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Sep. 15 2014

南萊恩群島

  • 南萊恩群島

    南萊恩群島

1

撰文:甘迺迪‧沃恩 Kennedy Warne

攝影:布萊恩‧史蓋瑞 Brian Skerry

 

南萊恩群島,這些無人居住的蕞爾小島位於夏威夷南方2400到3400公里處,周圍的水域是受到過度開發的海洋中最後幾片真正的處女地之一。

 

如今這片區域將會受到保護。吉里巴斯政府最近宣布將每座島嶼周圍12海里之內劃為禁漁區,這是海洋生態學家薩拉與國家地理學會合作的「原始海洋計畫」的一環,這項計畫的目標在於記錄並保存地球僅存最原始純淨的海洋環境。自從在2009年帶隊探勘過這個區域後,薩拉就一直希望能夠成立南萊恩群島海洋保護區。「這些島嶼有助我們了解『原始』的意義,」他說。「它們的生態故事從每個角度來說都很驚人――不管是珊瑚密度、魚類生物量、頂級捕食者數目,還是生物多樣性。」

 

2009年的探勘期間,潛水員在這五座島嶼周圍潛水超過1000小時。他們的發現讓他們大為吃驚。在某些礁石上,珊瑚的密度高到覆蓋了90%的海床――比加勒比海5 ~ 10%的珊瑚覆蓋率高出太多。

 

科學家也很驚奇這些擁擠的珊瑚群落居然如此健康。在太平洋各地,聖嬰現象造成的水溫遽升已經導致大量珊瑚死亡。但南萊恩群島的珊瑚礁似乎沒有白化或生病的跡象。「我們知道這個地區受到海水升溫的嚴重影響,因此以為會看到死去的珊瑚,但這些珊瑚礁卻完好無損――簡直完美,」薩拉說。

 

在珊瑚耐受性高的地方,海洋生態系的其他生物往往也能興盛發展。在千禧環礁潟湖的某些地方,硨磲貝的密度可高達每平方公尺40個――對一種肉跟殼都很搶手的生物來說,這樣的豐富數量幾乎聞所未聞。「硨磲貝在大部分環礁潟湖中都已經所剩無幾,」薩拉說,「但在千禧潟湖,礁石上卻滿滿的全是硨磲貝。」

 

這裡最常見的物種是長硨磲蛤,牠們有個似乎自相矛盾的俗名:小巨貝。這種軟體動物比一顆橄欖球還長一點,但若跟最大的硨磲蛤、長可達1.3公尺的巨硨蟝蛤相比,還是有如小巫見大巫。這些小巨貝乍看彷彿搽了藍色、靛藍、綠色或其他顏色的唇彩。這些色彩來自牠們肥厚外套膜裡的色素細胞,每當殼打開時,外套膜就會伸出外面,有如波浪狀的嘴唇。

 

這些巨大的濾食者就像淨水器一樣。探勘隊上的微生物學家每到一座環礁都會測量細菌濃度,結果發現滿是蚌蛤的千禧潟湖細菌濃度最低。細菌會導致珊瑚、魚類、貝類及螃蟹這類甲殼動物生病。海水裡的細菌濃度低,就表示這是一個健康的海洋生態系。

 

南萊恩群島並非一直處於這麼美好的孤立狀態。19和20世紀,有幾座島嶼因為擁有鳥糞和椰子等天然資源而受到開發,1957年英國政府還在莫爾登島附近進行大氣層核子試驗。但在水下完全看不到這些人類衝擊的痕跡。薩拉和團隊總共在南萊恩群島記錄到325種魚,而且他們估計的魚類生物量(總量)在全球所有的珊瑚礁中也名列前茅。潛水員在好幾個地方看到瀕危的曲紋唇魚,這是世界最大的岩礁魚類之一。這種魚屬於隆頭魚科,因為成魚的額頭有明顯隆起。牠們可以長到超過2公尺長――體型大到有時也能像鯊魚或大型魟魚那樣,擁有自己的隨伴魚群。

 

這些島嶼周圍水域的生物量呈「倒金字塔」狀,這是健康岩礁的特徵。以累積生物量來計算,頂級捕食者占了魚類的大部分――在莫爾登島是70%以上。這種捕食者占多數的狀況,國家地理探勘隊先前也在北萊恩群島的金曼礁發現過。

 

「這是一片恐懼之海,」參與探勘的攝影師布萊恩.史蓋瑞說。「所有生物不是在捕食就是被捕食。」

 

有一次在黃昏潛水時――史蓋瑞稱之為「鯊魚的獵殺時刻」――他發現自己被鈍吻真鯊團團包圍。「應該有60隻,」他說。「我當時在一個ㄇ字形的珊瑚塊裡拍照,不時就有一隻鯊魚猛靠過來。通常如果你把鯊魚擋開,鯊魚會游走,至少一時不會回來,但這些傢伙卻迅速來個360度大轉身又游回來,而且那隻後面還跟著五隻,那五隻後面又跟著十隻,你可以看出牠們都在卡位。我潛水潛了36年,跟捕食者有過不少正面遭遇的驚險時刻,但只有在這裡,我才有自己成了獵物的感覺。」

 

要讓這麼多的捕食者消失其實也很容易。薩甘迺迪.沃恩是《國家地理》雜誌4月號篇章〈莫三比克絕代雙礁〉的作者。布萊恩.史蓋瑞曾為3月號雜誌拍攝黑鮪魚。

 

薩拉估計,一艘為魚翅而來的大船只要花幾個月時間就可以將岩礁附近的鯊魚捕殺殆盡。那時生態系的健康狀況就可能迅速惡化。少了頂級捕食者,中級捕食者很可能會大量繁衍,草食動物的數量急遽下跌,珊瑚則被海藻取代。

 

在千禧島,潛水員看到有兩隻鯊魚嘴裡勾著不銹鋼魚鉤,其中一隻還拖著一節釣魚線。一名停泊在潟湖的法國船員說他曾見過一艘延繩釣漁船在外海作業。吉里巴斯為保護這些島嶼周圍的海洋生命所採取的行動有助於防止這類活動,但執行起來並不容易。在這種偏遠之地,巡邏船和偵察機所費不貲。衛星監視及船舶追蹤系統等現代科技可以通知當局有盜漁者出現,但要在他們造成生態破壞之前及時遏阻,將是一項挑戰。

 

其他的威脅可能更棘手。熱帶岩礁面臨著氣候變遷的三重打擊:海平面上升、海面溫度升高,以及海洋酸化。其中任何一項都可能損害造礁珊瑚,三者結合則可能帶來毀滅性的衝擊。某些海洋科學家已經提出警告,熱帶岩礁可能很快就會大範圍消失。

 

海平面上升也威脅著小島國的生存。吉里巴斯總統湯安諾曾一再提出警告,他那建立在珊瑚礁上的國家可能到2050年就無法居住了,屆時超過10萬國民可能將被迫放棄家園。保存珊瑚礁對他的人民來說至關重要。「我們爭取時間的最好方法,就是確保珊瑚礁的結構盡可能完整――也就是這台生態機器的各個組件都要齊全,」薩拉說。「珊瑚礁愈完整,就愈有本錢面對氣候變遷。」

 

欣賞更多照片

DEC. 2024

2024年度精選影像

跟著國家地理攝影師回顧全年精采故事

2024年度精選影像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