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Aug. 07 2017

中國年輕人對動物的態度正在轉變

  • 中國年輕人對動物的態度正在轉變

    中國年輕人對動物的態度正在轉變

1

日益增加的動保意識和城市居民對狗重新展現的喜愛,正在改變他們對象牙和其他野生動物產品的態度。

披薩被稱為「世界上最悲傷的北極熊」,被圈養於中國的購物中心。披薩引發了許多人對動物的好奇心,卻不知道飼養環境是很不人道的。/ PHOTOGRAPH BY BARCROFT MEDIA/GETTY

2014年8月3日晚上,一輛載滿裝了數百隻狗的骯髒籠子的卡車,在中國京哈高速公路上行駛,目的地是東北方的吉林,吉林是中國主要的狗肉市場之一。

反對食用狗肉的人發現了這輛卡車,並開始用手機直播它的位置,不久後大約有30人在高速公路上緊追在後,而當地的警方很快就把司機攔下來。吃狗肉不違法,但沒有衛生證明而載運牠們是違法的──而這名司機所載運的400隻狗中,只有110隻具有文件證明。(後來紐約時報還披露文件是偽造的。)

然而司機卻沒有放棄這批狗,於是開始談判。有更多的自願者現身來救助這些狗,他們開始給狗食物、水和藥物。同時其他自願者在前往救援的路上還發現另外四輛載狗的卡車,自願者圍堵那些卡車阻止他們離開,直到當局派人抵達現場。

最後當天共有超過2400隻狗被救出,數以千計的人從中國各地前來幫狗尋找庇護所,有些家庭甚至找回先前被偷走的寵物犬。短短幾天內,除了30隻狗之外,其餘都已找到收養人家。

吃狗肉長久以來都是中國的習慣,不過這項習慣已經成為這個國家日漸興盛的動保運動想要消除的目標──動保運動大多集中在中國沿海城市。/ PHOTOGRAPH BY ADAM DEAN, THE NEW YORK TIMES/REDUX

中國在新聞中的形象往往是助長動物剝削和動物及其部位非法交易的角色,從狗肉到虎骨、熊膽和魚翅都有。其中象牙要屬最大宗──每年有大約3萬隻大象在非洲被獵殺,主要是為滿足中國對象牙的需求,在這裡,象牙會被雕刻成精緻的藝術品、珠寶和小飾品。

但同時也愈來愈常聽到這類對動物(無論是寵物或野生動物)展現同情心的故事,像是這次狗的救援。這次在中國將狗從送往屠宰場的途中搶救下來的故事,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但卻是歷年來最大規模的行動之一。中國的動物保護倡導者和非營利組織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終結動物屠殺。

「這次的救援行動實在是太棒了!」美國休士頓大學城中校區(University of Houston-Downtown)教授兼國際人道協會(Humane Society International)中國政策專家李堅強說:「在韓國根本不會出現這樣的新聞,」因為狗肉可能比在中國還要更受歡迎。

蓬勃發展的動保運動

在談及保護動物時,中國很容易就被視為壞人。但實際上,中國也是動物保護運動迅速成長且蓬勃發展的國家,其中包含了提倡動物福祉和致力打擊野生動物盜獵與交易。

李堅強說,中國在1992年只有一個註冊的動保組織參加由國際人道協會與另一個非營利組織亞洲動物基金會(Animals Asia)召開的年度論壇。到了2006年,中國的動保組織開始慢慢增加。現在,根據李堅強的說法,至少有200個註冊的動保團體在倡導動物福祉和保護野生動物──這還不算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數百個動物庇護所和救援機構。

彭蔚芬是其中一個動物救援機構──北京新天地國際動物醫院(ICVS)──的創辦人,這是中國第一個符合國際標準的動物醫療機構。2002年她的貓Boo Boo因為健康問題,讓她發現中國農業大學的獸醫院是全北京唯一一家動物醫院,而該醫院甚至沒有足夠的資源可以為她的貓做適當的醫療處置。那次的恐慌促使她成立了獸醫院。

