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困與戰爭助長疫情跨境延燒。
撰文:Susan Brink
編譯:洪莉琄
窮困與戰爭助長疫情跨境延燒。
撰文:Susan Brink
編譯:洪莉琄
經過超過半個世紀的努力,在根除小兒麻痺症(polio)的成果日益見效的今日,這種使人癱瘓甚至有時會致命的疾病,正打算上演復出的戲碼,而且還要登上國際舞台。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在本週發布一份聲明,宣稱這波從巴基斯坦、敘利亞和喀麥隆開始蔓延的疫情相當「不尋常」,是全球公共衛生的一大威脅。
到現在,根絕小兒麻痺症已算是全世界在公共衛生上最成功的其中一項努力。1955年,有2萬8985名美國人(多為小孩)受小兒麻痺症所苦。而後喬納斯.沙克(Jonas Salk)在同年研發出疫苗,沙賓口服疫苗(Sabin oral vaccine)接著在1963年問世。從1979年起,美國再也沒有出現小兒麻痺的病例。
從1988年,全球有超過25億兒童接種了疫苗,而小兒麻痺的罹病總數也跌降了99%。
為了更清楚了解何以小兒麻痺再度成為威脅,並且該採取什麼樣的對策,國家地理訪問了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的艾默利大學醫藥學院附設疫苗中心(the Emory Vaccine Center at the Emory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副主任瓦爾特.歐瑞斯汀(Walter A. Orenstein),他也是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國家接種計畫(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的前任主任。
有十個國家持續出現小兒麻痺症的案例,而巴基斯坦、敘利亞和喀麥隆已經讓病毒散布到境外。我們可以做什麼來遏止更進一步的疫情蔓延?
阻止小兒麻痺的方法是斷絕傳輸鏈。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目前已受感染的國家應確保他們要到國外旅行的國民都已接種疫苗。約有72%的小兒麻痺病毒感染者雖沒有出現症狀,但依然具有散播病毒的能力。小兒麻痺現在只在少數國家爆發,我們憂心的是不要讓已經擺脫小兒麻痺糾纏的國家再度染上。
小兒麻痺症是怎麼散播的?
有好幾種途徑。例如唾液可以帶有病毒,如果我咳嗽或手上沾有口水而碰觸其他人的話,就會散播出去。不過最普遍的病毒散布方式是經由糞便,若是衛生不好,就會透過糞口接觸(fecal-oral contact)傳開來。
我們要做什麼來先控制疫情,然後再根除?
疫苗接種是關鍵策略,在我們國內(美國),父母可以確保他們有讓孩子依照時程接種疫苗。(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會提供建議施打疫苗時程表。)我們最後一次的疫情爆發是在1979年發生於艾美許教派(Amish)中,他們都沒有接種疫苗。
接種疫苗在開發中國家所遇到的障礙是什麼?
貧窮、社會動盪和戰爭都是主要的干擾。最讓人憂心的是無法讓兒童接種疫苗,這在戰爭中尤其容易發生。有幾個方法可以獲得政治支持讓醫療協助進入這些不安全區域。另外也可以設立疫苗施打站,讓離開這些不安全地區的人可以接種。我們都知道疫苗很有效。
疫苗真的能終生防疫嗎?
小兒麻痺疫苗的出現是為了保護接種者終生不受這種麻痺性疾病侵擾,但副作用可能會削弱腸道免疫力。所以這就是世界衛生組織為什麼建議從這些仍有小兒麻痺國家離開的民眾應在出發最少四週前(不超過一年)接種一劑疫苗,讓腸道免疫力受到的影響降到最小。
小兒麻痺可能回到包括美國這樣的已開發國家嗎?
當然有可能。現在只有少數國家受到感染,如果我們能讓那些地區擺脫小兒麻痺,就會是雙贏的局面。對他們來說,他們不必承受小兒麻痺之苦;對我們而言,我們也不會有暴露其中和再次感染的風險。最重要的是要協助所有的國家斷絕傳輸途徑,我們每個人都該這麼做。這幫了他們、也會幫了我們自己。要說到根絕小兒麻痺,99%的降低率並不夠,必須要100%才行,而這是做得到的。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