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Jul. 06 2015

消失的緬甸帝國是現代暴力的舞台

  • 消失的緬甸帝國是現代暴力的舞台

    消失的緬甸帝國是現代暴力的舞台

1

數個世紀之前,妙烏(Mrauk U)周圍是民族非常和諧的地方。如今,它因為宗派暴力而紛亂擾攘。

緬甸政府正請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妙烏定為世界遺產,然而它周邊的地區已然成為宗派暴力的溫床。Photograph by Paul Spierenburg, laif/Redux

破曉時分,在緬甸西部(緬國)的妙烏,座落於一條偏僻河流上的肥沃平原,是考古學家成真的美夢。

陽光籠罩著數百座中世紀的廟宇、佛塔與宮殿。這裡是傳說中的王國消失的首都。阿拉干強勢的國王們從這個占地52平方公里、住有16萬居民的城市,控制了南亞的貿易路線。如今,農民默默地帶領他們的水牛通過青翠的稻田,牛隻漫步在擁有600年歷史的修道院土地上。

然而妙烏如夢一般的寧靜,卻籠罩在一場21世紀的噩夢中。古城所在的緬甸若開邦(Rakhine)地區,是針對被稱為洛興亞人(Rohingya)的穆斯林少數民族進行殘酷無情的種族淨化之地——他們被視為「非法移民」,在此地居住好幾代,還是沒有公民的身分或權利

2012年以來,當危機升級為野蠻暴力,洛興亞人在實兌(若開邦的現代首都)的街區,已經被夷為平地。成千上萬人搭乘不堪一擊的木船逃離,結果卻被周邊的國家拒之門外。人口販子對他們敲竹槓,誰要是付不起,就立刻把他殺了。

雖然許多洛興亞人已經住在緬甸好幾個世代,他們仍然被視為來自孟加拉的非法異鄉人,被迫住在髒亂的營地,例如位於實兌北部的這一座。Photograph by Adam Dean, Panos

超過14萬個洛興亞難民,被封鎖在一座由緬甸政府監督的惡臭集中營。若開邦的大部分地區已經不容國際救援人員與記者進入。

攻擊一向是由民族主義政黨和佛教僧侶帶頭,後來加入一個被稱為種族與宗教保護協會的聯盟。

「這些煽動仇恨的組織,對資深政府官員極度效忠,並成功影響了歧視性立法的通過。」金奧瑪說,這位民主運動分子是1988年起義反對緬甸軍方的關鍵人物。

觀賞影片:到柬埔寨叢林中的吳哥窟旅行——一個集宗教大成的古老城市。透過大量錯綜複雜的雕刻外觀、迴廊與階梯,這座「寺廟之城」展現它的風貌。

這項法規的表面目的,是消除對緬甸以佛教為主的文化傳統和宗教遺產的「外來威脅」。

但是妙烏的歷史紀錄顯示,穆斯林——以及許多洛興亞家族的祖先——在若開邦的文化生活中,數百年來都扮演了關鍵角色。在阿拉干的黃金時期,它的佛教徒國王治理了一個獨特的國際化領土,穆斯林智者和商人、信基督的葡萄牙水手、印度教的工匠,都和佛教的貴族和戰士生活在一起。

寬容的帝國

針對洛興亞人的攻擊,對國王彌修摩•那羅彌迦羅來說,應該難以理解。他在1430年創立阿拉干的妙烏王朝,在那兒建立了漂亮的新城市當作他的首都。

試圖越境進入鄰國孟加拉時,被邊境衛兵攔截的洛興亞婦女和兒童,命運未卜。Photograph by Munir Uz Zaman, AFP/Getty

也被稱為穆斯林尊號蘇萊曼沙阿(Sulaiman Shah)的國王,在孟加拉蘇丹國流亡了20年。他的政策和統治作法偏向他在印度洋的穆斯林盟友,而不是敵對的東方的佛教公國。接下來的300年,彌修摩的繼任者幾乎都以他為榜樣。