「當時令人挺絕望的。」彭蔚芬說:「作為一隻寵物飼主,在ICVS開業之前,我們沒有醫療資源,我們也沒有任何選擇。」現在,她估計北京大約有400家動物醫院和診所,她說這樣的動物醫院數量要服務北京地區2200萬居民還不足夠,但是比起一間都沒有還是好太多了。

一位漁民掛著大量的鯊魚鰭等曬乾。在中國,由於打擊貪腐而禁止在任何官方場合上供應魚翅湯及其他野生動物食品。/ PHOTOGRAPH BY THE YOMIURI SHIMBUN, AP

根據李堅強和其他人描述,這些改變是由中國沿海大都市的年輕一代所促成的。「由於生活水準提高,人們不再迷戀餐桌上的美食。」李堅強說。加上更多國際媒體的報導,讓他們將注意力轉移到新的問題上,例如:動物保護。

另一個促成改變的因素是什麼?對財富的新定義。李堅強說:「老一輩的人堅信象牙是最高身分地位的象徵。」而中國字『象牙』,字面上的意思是大象的牙齒,因此導致許多人錯誤地相信,象牙可以從大象口中取走而不會對大象造成傷害。非營利組織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nimal Welfare)於2007年在中國進行了民調,發現有70%的受測者並不知道要將大象殺害後,才能取得象牙。

中國的年輕人比較有可能了解要取得象牙得先殺死大象,這樣的認知會減少他們想要購買的欲望。

「有些[中國]人相信財富的彰顯是根據他們所擁有的東西及衣著來表現。」李堅強說:「但是年輕世代有愈來愈多人不再用物質來定義財富。」

另一個時代轉變的象徵是:中國決定關閉國內的象牙市場,一般認為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象牙市場,並且在很大的程度上導致非洲大象盜獵的猖獗。

「這是令人興奮的消息。」北京愛它動物保護公益基金祕書長張小海說,但他認為禁止國內象牙交易的決定是一個特例,比較是政治考量而不是為了遏止大象的盜獵。

象牙雕刻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但政府準備在2017年底之前禁止國內的象牙交易。/ PHOTOGRAPH BY BRENT STIRTON, GETTY/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同樣地,打擊貪腐也有助於促進改變。例如,鯊魚魚翅的銷售量近年來下降了70%。魚翅湯通常是政府官員宴客的奢侈品,這個慣例近來受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反貪腐運動而有所減少。為了滿足中國對魚翅湯的需求,每年有多達1億隻鯊魚被捕殺,其中還有一些是受威脅或瀕臨絕種的鯊魚。反貪腐活動也影響了燕窩湯和其他野生動物食品的銷售。

教育小帝王與小皇后們

李堅強和彭蔚芬都強調,年輕世代將會改變人們該如何對待和保護動物。以傳統中醫藥的角度來看:許多老一輩的中國人會使用野生動物身體部位做成的中藥來治療疾病,從關節炎、發燒到潰瘍都有。彭蔚芬回憶當年她搬到中國時,她的父親要求她帶虎骨酒回來,一般相信這種萬靈藥可以為人們注入活力。

「現在我們開始發現有證據指出這些藥材──例如熊膽汁、虎骨、象牙屑、穿山甲鱗片──沒有真正的療效。而且已經有其他的產品可以提供一樣的效果。」彭蔚芬說:「很多這些中藥的迷思深深根植於傳統文化,需要好幾個世代的努力才能被改變。」

一對母女在素食嘉年華會上擺姿勢拍照,兩個男生打扮成鯊魚推廣素食魚翅湯。中國年輕一代對動物福祉的觀念和保育意識愈來愈高。/ PHOTOGRAPH BY ALEX HOFFORD, EPA/REDUX

中國的孩子也在學校學習到更多關於動物照護、野生動物和保育的相關知識。彭蔚芬說由於中國的一胎化政策,父母經常順從他們的孩子。這些孩子有時被稱為「小皇帝」和「小皇后」,因為他們可以讓父母聽從他們的意見。

