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Apr. 18 2014

東非蜜蜂不受致命病原體影響

  • 東非蜜蜂不受致命病原體影響

    東非蜜蜂不受致命病原體影響

1

美國與歐洲的蜂群在寄生蟲與病毒攻擊下崩潰,但肯亞的蜜蜂仍保持健康。為什麼?

研究者說,肯亞的蜜蜂仍能維持健康的原因,可能在於不同的養殖方式。
攝影:ALBERT DE WILDE/ BULTEN-BEELD/ MINDEN PICTURES, CORBIS

有關東非蜜蜂的驚人發現,讓西方國家對抗「蜂群崩潰症候群」的努力,有了新的希望。科學家發現,肯亞的蜜蜂對於在世界其他地方造成數十億蜜蜂死亡的病原體,有極高的抵抗力。

昆蟲學家艾留德‧穆立是「國際昆蟲生理學與生態中心」的蜜蜂養殖專家,他與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一起合作,調查了肯亞所有主要生態系的蜂巢,包括在草原、山區、熱帶海岸與沙漠。他們測量了蜂巢的大小與裡面的蜜蜂數量,並進行寄生蟲與農藥汙染物的檢測。

AD

ads-parallax

在4月16日發表於線上期刊PLOS ONE的論文中,研究人員指出肯亞的蜜蜂身上同樣帶有在其他地方造成蜂群消失的害蟲與疾病,讓人驚訝的是,這些蜜蜂沒有被擊倒。即使是在有多種病原體存在的蜂群中,族群數量依然充足。

「牠們沒有被擊倒。那些蜜蜂沒有呈現出健康不佳的徵兆,讓我非常驚訝,」穆立說。

 

在西方,蜜蜂不再嗡嗡嗡

「蜂群崩潰症候群」(Colony Collapse Disorder,簡稱CCD)指的是自2006年起開始在美國造成許多蜜蜂死亡的神祕病症,在受到這種症候群影響的蜂巢中,成年蜜蜂都消失了,只留下蜂后。根據美國農業署在去年發布的一份報告,自2006年起,美國蜜蜂養殖業者已經損失了大約1000萬個蜂巢和20億美元。

報告指出,儘管這些損失有的是冬季正常的耗損,但CCD造成的損失被認為是正常的至少兩倍,在有些案例中更摧毀了超過90%的蜂巢。這對靠著商業養殖者運送到農場的蜜蜂進行授粉的作物而言,是尤為嚴重的威脅,特別是加州的杏仁,全美60%的蜂巢都為杏仁提供授粉服務。

CCD沒有確切的成因;科學家後來終於確認,罪魁禍首不是單一的病原體、化學物或環境問題,而是紛至沓來的許多因素,在近十年後的今天,這些因素仍持續造成蜂巢情況惡化、最後崩潰。蜜蜂蟹蟎在西方各地的蜂群肆虐,自1987年入侵美國以來,已經「造成各地的蜂巢崩潰」,賓州州立大學、也是肯亞研究共同作者的克莉絲蒂娜‧格洛辛格說。另一個禍害是腸道寄生蟲孢子蟲。養蜂者總在與這兩個殺手進行化學戰爭,但經常是落敗的一方。

雖然許多殺蟲劑被視為可以安全使用,但它們的成分、以及透過蜜蜂授粉的作物上所使用的化學物,都會減弱蜜蜂的抵抗力。只以單一作物為食所造成的營養不良,以及從一個州被運到另一個州所造成的壓力,也都是影響因素。還有一些病毒會與寄生蟲聯手摧毀蜜蜂。「現在已經普遍被接受的觀念是,我們的蜜蜂大量死去的原因,是對牠們免疫系統的多重壓力源所造成的綜效影響。」格洛辛格說,「我們一點一點地削弱牠們,直到牠們再也無法承受。」

有一些報告指出,入侵美國西南的「非洲化」蜜蜂(因為具有攻擊性,也被稱為殺人蜂)對害蟲的抵抗力比其他種類的蜜蜂高。牠們源自1950年代晚期從非洲被帶到巴西的品種,後來又與歐洲蜜蜂雜交,因此不應與穆立、格洛辛格和他們的同僚所研究的東非蜜蜂混為一談。

