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麥肯齊.芬克
攝影:彼得.艾西克
撰文:麥肯齊.芬克
攝影:彼得.艾西克
一個世紀之前,擔任史密森學會總幹事、同時也是當時 著名古生物學者的查爾斯.都利特.沃爾科特,在加 拿大幽鶴國家公園菲爾德山的側坡找到了兩個改變他 一生的發現。第一個發現是堪稱世界第一的化石層, 這座採集場今日即是以他為名。第二個發現則是他的 第三任妻子瑪莉.沃克斯。他在不久後便以她娘家的姓氏,將一個已經成了化石的海綿屬名定為 「沃克斯亞」(Vauxia)。
幽鶴國家公園是加拿大洛磯山脈的公園中最 壯麗,卻也最受到忽視的一座,而現代的訪客 會將注意力集中在第一個發現之上,也是很自 然的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80年將沃爾科 特採集場所在的伯吉斯頁岩層指定為世界遺 產。幾年後,演化生物學者史蒂芬.傑.古爾 德在暢銷書《奇妙的生命》中把伯吉斯頁岩層 稱為「最珍貴、最重要的化石場」。這裡完好 地保存了大量寒武紀的海洋生物化石――目前 已經發現了超過20萬件奇形怪狀的標本,還有 無數的其他化石待發掘。
然而,伯吉斯頁岩層的生命型態在古爾德和 其他研究者眼中都處於演化的盡頭,沒有生活 在現代的後裔。寒武紀的生物種類遽增,而多數演化譜系都在這之後消失,古爾德以此主張 「天時地利」就和「適者生存」一樣重要。演 化是否有部分要靠運氣?自然史是否受機運所 支配?自從他提出這個主張,一場科學辯論就 一直延續至今――但是爭論大多距離這座國家 公園很遙遠。要了解幽鶴本身的魅力,最好把 焦點放在當年同樣在那片山坡上的那位傑出女 性:瑪莉.沃克斯。她的家族就有著一段機運 決定命運的歷史。
那是個晴朗但寒冷的8月天,我在不列顛哥 倫比亞的菲爾德鎮醒來,這個150名人口的小 鎮是幽鶴公園管理處的所在地。我駕車出發前 往附近的幽鶴谷。公元1900年左右,費城一個 貴格派世家的長女瑪莉成了第一個造訪那座山 谷的白人女性。「在我心中,它是最美麗的地 方,無論是聽別人提起它,或是我自己談到 它,都會令我心跳加速,」她在後來給沃爾科 特的一封信中寫道。「在那裡野營、遠離觀光 客和鐵路的嘈雜聲,我想不出比這還令人愉快 的事了。」
我在途中經過她的姪孫小亨利.沃克斯停在 一家民宿外的本田休旅車,然後穿過128年前 將第一批好奇的沃克斯家族成員帶到此地的鐵 道,再右轉開上一號公路,也就是從中間穿越 幽鶴國家公園的加拿大橫貫公路。幽鶴並不 大,面積約為1300平方公里。但是「幽鶴」這 個在原住民克里族語言中表示驚嘆的名字,暗 示著這個小地方處處都是奇景:至少有25座已 命名的海拔3050公尺以上山峰;兩家歷史悠久 的旅舍分別坐落於兩座美得超凡脫俗的藍綠色 冰川湖旁;還有包括塔卡考瀑布在內的數百道瀑布,塔卡考是加拿大高度落差最大的瀑布之 一,我在前往幽鶴谷的路程尾聲看到了它。跟 班夫的每年350萬人次相比,這裡的遊客相當 少,少到健行客相遇時都會掩不住興奮。我注 意到當他們偶爾交會而過時不會說「你好」, 而是大聲喊出「呦嗬!」(音同「幽鶴」。)
沃克斯家族在鐵路開通後不久,於1887年進 行了他們的第一趟不列顛哥倫比亞之旅。當時 他們的反應就和那些健行客相同,只是比較文 雅。這裡的群山「冷酷、嚴峻、美麗、雄偉, 而且壯觀得令人卻步,」瑪莉的大弟小喬治寫道。小弟威廉則強調「瀰漫著森林芬香的空 氣……還有光影的美妙和諧。」在靠近幽鶴、 位於現今冰川國家公園的羅傑隘口下方,他們 走到了愛麗斯利華特冰川的末端――當時27歲 的瑪莉身上穿的是維多利亞式的黑色洋裝、戴 著一頂遮陽帽。他們從沒看過那樣的冰隙與高 聳的冰峰。沃克斯一家做了任何現代觀光客在 面對這般美景時都會做的事:拍照。不同的是 在即將進入20世紀之時,相機還是龐大的木 箱,而大部分的「底片」是玻璃板,登山客必 須小心翼翼地帶著它們出入山區,再送回文明 社會――而沃克斯家族所拍攝的是這片當時尚 無人記錄過的荒野最早的一些影像。「這一帶 還沒有什麼人探索過,所以每一個訪客幾乎都 是一位新的發現者,」小喬治寫道。這也是他 們轉型成業餘科學家的開始。