正如洛興亞歷史學家穆罕默德•尤努斯指出,阿拉干的佛教徒國王以三種語言的銘文鑄造貨幣:阿拉干語、孟加拉語和阿拉伯語,傳遞伊斯蘭的信仰誓詞:「真主是唯一的神,穆罕默德是祂的先知。」

在全盛時期,阿拉干是領先的海上強國,以壯觀的建築狂熱誇耀它的財富。妙烏建立不到數十年,它在東南亞唯一的建築對手,就只有緬國中部的蒲甘和柬埔寨的吳哥窟,而它們在那時就已遭到遺棄。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指出,妙烏源自那個時期的古蹟,「在這個地區無與倫比」。

因為暴行而被迫離開家園的難民,住在緬甸實兌一座營地臨時搭建的庇護所。Photograph by Jonas Gratzer, LightRocket/Getty

舊妙烏的中心是實當寺(Shitthaung Temple),即「八萬佛塔」。它雕鐫細緻的三層迴廊飾有獻給佛陀轉世而刻鏤的547首詩,以及一個個令人目眩神迷的雕刻佛像。位在這座城市東部邊緣的桑堤坎清真寺,是它最重要的伊斯蘭朝聖中心,由彌修摩在1430年代建立。

谷底和山丘上充斥密密麻麻的尖塔和圓頂,數量多到幾乎數不清;傑出的灌溉渠道系統與人工湖環繞其中,證明了古代阿拉干的工程非常先進。2015年的妙烏到處是古代生活的場景——小鎮裡沒有汽車。套上軛的牛和馬兒拖拉的四輪車,不斷往返在沒有鋪砌的路上。

重寫歷史

對來自熱鬧都市的西方遊客而言,它看起來像寧靜的天堂。但是離實當寺與桑堤坎清真寺僅15分鐘路程的緬甸若開民主發展黨的黨部,卻是煽動絕大部分種族淨化行動之地。

一位洛興亞父親和他的兒子查看鄰近的街坊;2013年爆發激烈衝突後,這裡成為斷垣殘壁。洛興亞人的許多飛地遭到摧毀。Photograph by Jonas Gratzer, LightRocket/Getty

「洛興亞人骯髒又手腳不乾淨,會偷緬甸人的東西。他們應該被送回原來的地方。」一名當地商人說,這種熟悉的種族仇外字眼在這裡到處都聽得到。

多數學者一致同意,若開邦歷史記載的頭2000年,它的種族人口統計實際上是以印度—亞利安人占絕大多數,而不是緬甸人;有相當多的證據顯示,洛興雅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這個社群。1901年,在英國統治之下,一項普查發現21%的洛興亞人是穆斯林。據總部位於布魯塞爾的國際危機組織所說,在2012年暴動之前,若開邦的320萬人口中,穆斯林就占了30%。

在官方關於緬甸的族群刊物中,政府列了135個社群。而洛興亞的穆斯林並不在其中。「洛興亞人在緬國的歷史,已經被抹滅了數十年。」金奧瑪說,她現在是倡導團體「緬甸夥伴組織」的統籌者。和許多反抗分子一樣,她提到她的國家時,用的是在軍方統治之前的舊稱。

實當寺建於1530年代,是妙烏最知名的景點。它迷宮似的迴廊裝飾數不清的佛像。Photograph by Luca Tettoni, Robert Harding World Imagery/Corbis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是反對派的領袖以及10月總統選舉的候選人,她對洛興亞人在人口地圖上被抹去的情況,沒有任何公開評論。有鑑於仇外的民族主義高漲,「支持洛興亞人在政治上是有傷害力的,」奧瑪提到。不過「看到翁山蘇姬對此保持沉默,人權團體感到很是失望,」她補充說。

沒有人站出來為洛興亞人鳴不平。他們在緬甸或任何地方,都不被允許投票。

撰文:Frank Viviano, National Geographic

編譯:蘇睿哲

DEC. 2024

2024年度精選影像

跟著國家地理攝影師回顧全年精采故事

2024年度精選影像

熱門精選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