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老鷹」的黑鳶全臺剩600隻,因生性愛吃腐肉,傳出不少老鷹吃到被鼠藥毒死的老鼠,慘遭二次毒殺。為保護黑鳶,防檢局2015年起取消「全國滅鼠週」,2016年不再補助老鼠藥,今年起更停止老鼠藥「共同供應契約」,地方政府買老鼠藥必須自行採購;農藥業者也引進玉米梗原料的天然老鼠藥,老鼠吃了腸堵塞,黑鳶吃鼠屍不會有影響;屏科大則實驗用猛禽防治鼠害。多管齊下,只盼老鷹重現天空。
黑鳶愛吃腐肉,吃進老鼠藥和農藥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鳥類生態研究室長期關注黑鳶,2013年在一隻中毒黑鳶體內驗出農藥加保扶成份,後來又陸續撿到黑鳶屍體,驗出加保扶與老鼠藥成份。
研究團隊分析發現,由於鳥類會在水稻剛播種,或是秋冬裡作播種時,啄食作物,農民防不勝防,為了生計著想,部分農民會以稻穀浸泡農藥毒鳥;另外,10月是「全國滅鼠週」,各縣市政府大量發放老鼠藥,由於黑鳶喜歡撿腐肉,因此吃進了被毒死的鳥和老鼠,造成二次毒殺。
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研究助理林惠珊表示,常聽老人家說,小時候一抬頭,天空密密麻麻老鷹盤旋,但後來因為農藥、老鼠藥大量使用,全臺老鷹總數一度降到200隻以下,2017年調查大約有595隻。
↑屏科大發現老鷹吃進被老鼠藥毒殺的老鼠,慘遭二次毒殺。(攝影/許雅玟)
天然玉米梗殺鼠劑,老鷹吃了不中毒
屏科大團隊和「老鷹先生」沈振中上山下海,調查全臺老鷹數量的過程,被導演梁皆得拍成紀錄片《老鷹想飛》,引發外界關注黑鳶二次毒殺問題,為了拯救黑鳶,近年產官學研陸續動起來,屏科大上週六舉辦「老鷹想飛之後–黑鳶成果分享會」,邀請產官學研討論黑鳶保育現況。
此次分享會最特別的身影是臺北市植物保護商業同業公會前理事長蔡崇禮,他以身作則,從美國引進非毒殺機制的老鼠藥,上週已正式上市。
蔡崇禮表示,國外也很關注猛禽遭老鼠藥二次毒殺的問題,因此開發出以玉米梗粉末為原料的老鼠藥,因為齧齒類動物無法消化大量纖維素,吃過量會腸堵塞死亡,對其他非目標生物很安全。
「我們也不希望用了(農藥)大家都在煩惱」,蔡崇禮說,自己也看了《老鷹想飛》,有點汗顏,但今天敢來,就是因為農藥有在進化。
不過由於是天然農藥,老鼠必須吃多一點才有效,根據原廠說明,至少須供應小鼠吃6到8天、大鼠吃8天以上才有效,且最好在室內使用,移除其他食物來源,由於農地野鼠有許多作物可以啃食,蔡崇禮也正在研究,如何讓田間野鼠願意吃,提升防治效果。
防檢局取消農地野鼠共同防制策略
農委會動植物檢疫局則是從2015年起,停止歷史長達40年的「全國滅鼠週」,隔年取消各縣市政府的老鼠藥採購補助,今年進一步取消農地滅鼠餌劑「共同供應契約」。
防檢局局長馮海東表示,以前政府會聯合採購老鼠藥,地方政府有需要,來登記就可以取得,但聯合國糧農組織曾呼籲,政府不要做促進農藥的補助,同時為了避免黑鳶遭二次毒殺,因此今年取消「共同供應契約」,地方政府若需要老鼠藥,必須自行採購。
↑防檢局局長馮海東允諾推動更安全的老鼠藥。(圖片提供/台灣猛禽研究會)
過往臺灣社會衛生觀念較不發達,農村老鼠容易成病媒,因此農委會須呼籲各地「共同防治」滅鼠,但馮海東指出,現在衛生條件已經進步了,而且防檢局曾在103年度到104年度,調查滅鼠週的防治成果,發現效果有限,「一個月後老鼠的確變少,但四個月後又回來了,過了八個月,又恢復跟去年一樣的水準。」
馮海東表示,老鼠藥有抗凝血成分,新型的藥物效果越來越好,以前的藥半衰期約40小時,新藥可達到100多天,也就是凝血較慢,不會急性中毒,讓其他老鼠覺得不會中毒而願意吃。不過也因衰退慢,難在動物體內分解,猛禽吃了容易中毒,但實際上對防治鼠害效果有限,最好的方法是宣導農民平常就自主管理農地,或是引進更安全的老鼠藥、甚至限制專人才能用藥。
老鼠藥之外的選擇,猛禽防治
除了用老鼠藥,國際上也提倡用生物防治法滅鼠,以色列農民便在農田旁建立巢箱,吸引倉鴞入住吃老鼠。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研究室研究生蔡志偉近年研究在鳳梨田旁邊設巢箱吸引貓頭鷹,另一名研究生黃子倫則是在鳳梨田設人工棲架,提供黑翅鳶休息空間。
↑設置人工巢箱,吸引領角鴞進駐滅鼠。(圖片提供/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研究室)
結果顯示,沒有設立人工棲架的農田,黑翅鳶只是短暫懸停便離去,設棲架後,黑翅鳶停留時間變長,甚至有一個樣區停留時間平均達20分鐘,而黑翅鳶也真的下去吃老鼠了。
對於黑鳶這幾年受到重視,長期研究黑鳶的林惠珊相當感謝各界努力,他表示,2013年傳出毒鳥消息,後來各界做了些改進,老鷹數量也增加了,2013年有272隻,2014年359隻,到2017年有595隻,呈現穩定稀少成長,「可以開心但不要太開心」,林惠珊說,500多隻不算多,希望各界一起努力,讓黑鳶重現天空。
文/ 林慧貞 首圖攝影/ 曾建偉
本文轉載自農傳媒,是由豐年社所成立的專業新聞網站。站在以農為本的角度,走入生活。 期許成為一個能促進群眾溝通、開放信息、滿足需求的資訊平台。(若須轉載請直接聯繫agriharvest@agriharve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