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Apr. 29 2015

魚被抓光光了?面對空蕩蕩的海,我們該怎麼辦?

  • 魚被抓光光了?面對空蕩蕩的海,我們該怎麼辦?

    魚被抓光光了?面對空蕩蕩的海,我們該怎麼辦?

1

《生物保育期刊》(Conservation Biology)在2014年刊登了環境學者E. C. M. PARSONS等人選出的海洋71個問題(分為八大類),呈現全球海洋問題。那麼台灣呢?海洋71個問題中第一大類是「漁業」,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前面三篇分別是《台灣是海洋生物多樣性之島》《誰殺了我們的海洋——上》《誰殺了我們的海洋——下》,我們重新認識台灣豐盛的海洋資源以及危害海洋的各種原因。後續篇章如《海洋保護區是在保護誰?》,我們試圖在這些複雜難解的海洋議題中,尋找可能的解決方式。此篇談論的是「限魚」,是海洋71個問題中,第一類第11項所提出的「預防非法、未通報、未受規範漁業最有成本效益的方法是什麼?」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顏寧,將帶我們從全球漁業經驗,來觀看台灣漁業可以怎麼做。

靠海維生的達悟人,生活與海息息相關。攝影:湯谷明。

魚被抓光光了?面對空蕩蕩的海,我們該怎麼辦?

撰文:顏寧(綠色和平東亞分部海洋專案主任)

AD

ads-parallax

海鮮,一向是台灣人喜愛的料理,但因為破壞性的捕魚方法和沒有限度的撈捕,有一天我們可能再也看不到曾經出現在餐桌上的魚。以東港的黑鮪季為例,曾經讓總統和地方首長加持拍賣的巨大生物,卻因年復一年的過度捕撈,漁獲量不到十年前的一成,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瀕危物種紅皮書。「限漁」是最直接有效的漁業管理方式,從漁場崩潰到漁民和海洋永續共存,是我們學習和努力的方向。讓我們先來看全球的漁業故事。

漁業署統計的黑鮪數量,由圖可見2001年到2011年這十年崩盤跌落的數量。圖片提供:顏寧。

 加拿大鱈魚:「我們回不去了?」

加拿大的紐芬蘭曾是重要的鱈魚漁場,但如今人們只能緬懷當年鱈魚滿載的盛況。50年代,由於捕撈技術的進步,紐芬蘭鱈魚的捕撈量快速增加。到了60年代,由於進步的技術和大幅增加的動力船隻數量,拖網船隊在短短15年間,就追上過去一百年的捕撈量-800萬噸的鱈魚被捕撈上岸。不只科學家已提出警告,沿岸漁民也觀察到漁獲量已大不如往。

1992年,加拿大北鱈漁獲量創下歷史新低,首相宣佈全面禁止捕魚兩年,一年後禁捕令無限延長。誰也沒想到,世代維生的鱈魚漁場一夕崩潰,四萬人的小鎮幾乎變成空城。2003年,大西洋鱈魚的兩個主要族群被列入加拿大瀕危物種名單。二十年過去,即使鱈魚數量緩慢復甦,但沒有人敢保證鱈魚什麼時候回來。

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2010年統計,全球85%的經濟魚種已被過度捕撈,世界的漁船數量已經達到海洋所能支持的兩倍。科學家警告如果不改變現在的捕撈模式,到了2048年,目前捕捉的魚類和貝類都將崩潰。要怎麼解決海洋資源日益枯竭的問題?「限漁」和「復育」是最主要的兩種方式。「限漁」包括投入管理與產出管理,一種是管理漁民投入捕撈的努力量,另一種則是規範從環境中取得的漁獲。投入管理的作法有限制漁船作業執照、限制出海時間、設立禁漁期或禁漁區等;產出管理則是限制魚體的大小、漁獲的數量等,來取得捕撈和生態之間的平衡,另外還有結合兩種方式的綜合管理。下一段將舉兩個自主漁業管理的例子來說明限漁的成效。

