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長相,長頸的薩欣曼蘇拉龍(Mansourasaurus shaninae)不怎麼特別。但是這個蜥腳類的新物種,仍然吸引了古生物學家的目光。
該生物出土於埃及,是目前少數在非洲發現的白堊紀晚期(約8千萬年前至6千6百萬年前)恐龍化石。這是恐龍時代的最後篇章,隨著一顆巨大隕石撞上地表(位置在今日的猶卡坦半島)而倏然終止。
說到長相,長頸的薩欣曼蘇拉龍(Mansourasaurus shaninae)不怎麼特別。但是這個蜥腳類的新物種,仍然吸引了古生物學家的目光。
該生物出土於埃及,是目前少數在非洲發現的白堊紀晚期(約8千萬年前至6千6百萬年前)恐龍化石。這是恐龍時代的最後篇章,隨著一顆巨大隕石撞上地表(位置在今日的猶卡坦半島)而倏然終止。
非洲的白堊紀晚期化石相當稀少,參與研究的卡內基自然史博物館古生物學家馬修.拉曼納(Matthew Lamanna)說。這表示科學家不確定在這個時期的非洲大陸,究竟有哪些恐龍生活在哪些地點,至於有多少其他古老大陸上的恐龍混進來,他們也無從得知。
埃及曼蘇拉大學(Mansoura University)的古生物學家於2013年在撒哈拉沙漠發現曼蘇拉龍的化石。在國家地理學會提供部分研究經費下,拉曼納和一群不同研究機構的古生物學家對化石進行檢視,並在1月底將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生態與演化》上。
「非洲恐龍時代的終結,是恐龍古生物學最後的邊疆之一。」拉曼納說,這個新發現「為非洲過往的動物相樣貌增加了一點明確證據。」
恐龍剛出現時,當時的棲身之處仍是各大陸還未分開時的單一大型陸塊。但是隨著各大陸開始漂移分開,許多陸生恐龍被大洋分隔。
有些古生物學家推論,白堊紀時的非洲類似現在的澳洲,基本上是一塊充滿獨特物種的島嶼型大陸。其他專家則認為非洲大陸依然和鄰近的大陸有所連結。
「非洲大陸當時是孤立的,還是和周遭大陸有所連繫呢?」菲爾德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艾瑞克.哥斯卡克(Eric Gorscak)問道。他指出,這項新發現支持後者。目前看來,曼蘇拉龍和歐洲與亞洲發現的白堊紀蜥腳類恐龍非常相似,表示這種埃及恐龍並非獨立演化。
「非洲看起來似乎混合了南、北半球(的恐龍)。」他說。
並未參與此項研究的南加州大學古生物學家麥可.哈比(Michael Habib)說,這項發現也因此提供了白堊紀地理的線索。
哈比指出,到了白堊紀尾聲,我們所知的大陸可能已經移到了「現代」的位置了。由於海平面可能升得更高,使得動物難以游泳橫越。
目前還不清楚曼蘇拉龍是否走過陸橋,或藉由相鄰島嶼游泳渡海,或者以其他尚待發現的方式從歐洲或亞洲來到非洲。
哈比又補充說明,非洲化石之所以這麼難找,有一部分是運氣問題。
他說「需要正確的岩石以適當的方式暴露」才能找到完好的化石。由於基礎建設發展程度低加上政治衝突,使得古生物學家很難找到非洲恐龍化石。
曼蘇拉大學的科學家和拉曼納會繼續在埃及尋找恐龍。「我們對陸生動物的了解在未來幾年會大幅增長,」他這麼預測:「但前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撰文:Sarah Gibbens
編譯:石頤珊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