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太平洋險峰對登山客的吸引力已經橫跨一個世紀。
撰文:Jane Vessels
編譯:洪莉琄
這座太平洋險峰對登山客的吸引力已經橫跨一個世紀。
撰文:Jane Vessels
編譯:洪莉琄
「比它高的山有很多,但它很明顯地孤峙一方,獨自展現它的雄偉壯麗,也因此成就了雷尼爾的魅力,」探險作家保羅‧馮登(Paul Fountain)在1905年留下他的評語。
任何曾體驗過這座將近4400公尺峻峰之美的人,都會對保羅‧馮登之於雷尼爾峰(Mount Rainier)的描繪深表同感。雷尼爾峰看起來就像盤踞了整個西雅圖的地平線,儘管兩地相距約有80公里遠。
不過,雷尼爾峰也有邪惡的一面。就在上週,六名經驗老到的攀登者確認喪生後,這座險峰多年來的死亡人數已即將達到100人之多。
在1963年5月,第一支美國登山隊攻上聖母峰峰頂,而雷尼爾峰就是他們用來進行訓練的山峰。(相關閱讀:〈被遺忘的聖母峰民族:雪巴族〉。)
這支由國家地理學會贊助的團隊會挑上雷尼爾峰的原因,就是因為它的冰河、深厚雪層,還有瞬息萬變的氣候環境都與喜馬拉雅山相似。他們在9月開始攀登,沒有人成功登頂。一場無情的強風暴風雨將其中一名攀登者的帳棚掃進考利茲冰河(Cowlitz Glacier)將近1公尺的冰隙中,令他們不得不死心打道回府。
雷尼爾峰國家公園(Mount Rainier National Park)也吸引其他類型的遊客。每年有超過100萬名一日遊的民眾及露營客為這「青山為雪白頭」的美景陶醉不已。
在眾多想要登上雷尼爾峰頂的挑戰者中,記錄上的第一個成功者是於1870年。今日,每年大約有1萬500名好手前來攀登,其中大概只有半數能有志竟成,他們甚至有嚮導陪同並選擇的是最輕鬆的路線。
早期攀登者
1927年,攀登小隊探索尼斯夸利冰河(Nisqually Glacier),這條冰河是雷尼爾峰上最巨大的26條冰河之一。攝影師H‧B‧肯寧漢(H. B. Cunningham)就是首批雷尼爾峰專業嚮導的其中一人。
登山苦行
雷尼爾峰的天氣反覆無常,走在公園步道的女童子軍穿上了雨衣。
絡繹不絕
1915年,也就是雷尼爾峰被立為國家公園的16年後,遊客大膽挑戰天堂冰河(Paradise Glacier)的冰雪。公園服務處表示,1911年的威廉‧霍華‧塔夫托(William Howard Taft)總統的房車是第一輛駕駛在通往天堂冰河新建道路的車輛,而當道路變得太過泥濘,總統一行人則改以一隊騾子代步。
喀斯開之瀑
在這張1912年的照片中,上天堂河(Upper Paradise River)支流下的玄黑山岩刻劃了雷尼爾峰的火山史。雷尼爾峰最後一次爆發是於1800年代,但它仍然是座活火山,就和喀斯開山脈的其他姊妹峰(胡德山Mount Hood、貝克山Mount Baker和聖海倫斯山Mount St. Helens)一樣。
盛夏雪球
雷尼爾峰天堂公園(Paradise Park)的景點之一:7月雪球戰。這張照片攝於1915年。
屋脊之騎
在這張刊於1933年2月號《國家地裡》的照片中,是建於1913年、公園裡具有歷史意義的天堂賓館入口。屋頂上的積雪已經厚到可承受一隻馬的重量。天堂賓館對大雪習以為常,在1971至1972年的冬天更留下了最深積雪紀錄:將近29公尺。
危險冰河
1912年,一名男子(圖中右方的黑色人形)在雷尼爾峰東南側直盯著分裂天堂冰河和考利茲冰河的冰隙。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