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原先認為,當年豪勳爵島發生船難事件後,船上的家鼠入侵該島的生態系,將島上一種巨型竹節蟲消滅殆盡。
過去一種棲息在澳洲小島上的大型竹蟲「復活」了!
豪勳爵島竹節蟲有時也被暱稱為「樹龍蝦」,牠實在是一種讓人很難不注意到昆蟲,成蟲體色黑褐,體長約15公分,這種結實的昆蟲有著堅硬的腹部和六條長腿。
研究人員原先認為,當年豪勳爵島發生船難事件後,船上的家鼠入侵該島的生態系,將島上一種巨型竹節蟲消滅殆盡。
過去一種棲息在澳洲小島上的大型竹蟲「復活」了!
豪勳爵島竹節蟲有時也被暱稱為「樹龍蝦」,牠實在是一種讓人很難不注意到昆蟲,成蟲體色黑褐,體長約15公分,這種結實的昆蟲有著堅硬的腹部和六條長腿。
近幾十年來牠似乎已經滅絕了,但新的DNA研究顯示或許並非如此。想知道該昆蟲「死而復生」的來龍去脈,得從100年前的某座小島開始說起。
船難發生時,船上除了船員,還包括一群入侵者:家鼠。由於島上沒有更大的哺乳動物捕獵家鼠,使得家鼠族群爆炸成長。1983年,豪勳爵島竹節蟲宣告滅絕,還有12種昆蟲和5種鳥類也面臨同樣命運。
不過,在1960年有一群攀岩者登上了附近的火山岩小島「柏爾的金字塔」(Ball’s Pyramid )。他們在島上發現疑似早已滅絕的竹節蟲部分屍體。但是一直到了2001年,研究人員才回到柏爾的金字塔研究,然後在海拔65公尺的一棵白千層樹上,抓到了幾隻似乎是豪勳爵島竹節蟲的活體。
隔年,研究人員將幾隻竹節蟲從島上帶回,並在墨爾本動物園裡展開繁殖復育計劃。
然而近十年來,這種竹節蟲的身分仍然有爭議。從肉眼看來,圈養的竹節蟲與豪勳爵島竹節蟲的外型看起來不太一樣,圈養竹節蟲具有深褐色的身體,而且後腿比存放在博物館裡的豪勳爵島節竹蟲標本更細。
直到科學家把博物館標本和圈養竹節蟲的基因體定序比對完成後,才發現雙方基因的遺傳差異還不到1%,因此正式分類為同一物種。這些發現最近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期刊上。
這兩型竹節蟲間微妙的身體差異仍然是個謎。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與環境條件的差異或昆蟲的年齡有關。
該論文的研究人員指出,這不僅是一個物種的成功故事,也展現了進步的科技如何幫助科學家研究前幾世代已滅絕或瀕危的物種。
物種的組成究竟需要哪些要件,一直以來充滿爭論。澳洲維多利亞博物館的一份報告,列出了26個不同的概念,用來定義物種與物種之間的區別。竹節蟲論文的第一作者亞歷山大.米赫耶夫(Alexander Mikheyev)表示,他們團隊區別物種的觀點,是基於兩個生物是否能夠交換遺傳物質。
↑↑↑↑↑雞皮疙瘩片,怕蟲者慎入!這群蟲子的防禦機制竟是……集體搖屁股?
這個爭議對於生態保育目的而言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對於豪勳爵島。澳洲政府計畫根除島上的家鼠群,並重新引入豪勳爵島竹節蟲。
對於米赫耶夫來說,這些發現代表著更多物種存在的可能性。博物館裡數百年前的標本除了讓我們理解演化上的轉變外,他也希望能藉著研究讓其他瀕臨絕種的生物,找到更多的生存下來的可能性。
米赫耶夫說:「我們可以有第二次機會,這個研究給了我們新希望。」
雖然豪爵勳島的巨型竹節蟲可能沒有滅絕,但牠們仍然處於極危的狀態。野外究竟還有多少豪爵勳島竹節蟲存在仍是未知數,因為柏爾的金字塔只有攀岩者才上得去。
撰文:Sarah Gibbens
編譯:陳軍名
延伸閱讀>> 《國家地理》雜誌2017年1月號──吳沁婕專訪:綠椒竹節蟲(Diapherodes gigantea)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