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屏東小琉球的潮間帶,出現一位神祕訪客:幼形隱板石鱉Cryptoplax larvaeformis,一種廣泛分布在太平洋赤道熱帶海域的物種;這是首度在亞熱帶台灣海域被明確紀錄。幼形隱板石鱉是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系羅柳墀副教授的研究團隊,在最近小琉球潮間帶例行性監測調查中所記錄,由當時進行生態導覽的小琉球解說員所發現。此發現也顯示,原本生活在熱帶的物種,有逐漸往北擴散的現象,讓學者對全球氣候暖化現象多了一項新證據。
一般石鱉背部覆蓋有8片大型殼板,將身體保護的非常緊密;幼形隱板石鱉的殼板則是縮小而分離,是牠的中文名「隱板」的由來,這個特色也使牠不會被堅硬殼板束縛,可以柔軟伸縮在海浪衝擊不到的珊瑚礁岩縫或洞隙中生活。幼形隱板石鱉在分類上屬於軟體動物的多板綱、隱板石鱉科。牠是夜行性動物,晚上才比較容易看到牠由縫隙中出來覓食,主要食物是藻類。
發現幼形隱板石鱉的地點就在「遊客總量管制區」範圍內,顯現出小琉球近幾年推行的潮間帶「遊客總量管制」有一定的保育成效。研究團隊表示,小琉球位處南中國海進入台灣海峽的門戶,對海洋生物族群往北遷移扮演重要的棲息島的角色,其海洋生態保育功能不容忽視;因此呼籲小琉球在海洋生物物種監測需要長期且持續的進行,以對全球氣候變遷提供明確的預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