「尤其是當他們是小皇帝和小皇后時,就會對整個家庭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奶奶和爺爺說:『我們要在農曆新年喝魚翅湯,』孩子會說:『但是鯊魚是瀕危動物,我們不應該吃魚翅。』」彭蔚芬說:「如果那個孩子開始抗議,你最好相信整個家族都會讓步。因為孩子是中國家庭的重心,他們握有巨大的影響力。」

一旦人們了解到盜獵者如何獵殺大象並砍下象牙,那麼他們就會「痛苦地意識到」買賣象牙在大象數量減少的問題中所扮演的角色,並改變他們對象牙的態度。

留下更多狗以及對所有動物的愛

中國城市的寵物飼養數量增加,似乎也是促進改變的主要原因。直到近代中國都還沒有養寵物犬的習慣。彭蔚芬說,從1966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間,不能為人提供服務的動物不受歡迎,因為牠們會消耗掉寶貴的食物資源。文革時期對資產階級的仇視更推波助瀾──沒有什麼,她補充說:「比擁有一隻玩賞用的小狗更能代表資產階級了。」

1976年以後,隨著中國擺脫文革,人民對狗的觀感更進一步惡化。從1980到1990年一場在中國流行的狂犬病,造成大約5萬人死亡,這些人幾乎都是被狗感染的。當時沒有給狗或人用的疫苗,醫院也束手無策。北京當局因此禁止寵物犬的飼養。

直到1993年禁令取消之後,狗的名聲才逐漸恢復。彭蔚芬回憶當時都要早起到外面去遛狗,和北京第一批寵物狗的飼主聊天,因為政府規定只能在早上7點以前或晚上7點以後才能上街遛狗。

參觀寵物展的民眾用嬰兒車推著一隻貴賓犬逛街。一度被視為狂犬病帶原者的寵物狗在中國日漸普及,間接鼓勵中國民眾更加了解寵物和野生動物的保護議題。/ PHOTOGRAPH BY JEROME FAVRE, EPA/REDUX

「剛解禁時,我第一次看到五隻哈巴狗在路上散步──就好像看到一隻恐龍!」她說。但時代正在快速變化,現在北京有五星級的友善寵物旅館,許多餐廳會為狗準備飲用水,很多狗主人在網路社群中組成友善狗狗團體一起活動,像是一起牽狗在長城散步。

這種徹底的變化不僅解釋為何愈來愈多中國人反對吃狗肉,而且也是民眾開始用不一樣的眼光看待野生動物的部分原因。

「這是引導民眾關注動物保護議題的最前線。」彭蔚芬說。

「日益增加的寵物飼主數量,代表著愈來愈多人會為保護動物發聲。」張小海說。對養寵物有正向感受和經驗的人,愈有可能對所有的寵物或野生動物產生同情心。「但是愛護動物的人不一定有著正確的態度,有時愛護動物所導致的極端行為,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極端行為的案例近在咫尺。北極熊披薩被關在廣州購物中心的狹窄室內圍場裡,多年來日復一日地娛樂前來購物的民眾。這或許也能解釋為何中國有愈來愈多的海洋公園和虎鯨育種中心,然而其他許多國家卻正在減少和關閉這類機構。

香港海豚保護學會(Hong Kong Dolphin Conservation Society)會長鄭家泰在3月時向《國家地理》雜誌表示:「現今還是有許多中國人對於觀賞圈養動物這個概念很感興趣。」

「人類很自然地對動物會有好奇心,並想學習更多相關知識。」彭蔚芬說:「我們必須為以研究和教育為目的所圈養的動物找到平衡點,提供牠們足夠的活動空間和營養、適當的飲食。」

張小海不像彭蔚芬對中國保育觀念提升的速度抱有很大的希望,但他注意到民眾已經開始轉變。

「幾個星期前我去紫禁城參觀時,我看到一對巨大的象牙正在展出。」他說:「一對年輕的夫婦也看到了,當時聽到女生說:『多麼殘忍阿!』當下我就知道其實我並不孤單。」

 

撰文: Rachael Bale

編譯:陳軍名

同場加映:《白熊計畫》- 北京動物園 / @NATGEO國家地理: 鏡頭下的動物

DEC. 2024

2024年度精選影像

跟著國家地理攝影師回顧全年精采故事

2024年度精選影像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