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Jun. 03 2017

大學生妙方:淨化烏干達的飲用水

  • 大學生妙方:淨化烏干達的飲用水

    大學生妙方:淨化烏干達的飲用水

1

年僅19歲的古凱蒂想到一個簡單的新點子,不僅改變了她自己的人生,更改善千萬人的生命。

↑↑↑↑↑希望的泉源 古凱蒂在19歲的時候想到一個簡單的新點子,不僅改變了她自己的人生,更改善千萬人的生命。當時她是住在烏干達的學生,在那裡找到一個方式讓當地人有乾淨的飲用水。影片透過她的視野探訪烏干達首都康培拉(Kampala),了解為何她在被拒絕後依然決心改變當地人的生活。本影片出自國家地理新的創意社群「創意天才大募集」(Chasing Genius),除了啟發、震奮人心外,更會讓人想到自己的創意。

 

2010年時,美國大學生古凱蒂(Kathy Ku,音譯)在烏干達教書,發現飲用水常常導致自己和寄宿家庭的人生病。她回到哈佛大學後,依舊將這個問題放在心上,並設計了一款陶瓷濾水器,同時說服其他同學參與她的計畫。她在大三時休學一年,準備認真實現這個計畫。

古凱蒂不只想把她的濾水器帶到烏干達而已,還想要用當地的黏土和木屑,在烏干達生產濾水器。五年後,古凱蒂和另一位共同創辦人約翰.凱伊(John Kye)在康培拉近郊有了一間專門生產濾水器的工廠。他們成立的組織叫作Spouts,目前有超過40名員工,至今已經發放大約1萬4000個濾水器,濾水器能過濾99.9%的細菌。

在以下訪談中,她透露更多本頁上方影片的細節,也說明她接下來的計畫。

問:妳是否記得腦中突然冒出想法的那一刻,並決定要處理烏干達飲用水不潔的問題?

答:是的。有一種淨化飲用水的方式,是把水裝在透明塑膠瓶裡、放在外面陽光下,我就想這樣做試試看。我喝了一口,馬上吐了出來,因為味道像燒焦的塑膠,而且很燙。這樣淨化相當有效,但我覺得一定有更好的解決方法,會讓人真的想要使用。

問:妳怎麼設計出現在生產的濾水器?

答:接下來一年半的時間,我只有做基礎研究,想要弄清楚目前有什麼方法。我以前曾經和無國界工程師(Engineers Without Borders)一起工作,用過許多種不同的濾水器,所以我有一些背景,對於烏干達適合什麼樣的設備也有一些想法。我回到學校後著手設計,另外還有一些同學有興趣,幫忙接洽當地的組織,來了解他們是否有興趣,以及他們與烏干達水資源部門互動的經驗。

問:推廣這個想法時,妳碰到不少人拒絕,為什麼?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答:一般來說,我們接洽的是開發單位,但絕大多數的開發單位不會自行生產材料。許多組織說:「我們自己不從事生產,但如果你們開始生產濾水器,我們很樂意跟你們合作。」這時我們就決定自己生產。許多人對這個產品有興趣,但不想生產產品;這我能理解,畢竟在烏干達從事生產並不容易。

問:妳在2014首次有真正的工廠,當時妳也住在那裡,據妳的描述很辛苦。

答:工廠原本是一間老舊的雞舍,我們依照自己的需求來改裝。那裡不貴,地點又不錯,而且有現成的建築,但缺點是,那裡本來養雞,所以到處都是跳蚤。一開始清理工廠和進駐的時候,跳蚤是個很嚴重的問題。

可是我們很快就習慣了。我們沒有自來水,房間只用布簾隔開,沒有天花板,所以如果有人在某個房間裡打噴嚏或睡覺打呼,工廠另一邊全都聽得到。我們在那裡待了大概一年,還滿有趣的。老實說,要是再來一次,我現在不會那樣做了。我們當時只想著盡快把事情處理好。

問:妳怎麼會決定休學一年,認真做這件事?

答:老實說,我原本沒有這樣想,但〔有一天晚上〕在吃飯的時候,有一位宿舍輔導員跟我說:「凱蒂,妳好像在這件事情上投入不少時間和心力,那為什麼不全心去做呢?」我就覺得,對啊,為什麼不去做?我應該在晚餐過後一小時就做出決定了。

我知道除非自己全心投入,否則這個想法就無法落實。假如你人不在當地,你能做的事情就不多。起初我完全不知道一間公司要怎麼運作,所以〔休學那一年〕前五個月,我在〔韓國〕一間顧問公司實習,同時學習一些基本技能,像是要怎麼看懂財務報表。我連自己的支票簿都快管不好了。

問:剛開始的時候,你們一整天只能生產少數幾個濾水器,現在可以生產多少?

答:工廠現在有辦法每個月生產1萬個濾水器。我們剛剛搬到新的工廠,目前大約是每個月生產1500到2000個,但這間工廠比原本的大很多,而且機器的產能可以生產更多。這間〔位於納卡武卡(Nakawuka),距離康培拉大約14公里的〕工廠是我們自己從頭開始蓋的。我們自行設計、自行建造,這樣就比較符合我們的需求。我們打算在這裡待很久。

我在今年秋季就會進入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就讀〔而且目前正在準備Spouts的交接計畫〕。這個感覺很好:你不只是擁有一間公司,而是有一個組織架構,就算你不在也可以運作,我對此感到很興奮。

問:看到妳目前的成就帶來的影響,妳的感覺是什麼?

答:這就很有趣了──在你花點時間回頭看之前,你根本不知道事情改變了多少,而且改變不是像,「喔,一年前我們在做什麼。」而是「天啊,不過三個月前我們還在做某件蠢事。」我比較不是感情用事、想太多的人,而是「就來幹一場吧!」的那種人。我還覺得自己沒有做到多少,這只是開頭而已。

 

撰文:Christina Nunez

編譯:王年愷

延伸閱讀:激發創意的六種方法 / 8月號:保護地下水含水層,就是保護未來

DEC. 2024

2024年度精選影像

跟著國家地理攝影師回顧全年精采故事

2024年度精選影像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