天氣,所以它是一種變動性非常大的作物。水太多會助長有害的真菌。水太少又會讓咖啡樹太乾燥。
再加上冬季變得更加嚴寒所產生的變數,以及有些地區降雨增加、有些地區連一滴雨都沒有,世界上第三受歡迎的飲料(排名在水和茶之後)變得非常不易生產。
「我們以前認為季節不是那麼重要;現在我們明白了,季節真的是舉足輕重,」哥倫比亞國家咖啡研究中心植物病理學主任Alvaro Gaitan說。
咖啡鏽的問題在中美洲並不是新聞。自1970年代以來,這種真菌已經出現過好幾波,但每次都會產生突變,讓研究人員更難以對抗它。
咖啡鏽於2008年在哥倫比亞爆發時,農場一座接著一座感染,導致該國的咖啡產量在一年之間從1200萬袋降為700萬袋。國內經濟元氣大傷。部分咖啡農(其中許多人擁有的農地不到一公頃)完全沒有收成。
今年稍早,巴西則遇到了與中美洲相反的問題:一場前所未見的乾旱造成咖啡農失去幾近五分之一的咖啡產量,而巴西的咖啡產量通常是5500萬袋。
全球咖啡價格從每磅1.2美元上漲到將近2.2美元。包括星巴克在內的大型咖啡連鎖店大多自行吸收了增加的成本,而沒有轉嫁給消費者。
基改咖啡?
事實證明,對抗咖啡鏽比對抗巴西的降雨問題還要困難。
咖啡鏽真菌不斷突變,在瓜地馬拉和尼加拉瓜出現的菌株都與在哥倫比亞發現的不同。多數咖啡農會為咖啡樹澆上昂貴的殺真菌劑,但是對於化學藥物是否對新種菌株也同樣有用的研究卻少之又少。
「我們沒有能對抗這些疾病的產品或工具,」瓜地馬拉咖啡農Carlos Torrebiarte在2012年時對一位訪問者說。當時他的咖啡收成預計會減少30%。
農業專家說,解決方法就是創造出為抵抗這種真菌而設計的新種咖啡樹。
「主要策略就是利用遺傳學,」咖啡研究人員Schilling說。他負責在美國國際開發署的管理下監督部分利用這筆500萬美元補助金進行的研究計畫。
Schilling的團隊正在努力研發可抵抗咖啡鏽的種子,希望能盡量用它們來取代中美洲那些容易感染咖啡鏽的咖啡樹。
最大的問題可能是有沒有辦法說服咖啡農讓帶著基因改造種子的外國科學家來種植新的咖啡樹。
政府大概需要補貼種子費用。而非營利組織也需要保證那些種子以正確的方式種植。許多專家都擔心這道需要好幾季來進行、會有數年毫無收成的程序會不會導致咖啡農去找別的工作。
哥倫比亞國家咖啡農協會的咖啡經銷商Luis Fernando Samper確信,咖啡鏽會在未來十年內因為生病的咖啡樹被取代而遭到擊潰。然而,這樣一種變化無常的作物在變化無常的氣候下生長,挑戰恐怕只會愈來愈多。
在推特上關注作者Dan Ston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