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生產被我們浪費掉的食物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比大多數國家整體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還高
全球生產的食物超過三分之一都無法上餐桌,不是在運輸途中腐爛了就是被較富有國家的消費者丟掉了,這些消費者習慣買太多,再把多餘的食物丟掉。這些食物約有13億噸,零售價值近1兆美元。
為了生產被我們浪費掉的食物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比大多數國家整體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還高
全球生產的食物超過三分之一都無法上餐桌,不是在運輸途中腐爛了就是被較富有國家的消費者丟掉了,這些消費者習慣買太多,再把多餘的食物丟掉。這些食物約有13億噸,零售價值近1兆美元。
世界上每天都有大約8億500萬人餓著肚子入睡,這樣的浪費因此具有社會、經濟和道德層面上的意涵,不僅如此,製造這些食物的環境成本高得驚人。
根據聯合國的一份報告,光是水的浪費量就等於歐洲最大河窩瓦河的年流量。生產、採收、運輸和包裝最後被浪費的食物所耗費的能源,會產生超過33億公噸的二氧化碳。如果「廢棄食物」是個國家,它會是全球第三大溫室氣體排放者,僅次於美國和中國。
美國工程及冷藏運輸公司聯合技術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的永續經營長John Mandyck表示,改善包含冷藏運輸及倉儲設備在內的「冷鏈」,有助減少食物浪費。Mandyck上週在瑞士的達沃斯參加世界經濟論壇,討論食物浪費問題。他以電子郵件回答了以下問題。
食物浪費的問題為何未得到關注?
住在已開發國家的我們把食物視為理所當然。因為有足夠的食物,我們不會注意龐大的食物浪費,或是食物浪費對世界飢荒、政治穩定、環境和氣候變遷的影響。但講到抑制溫室氣體排放,解決食物浪費是相對簡單的方法,不需新技術,只要更有效地使用現有資源。
食物產業對人類來說再重要不過了,但我們生產的三分之一的食物都上不了餐桌。我們怎麼會這麼沒效率?
食物浪費有兩種,其中約三分之一發生在消費者層面,是因為消費者買太多,再把多餘的食物丟掉造成的。約三分之二發生在生產和配送層面,例如很多食物在田裡腐爛或因不良的運輸網絡而損失,又或者在缺乏適當保存技術的市場裡腐壞。我們只要在適當的溫度下運輸和保存食物、延長食物供給的時間,就可以大幅改善現況。
效益有哪些?
避免食物浪費所產生的效益可能極為重大。現在我們生產的食物足以養活全球人口,還有未來35年內會增加的25億人。我們必須減少浪費,養活更多人。農業使用了70%的淡水,並且占用了38%的不凍土面積,而城市只占2%。我們不能為了養活更多人口而再種更多作物,繼續浪費這麼多食物。減少食物浪費的環境效益也很重大:可以減少主要溫室氣體排放源的排放量,並更有效地利用水資源以對抗日益嚴重的水資源缺乏。
消費者能做什麼?
我們每人的一小步將會累積成重要的改變。我們只買需要的食物,就可以減少丟棄的食物量。接受即使食物外表有小缺陷還是一樣高品質又美味。把在餐廳沒吃完的剩菜打包帶回家。小改變就能帶來大不同。
「冷鏈」是什麼?
冷鏈是在適當溫度下運輸和貯藏像肉、魚、乳製品和農產品等易腐爛食物,以避免食物損壞的網路。冷鏈包含冷藏貨櫃海運、冷藏卡車貨櫃、冷藏倉庫和冷藏室、以及食物零售貨架等技術。
有沒有新科技能改善冷鏈?
有一些有效並可負擔的技術能夠追蹤監控運輸中的食物,確保食物保存在適當的溫度中。這是種積極避免食物在配銷層面發生腐爛的方法。新的入門級技術也已開始運用在印度等新興市場,以提供價格可負擔的卡車冷藏裝置。除此之外,像是天然冷媒的使用和節能技術等環保科技也正在降低冷鏈的生態足跡。
如何讓需求最強烈的貧窮國家負擔得起冷鏈技術?
我們要用不同的方式思考。我們不能以為美國和歐洲現在先進的冷藏卡車貨櫃系統馬上就能被新興國家採用。多數情況下,新興國家的道路不能承載大型卡車系統。這些國家在技術上還無法支持、經濟上也負擔不起這些系統。所以我們應該調整技術的規模以符合當地需求,讓冷藏卡車貨櫃系統更小、更簡單、價格更容易負擔。
撰文:Roff Smith
編譯:陳潔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