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graph by Jason Edwards,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該去散散步了!來到森林或者家裡附近的樹林地,不僅是遼闊景色,還有足下土地,你能找到幾種動物?
根據哈佛大學最知名的生物教授愛德華·威爾森(E. O. Wilson)在最新著作《把地球的一半還給大自然(暫譯,Half Earth: Our Planet’s Fight for Life)》指出,你們將會看到很多很多昆蟲、蜘蛛、螨、鳥、毛毛蟲、青蛙、千足蟲、蜈蚣、甲殼類、鼹鼠、甲蟲、鼩鼱、蝸牛、蛞蝓、蚯蚓還有蛔蟲,更不用說很多其他用放大鏡看不到的生物。但整體來說,威爾森教授提出有七門生物會出現在森林裡。記得這個數字:七。
來到海邊
好,森林討論到這邊。(重點來了):我們接著跳上車子,來到一處海灘。
和森林相比,海灘看起來非常空曠,完全沒生物。但威爾森卻這麼說:
「第一眼看到浪花、水、土……一片淨空似乎完全沒生物,其實不然……在層層挾帶沙粒的浪潮裡,你會發現有兩倍數量的生物。」
兩倍?不,他宣稱海灘上的物種是森林中的兩倍(這裡指的不是數量,而是差異性)。威爾森教授算出海灘有14種(門),而森林是七種(門)。
想像我現在在沙灘上,看著沙灘、水、泡沫,偶有幾隻海鷗,接著我又想:他說的還有哪些生物呢?
當然還有水鳥、螃蟹、蛤蜊、蒼蠅、海星。他接著告訴我,我腳下的沙灘有極小的蟲子正不停扭動著,把每粒沙當成餐盤,享用海水沉積下更小的微生物(小型底棲無脊椎生物)。濯足海水並非如此單純,裡面其實富含生物;海水裡甚至有我叫不出名字的微小生物──覆毛動物門、顎胃動物門、動吻動物門、鰓曳動物門……我聽都沒聽過,但它們確實在海邊四處流動、漂浮與爬行。它們數量到底有多少?
沒人知道。威爾森說「地球是個未知數太多的星球。」人們認為科學家已經發現地球上大部分的物種;其實不然,還差得遠呢。
Images by blickwinkel, Alamy; 19th era 2, Alamy; David Scharf,Corbis; Robert Krulwich
有誰出沒?
時間拉回到1758年,一位瑞典學者卡爾·林奈(Carl Linnaeus)當時決定要命名世界上所有的動植物。他最後命名了約兩萬個物種。
如今,有正式命稱的物種方突破兩百萬。隨著新物種持續增加,威爾森表示「一年成長約1萬8千個。」地球上大型物種──哺乳類、鳥類、魚類,大部份都已有定名,但次等物種的萬千世界──如無脊椎動物,它們通常呈管狀、小型且不惹眼,數量可達上百萬,以鮮為人知的方式活耀著。
這就是為什麼海灘(還有海底、大洋和冰原)都是令生物學家興奮的未知區域。他們不僅是在這些地方找到新物種,而是驚人的混合變異種,豐富程度往往出乎人意料。如果海灘比森林更具生物多元性的話,更不用說海底了。
誰會在乎
你可能會說:太好了!但我不是科學家,這些小生物與我何干?我不懂、不需要、不想念也不在乎它們。但威爾森說「我們需要去了解它們。」
當你來到海灘,把腳埋入潔淨的白沙裡,是因為你腳下的多毛綱環節動物一直不停舔拭或吞嚥沙粒,才能造就如今的沙子質地。它們的存在就像是你從未了解的清潔部隊。如果這些蟲消失了,你就才會發覺不對勁。但這樣子已經太遲了。
連綿海灘
威爾森猜測地球約有57萬3千公里長的海岸線,「大概是地球到月球的距離。」 所以即使狹長海灘綿延不絕,也很合理。(他說把所有的海灘連在一起,大概有德國這麼大)有很多地方我們才開始要探索。沒錯,我們已知那些最大型的生物,但也該是時候去了解那些微小生物了,甚至是肉眼幾乎看不見的。當我們還沒無意間失去所仰賴的物種前,其實是這些不受關注的謙卑生物,使得這個世界更宜居。
撰文:Robert Krulwich
編譯:石惠中
延伸閱讀
>>華盛頓州:紅寶石海灘
>>太平洋小島國劃設廣大海洋保護區
>>海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