瑪莉後來有將近40個夏天在這個有加拿大的 阿爾卑斯山之稱的地區度過,1894年夏天就是 其中一次,他們一家人重返此地,卻驚訝地發 現愛麗斯利華特冰川退縮了。他們的照片就是 證據。他們了解到手中的相機可以作為科學工 具。身為工程師的威廉對冰川的退縮尤其著 迷,於是沃克斯一家開始用他們所說的「檢驗 用照片」記錄地景的改變:年復一年地在同樣 的地點,拍攝同樣角度的照片,20年下來少有 間斷。他們也使用測量工具,仔細地測繪冰川 及冰磧。
回到費城之後,他們對好奇的群眾播放玻璃 幻燈片,並且以威廉為首,撰寫了多篇廣受好 評的科學論文。在加拿大,他們的研究是同類 型冰川研究中的第一項長期研究,至今仍然是 科學家的參考對象。在現代社會開始關注全球 暖化至少80年前,「北美大陸冰川中就有一大 部分已經在後退了,」瑪莉的姪孫小亨利說; 他是加州大學資源經濟學榮譽教授。「即使到 了現在,這也會是個重大發現,而且還是業餘 人士研究出來的。」
即使在威廉於1908年因肺結核英年早逝、小 喬治也逐漸將重心轉回費城的律師工作之後, 瑪莉仍然持續造訪幽鶴。她在1940年過世之 前,足跡踏遍了洛磯山區的小徑。她成為第一 位登上海拔3200公尺的史蒂芬山的女性,也因 此成了登上加拿大主要高峰的第一位女性。根 據當時的班夫地方報,她把自己的冒險故事發 表出來,「在透過雜誌專文和照片宣傳加拿大 洛磯山脈這方面,她做的可能比其他任何在世 的作者都還要多。」她開始描繪植物,也出版 了一套五冊的圖鑑,為她贏得「植物界奧杜 邦」的美譽。
維多利亞時期的貴格會信徒不該追求「為藝 術而藝術」這類不正經的事情,但是在沃克斯 一家拍攝的瀑布、沼澤、冰川、森林、雲朵等 黑白山景照片當中,也有著無可否認的美學眼 光。「他們是開明派的貴格會信徒,」小亨利 說,所以,也許「他們用科學的偽裝來偷渡藝 術。」是那些照片的這一面吸引了他,讓他在 100年後繼承了先人對幽鶴的迷戀。自1997年 起,他幾乎每年夏天都會在幽鶴待上一個月, 試著用他的中片幅相機重拍沃克斯姊弟鏡頭下最美麗的50張影像,創造他自己的「檢驗用照 片」。因此,現在任何人都能以業餘科學家的 權威,告訴你幽鶴在過去一個世紀裡的變化: 少得出奇。現在幽鶴上空會有飛機掠過。冰川 退縮得更多了。「但是最令我吃驚的是,其他 的一切都沒什麼改變,」小亨利說。他提到最 近在距離塔卡考瀑布數公里的歡騰瀑布所拍攝 的照片:「我可以把它和他們拍的那張並排在 地上――你絕對看不出來哪一張是哪一張。」
在那個 8月天早晨的幽鶴谷,我在塔卡考瀑 布底附近與嚮導會合 。在我們穿越瓦普塔山陡 峭的碎石坡時,一片廣闊的盆地在眼前展開, 盆地邊緣圍繞著懸冰川與總統山脈的高聳山 峰。絕美無比、名符其實的翡翠湖就在下方。 化石場和沃爾科特的營地就在正前方,他和瑪 莉曾經在這個營地一次住好幾個月。
「從伯吉斯隘口附近看出去的景致最美、也 最變化多端,」沃爾科特在1911 年 6月的《國 家地理》雜誌中寫道,「而且會因為大氣狀態 的不同,而在一天的每個小時中都不一樣,每 一天也都有所不同。」即使是他這位卓越的古 生物學者,也無法抵擋幽鶴的美。他在這裡拍 攝了最早刊登在《國家地理》的全景照片之 一。「沃爾科特先生的全景照片是本刊 所刊出 過最令人嘆為觀止的山脈景觀,」當時的編輯 寫道。但私底下,沃爾科特曾坦言瑪莉才是兩 人中較優秀的攝影師。
夕陽西下時,我們人還在化石層。我很想告 訴你,我們那幾個小時都在研究三葉蟲、思考 演化,和機緣巧合所扮演的角色。不過,我們 多數時間只是靜靜地坐著,看著橘色的夕照盈 滿整個盆地。然後,我們從口袋拿出手機和數 位相機,以科學之名,做了來到這片山區的遊 客都忍不住會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