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研究顯示,稀有雲豹的商業交易大幅增長。
根據牛津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顯示,在野生貓科動物中,雲豹愈來愈受覬覦——而且出現人工繁殖——都是出於商業目的。牠們被賣到寵物市場、提供近距接觸貓科動物的旅遊景點,以及其他利益驅使的類似商業行為。
新的研究顯示,稀有雲豹的商業交易大幅增長。
根據牛津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顯示,在野生貓科動物中,雲豹愈來愈受覬覦——而且出現人工繁殖——都是出於商業目的。牠們被賣到寵物市場、提供近距接觸貓科動物的旅遊景點,以及其他利益驅使的類似商業行為。
研究人員尼爾.德克魯茲與大衛.麥克唐納德回顧管理國際野生生物貿易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存檔的進出口紀錄,發現從1975年到2013年,活體雲豹的商業交易增加了42%。
雲豹原產於東南亞,名字取自牠獨特的班點毛皮。牠們是大型貓科動物中,體型最小的之一,體重可達23公斤左右,體長可達約一公尺。牠們屬於完全獨立的類組,和雪豹以及「一般」的豹不同,例如非洲豹和印度豹。
約有1萬隻的雲豹存活於野外。牠們面臨絕種的高風險。
牠們之所以成為新寵,主要是因為老虎的數量減少,估計現在不到3200隻;牠們的骨頭、虎掌和其他身體部位,在傳統醫藥和避邪方面非常寶貴。
在野外生活的約1萬隻雲豹,單一個族群的數量不超過1000隻,分布範圍從印尼到喜馬拉雅山麓,並來到中國。根據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紅皮書,牠們面臨絕種的高風險;這份紅皮書是針對物種保育狀態的一份清單,廣為國際認可。
這些貓科動物面臨的最大威脅是森林除伐,但非法交易也是嚴重問題,尤其是考慮到牠們不斷成長的商業吸引力。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將雲豹列入「附錄一」物種,代表只有人工繁殖的雲豹才可以合法交易。
這使得研究人員擔憂。他們發現有超過200隻雲豹已經被合法交易——幾乎全是基於商業理由——自從《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最早在1945年開始管制貿易。他們指出,《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的進出口紀錄文件並不完整,而且有矛盾。
研究顯示,這些違法行為「指向可能的野外捕捉動物的洗錢活動」。人工繁殖動物的合法交易,可能被拿來掩護非法交易活動,例如盜獵和以野外捕捉動物冒充人工繁殖動物,德克魯茲說。
另一個令人憂心的是,既然老虎得之不易,私人擁有者於是把目標轉向雲豹。實地接觸線人並和他們共事的研究人員,在東南亞的老虎飼養場看到雲豹——甚至連南非的獅子園也有。
「如果我們不能夠介入並拯救老虎,雲豹是否將成為下一個目標?」尼爾.德克魯茲說,他是這項研究的作者之一,也是非營利組織、總部位於倫敦的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的研究主任。
人工繁殖動物的合法交易,可以當作非法交易的幌子。
在某些地方,包括緬甸,雲豹的牙齒、骨頭和豹皮交易,遠超過老虎的;大型貓科動物的器官在傳統上受到偏好,是因為心靈與藥用上的用途。
研究的結論是,需要有更多的研究才能弄清楚,廣義來說,雲豹是否確實被鎖定,成了老虎和老虎器官的替代品。
出於商業目的而被交易的雲豹數量增加,伴隨的是人工繁殖雲豹的活絡。這些貓科動物非常容易感受壓力,這會導致牠們拔掉自己的毛,啃咬自己的尾巴。尤其是被圈養的公雲豹,牠們會反常地變得具有攻擊性。至少有25項公雲豹殺死母雲豹的事件記錄在案。
「我不認為大家完全了解牠們被對待的方式,」德克魯茲說。「最令人擔心的是,這些密集的繁殖計畫不一定有針對這個物種的福利或實質上的保育。」
這些貓科動物非常容易感受壓力,這會導致牠們拔掉自己的毛和咬自己的尾巴。
美國是最活躍的雲豹出口國,也是進口雲豹的第二大國。研究人員並不訝異:根據國際動物福利基金會,美國人飼養1萬到2萬隻的雲豹作為寵物,而且不難發現提供接觸大型貓科動物的動物園、露天遊樂場,以及其他私人旅遊景點。
外來寵物在美國是很好賺的行業;有些州對寵物犬的規定,甚至比寵物豹、獅和其他動物還要多。
因為雲豹的商業貿易持續成長,研究人員於是強調加強監督的重要性。「實在很令人擔心現在會產生商業上的蘑菇效應,」德克魯茲說。「我們必須實際介入,了解貿易帶來什麼樣的衝擊。」
觀賞影片:北美洲和泰國的動物園如何繁殖雲豹,以拯救牠們。
撰文:Rachael Bale, National Geographic
編譯:蘇睿哲
在Twitter上關注作者Rachael B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