他山之石:塞內加爾

就像其他貧窮的沿岸國家,西非國家塞內加爾從前也將經濟水域出租給外國船隊,賺取「入漁費用」。海鮮是沿岸國家重要的營養來源,人工密集的小型漁業能造福六十萬就業人口。但強大的外國拖網船隊幾近耗盡塞國豐饒的海岸,使在地漁民叫苦連天。

「拖網」漁法每秒摧毀2.5個足球場面積的海

簡單來說,拖網就像一年在農地上犁過7次,等同每秒鐘就摧毀兩個半足球場面積的海床,比陸地上熱帶雨林消失的速度還快。過去幾年,合法與非法的漁業掏空海洋,嚴重打擊沿岸漁村生存。現任總統Macky Sall當選後,取消了29艘外國拖網船的作業執照,並實施社區自主的漁業管理。社區實行的永續方針包括設立禁漁區,在珊瑚礁區訂定特定的休漁期,和嚴格規範網具漁法。現在,塞國海岸每月有3000噸的漁獲,偶而還有過去不常見到的大型魚。龍蝦的平均重量從2005年的295克成長到2010年的420克,每趟出海的平均龍蝦產量也從2006年的1.5公斤成長到2010年的3.5公斤。底棲性魚類慢慢重新出現,而大洋性漁種和幼魚也開始在社區管理的海域繁榮起來。

當地婦女的臉上露出靦腆的笑容:「我們的漁民終於有希望了!現在我們買魚,用煙燻方式保存漁獲,我們能餵飽家人,讓孩子們可以上學。」塞內加爾率先為在地人民的生計與食物安全作出保證,鄰近國家像賴比瑞亞、獅子山共和國和維德角都紛紛前往學習,期待區域性的漁業資源得以永續經營。

少撈一點,賺久一點:櫻花蝦的故事

台灣南部屏東東港的櫻花蝦有著討喜的粉紅色外表,滋味鮮甜,一向是外銷日本的熱門商品,過去也曾面臨資源枯竭的危機。從前漁民天天辛勤出海,超出環境負荷的漁獲量帶來的是廉價出售,產量也在超量捕撈後下滑。在水試所為漁民解釋最適合的漁獲努力量(註釋)其實可以兼顧收入和海洋保育後,在地漁民開始成立產銷班,訂定捕撈公約,嚴格控管捕蝦船數量。115艘捕蝦船每日每船出海的櫻花蝦漁獲量上限為11箱,超出的可以轉送箱數不足的船隻或倒回大海,不能自行販售,違規者需處以罰金。在半年捕撈、半年休漁的循環下,櫻花蝦的捕撈量雖變少,價格卻翻了十倍。甚至在年輕一輩普遍不願接手漁業的情況,仍有第二代願意回鄉從事櫻花蝦的事業,為漁業生計和生態保育譜出雙贏。

由圖可見這些常見魚種的數量,有減無增。圖片提供:顏寧。

限漁,不是將漁業畫上句點

透過科學評估、監測和嚴格執法,減少漁業規模,建立海洋保護區網絡,管理瀕危物種,依照環境容許能力設定捕撈量或捕撈強度的限制,減少破壞性漁法對環境的傷害。限漁,不是將漁業畫上句點。但是,台灣目前缺乏有效的限漁政策,即便目前已提出像鰻苗、蟳蟹、鯖鰺等管理規範,多半也沒有相關資源評估或評估過於樂觀。像鰻苗的禁漁期跟漁民主要的捕撈期間錯開,漁民坦言政策影響不大,就令人懷疑其管理效益。已有許多國外案例值得台灣借鏡與思考,唯有有限度的捕撈和良好的漁業管理,才能留給下一代豐富的海洋。

 

註釋:

漁獲努力量(fishing effort):指漁民花在捕撈上的投入量,例如漁船數目、出海天數、下鉤次數、作業時間長度等,都是計算的範疇。

 


NOV. 2024

AI世紀革命

從醫學、考古、太空探索到動物溝通,人工智慧的應用正急速拓展科學新疆界

AI世紀革命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