前進非洲

穆立與和他共同撰寫論文的賓大研究人員瑪麗安‧佛瑞茲爾於2009年首度在肯亞蜜蜂身上發現蜜蜂蟹蟎。從前在那裡沒有發現孢子蟲,但在這次的研究中,除了在最偏遠的調查區域以外,兩種害蟲都普遍出現。

「會發現孢子蟲是個大意外,而發現蜜蜂蟹蟎已經分布如此普遍,也是我們始料未及的,」格洛辛格說。

不過,最大的意外叫人驚喜。「我們分析這些害蟲對蜂群健康的衝擊時,沒有看到任何重大影響,」格洛辛格說。儘管蜂巢中有那些討厭的寄生蟲,裡面仍滿滿的都是蜜蜂,且一如往常地工作。

是基因好,還是作法好?

非洲蜜蜂的抵抗力要如何解釋?來源之一可能在牠們的基因裡,而這個可能性如果獲得證實,也許可以幫助研究者打造出更適合在西方國家被應用的蜜蜂。「找到那些抵抗機制,並嘗試透過選擇性育種來獲得這些機制,這當然是許多人很感興趣的事情,」格洛辛格說。

不過,格洛辛格與她的同事相信,肯亞蜜蜂的抵抗力主要可以透過不同的養殖方法來解釋。到現在為止,非洲蜜蜂的生活大致上仍不受人類活動影響。他們的研究只在肯亞的蜂巢中找到非常少量的幾種殺蟲劑,有時根本沒有。

在肯亞,蜜蜂養殖一般而言是小型的家庭事業,目的是獲得蜂蜜;作物授粉主要仍仰賴野生的蜂群。蜂群住在空心的原木中,養殖者基本上不干涉牠們,這是當地傳統的做法

在西方,如果要建立新的蜂巢,養殖業者會收到郵寄而來、而且是商業繁殖的蜂后,反之,在肯亞,「馴養」的蜜蜂來自在自然情況下一分為二的野生蜂群(裡面有自然存在的蜂后),穆立解釋,這也就是說,一開始就有一個健康的「母巢」。他猜測,當蜜蜂離開一個大巣重新開始的時候,可能也中斷了任何已經存在的蜂蟎的發展週期。

穆立進一步指出,最重要的是,「蜂群沒有受到人為操控,蜜蜂不會被租借出去,蜂群不會像沙丁魚罐頭那樣被整批裝到卡車上,運到某處進行授粉工作。」

回歸自然?

要美國的商業養蜂者做出全面性的改變,「回歸自然」(像在肯亞那樣),不太可能。然而,透過減少化學物使用的做法,並且讓蜜蜂能夠透過多元的開花植物覓食,可能對改善牠們的健康有所幫助,格洛辛格說。「愈來愈多蜂農表示,願意在土地上保留對授粉者友善的棲地,」她說,「多樣的地理景觀會帶來多樣的授粉者族群,這又會使得作物授粉的情形更好,最終對養蜂業者與消費者都有好處。」

另一方面,研究報告的作者提醒,肯亞的養蜂者如果希望保持蜂巢的健康,應該盡量少模仿西方國家的做法,特別是不要施用殺蟲劑,雖然蜜蜂蟹蟎與孢子蟲都已經悄悄出現。至少現在,「野生的肯亞蜜蜂自己就有能力抵抗害蟲」,格洛辛格說,「人類插手介入會是個錯誤。」

穆立說,西方國家的養蜂者「對蜂后進行商業繁殖,並利用藥物支撐起本來早就該死了的病弱蜂群,因而削弱了蜜蜂的基因庫。」

「對我們來說,應該是適者生存才對,而大自然顯然懂這個道理,」他補充。「大自然提供一個廣大的蜜蜂基因庫,這些蜜蜂靠自己就可以應付任何環境衝擊。」

DEC. 2024

2024年度精選影像

跟著國家地理攝影師回顧全年精采故事

2024年度精選影像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