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撰文:麥可.史派克特 Michael Specter
攝影:葛雷格.吉拉德 Greg Girard
你只要看一眼安東尼.詹姆斯的辦公室,就不難猜出他以何維生。牆上掛滿了蚊子圖片,書架上則擺滿了蚊子相關書籍。
他的書桌邊掛著一張橫幅海報,上頭排列了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從卵、蛹到成蟲每個發育階段的放大照片,大到《侏羅紀公園》的影迷看了都會大驚失色。他的車牌上只有一個字:AEDES。
「我迷上研究蚊子已經30年了。」詹姆斯說。他是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分子遺傳學家。
蚊子大約有3500種,但詹姆斯只關注其中幾種,每種都名列地球上最致命的生物之一,包括會傳播瘧原蟲、每年造成數十萬人死亡的甘比亞瘧蚊(Anopheles gambiae)。不過,詹姆斯花最多工夫研究的是斑蚊。歷史學家認為,斑蚊是在17世紀時,隨著載運奴隸的船隻,從非洲抵達美洲,也帶來了黃熱病,至今已造成數百萬人死亡。如今斑蚊不僅攜帶登革熱病原、每年感染多達4億人,也攜帶了屈公病毒、西尼羅河病毒、茲卡病毒等對人類威脅漸增的病原。
去年從巴西開始肆虐並蔓延日廣的茲卡病毒看來會引發多種神經疾病,包括一種稱為小頭症的罕見缺陷。罹患小頭症的嬰兒出生時頭部就異常地小,大腦也發育不全。詹姆斯實驗室以及他自己的生涯目標是要找出操控蚊子基因的方法,使這些昆蟲無法再散播這類疾病。一直到不久以前,這都是條漫長寂寞的道路,而且主要限於理論的領域。但是在結合了革命性的新技術CRISPR-Cas9以及「基因驅動」這種自然系統後,理論正迅速成為現實。
全文未完,更多精彩內容都在《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2016年8月號。
DEC. 2024
2024年度精選影像
跟著國家地理攝影師回顧全年精采故事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