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馬克‧希諾特 Mark Synnott
攝影:卡洛琳‧德雷克 Carolyn Drake
撰文:馬克‧希諾特 Mark Synnott
攝影:卡洛琳‧德雷克 Carolyn Drake
「世界末日就是這模樣,」約瑟夫.卡馬洛夫朝著綿延在我們眼前、遍布著矮小灌木的沙漠揮了揮手說。「如果世界末日真的到來,卡拉卡爾帕克斯坦的人民會是唯一能存活下來的民族,因為我們早已活在其中。」
我們在烏茲別克北部一座多砂的陡崖上,從這裡望去的景觀跟其他沙漠沒什麼兩樣――只不過沙地上有一堆堆的貝殼和幾艘擱淺而逐漸生鏽的漁船。我們所在的位置,原本是一座伸入鹹海的半島的最尖端。鹹海直到1960年代仍然是全球第四大內陸湖,覆蓋面積達6萬7000平方公里。我們背後的木伊納克鎮原本是繁榮的漁村,有一座龐大的罐頭工廠,直到1980年代,每年加工處理的漁獲都以數千公噸計。50年前,鹹海南岸就在我們目前站著的地方;今天,湖岸已經退縮到此地往西北90公里處。
卡馬洛夫帶我來這裡,是為了讓我看看從前那座資源豐富的大湖,現在還剩下什麼。卡馬洛夫64歲,是烏茲別克科學研究院的資深研究員,專長是風能。他也是一位環保鬥士,擔任鹹海暨阿姆河捍衛聯盟主席。體格粗壯、留著一頭濃密白長髮的卡馬洛夫,來自一個極具影響力的烏茲別克家庭:父親是蘇聯時期的知名歷史學家,祖父是卡拉卡爾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國在1930年代併入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之前的最後一位民選可汗。
烏茲別克至今連一座風電場也沒有,不過卡馬洛夫對自己所選擇的專業領域仍然熱情不減。他對風極其迷戀,親手打造了兩架滑翔翼,好讓自己能從當地山丘頂上乘風飛行,以更加了解氣流。
「我希望能像鳥一樣了解風。」卡馬洛夫說。不過,他關心的範圍遍及環境的每一個層面,因此他暫時放下研究工作,帶我看看這個曾經生機盎然的巨大水體殘存的部分,還有湖水退縮後所留下的景象,而後者,或許更讓人不安。
鹹海橫跨哈薩克共和國與烏茲別克共和國交界,數千年以來一直以阿姆河和錫爾河這兩條大河為水源。由於沒有水流流出,鹹海的水位一直在河水流入與蒸發之間維持著自然平衡。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