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聖母峰登山季以悲劇揭開序幕。
撰文:Mark Jenkins, National Geographic
尼泊爾時間4月18日早上大約6:30,聖母峰南麓發生史上最重大山難。共有16名雪巴嚮導死亡、多人受傷。西肩(West Shoulder)的懸冰川發生雪崩,導致他們在惡名昭彰的坤布冰瀑(Khumbu Icefall)罹難。
撰文:Mark Jenkins, National Geographic
尼泊爾時間4月18日早上大約6:30,聖母峰南麓發生史上最重大山難。共有16名雪巴嚮導死亡、多人受傷。西肩(West Shoulder)的懸冰川發生雪崩,導致他們在惡名昭彰的坤布冰瀑(Khumbu Icefall)罹難。
根據目擊者的說法,這場雪崩橫掃海拔 5800 公尺處的坤布冰瀑,事發地點在一片名叫「爆米花田」的區域內。意外發生時,雪巴人正在為客戶搬運器材裝備。(相關閱讀:“Mount Everest’s Deadliest Day Puts Focus on Sherpas” ,原載於英文版《國家地理》雜誌。)
每年都有超過 300 名登山客嘗試經由東南脊的標準路線攀登聖母峰(這條路線是由西拉里爵士和雪巴嚮導 Tenzing Norgay 於 1953 年開發的)。攀登者通常是砸下多達 5 萬美元的商業登山客,每一個人都有至少兩名雪巴人負責搬運裝備。
坤布冰瀑就在聖母峰尼泊爾那一側的基地營正上方,從海拔 5500 公尺處延伸到 5800 公尺處。任何想從南側攀登聖母峰的人都必須通過坤布冰瀑(若從北側的中國出發,標準路線則是走 North Col 路線)。
由於坤布冰瀑十分危險,嚮導會試著減少付費客戶通過此一區域的次數。這麼一來,負責搬運帳棚、食物、繩索、以及最重要的氧氣瓶的雪巴挑夫通過這個危險區域的次數就不得不增加了。
商業登山客攀登聖母峰時也許只會通過坤布冰瀑 6~8 次(上上下下地進行高海拔生理適應),但這段生死之路,雪巴人光是在一個登山季就可能會走上 30~40 次。
「這真是一場可怕的悲劇,」世界知名登山家 Conrad Anker 表示,他曾在 2012 年帶領 North Face/National Geographic 登山隊經由東南脊登上聖母峰。
「這是早晚的事,」Anker 解釋。「坤布冰瀑可能是登山世界最危險的地點。白天你可以坐在基地營,就這樣看著雪崩轟隆滾過登山路線。大家都會嚇到。」
登山隊通常是在凌晨 2 點到 5 點之間戴著頭燈穿越坤布冰瀑的。在這個時段,冰塊和懸冰川狀態最為穩定,發生雪崩的機率最小。到了白天,在太陽的照射下,懸冰川會開始崩塌,坤布冰瀑的冰塊也會開始破碎。
「攀登聖母峰時,真正的負擔都在雪巴人身上,」Anker 強調。「冒最大風險的永遠是他們。」
這次山難事件的其中一位死者是 Ang Kaji,他是 2012 年 North Face/National Geographic 聖母峰登山隊上最強健的雪巴人之一。Kaji 是六個孩子的父親,也是有超過六次聖母峰攀登經驗的老手。他是 2012 年春天第一個登上聖母峰頂的人,為所有後來的登山者架好了路繩。那次下山之後,大家用熱烈的掌聲迎接他,但他只是謙遜地微微一笑,說自己「也沒那麼累」。後來,當國家地理登山隊的隊員抵達 8000 公尺的「死亡地帶」時,Kaji 到處跑來跑去,親手為大家送上熱騰騰的湯。
雪巴人大約在 300 年前從西藏高原往南移入尼泊爾,目前人數大約有 8 萬。打從一開始,他們就被登山隊當成勞工。雪巴人天生適應高海拔,大多數西方人過了 7000 米就得開始使用氧氣瓶,因此一旦超過這個高度,雪巴人就比他們更強健、更矯捷、體能更好。也同樣打從一開始,就有雪巴人在聖母峰喪命 —– 1922 年第一次有人認真嘗試登頂時,就有七個雪巴人死於雪崩意外。
雖然就統計數字而言,試圖攀登聖母峰時,商業登山客死亡的機率比較大,但若論在坤布冰瀑死亡,則是雪巴人的機率比較大。
「這基本上就像在玩俄羅斯輪盤,」Anker 說。「根本無處可跑、無處可躲。」
由於穿越坤布冰瀑實在太危險,在必要的情況下,嚮導有時會直接撤退。2012年春天,全世界最大、最成功的聖母峰嚮導團隊「Himalayan Experience」的老闆與經營者 Russel Brice 就半途喊停,因為他覺得當時的坤布冰瀑與雪崩情形實在太危險,特別是對他手下的雪巴人而言。(相關閱讀:”Maxed Out on Everest“,原載於英文版《國家地理》雜誌。)
目前為了搜救,聖母峰已經封山。死者的遺體正被運送下山。
翻譯:魏靖儀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