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陳文姿 編譯;林大利 審校
布袋蓮、馬纓丹、玄鼠、銀合歡,各種外來種正入侵全世界,連南極都不例外。聯合國4日發布最新報告指出,3500多種外來入侵種正深入世界各地,威脅生態,也影響我們的生活,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4230億美元。
2022年底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上,各國宣示要在2030年前保護30%的地球自然資源,但外來入侵種正在破壞這個目標。報告雖然預估外來入侵種的數量還會增加,但運用適當的策略,仍有機會在外來種擴張前加以預防或控制,減少危害。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陳文姿 編譯;林大利 審校
布袋蓮、馬纓丹、玄鼠、銀合歡,各種外來種正入侵全世界,連南極都不例外。聯合國4日發布最新報告指出,3500多種外來入侵種正深入世界各地,威脅生態,也影響我們的生活,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4230億美元。
2022年底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上,各國宣示要在2030年前保護30%的地球自然資源,但外來入侵種正在破壞這個目標。報告雖然預估外來入侵種的數量還會增加,但運用適當的策略,仍有機會在外來種擴張前加以預防或控制,減少危害。
水貂(American Mink)在西班牙、阿根廷等地是入侵外來種。圖片來源:Stephan Morris/Shutterstock
為提供各國對抗外來種入侵的所需的證據與策略,聯合國旗下,由143成員國組成的生物多樣性研究機構「跨政府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平台」(IPBES)在德國波昂召開大會,2日批准《外來入侵種暨控制評估報告》(the Assessment Report on Invasive Alien Species and their Control,簡稱IPBES外來入侵種報告)。
報告顯示,外來入侵種正深入各地,造成生態與財產的損失。自1970年以來,這項損失以每10年增加3倍的方式急遽上升。2019年造成的全球經濟損失金額超過4230億美元。
鑒於過去對外來種缺乏統一的定義,不利政策討論,IPBES本次報告特別重新定義各類型的外來種,並說明非所有外來種(alien species)都是「外來入侵種」(invasive alien species)。外來入侵種指的是會為環境和經濟等面向帶來負面衝擊的族群。以植物為例,僅6%的外來植物屬外來入侵種,而14%的外來脊椎動物屬於外來入侵種。
有時候,人們會刻意引入外來種,以作為糧食或是取其皮毛。這樣的做法往往伴隨風險,有時反而破壞環境,甚至危害糧食生產。
外來入侵種的危害樣態非常多樣。例如北美海狸(Castor canadensis)改變棲地與生態系;歐洲濱蟹(Carcinus maenas)影響當地的牡蠣養殖;病媒蚊帶來的瘧疾、茲卡病毒(Zika)則危害人類健康;布袋蓮(Pontederia crassipes)大量繁殖,讓非洲維多利亞湖(Lake Victoria)的漁業資源下降。
報告將布袋蓮、馬纓丹(Lantana camara)、玄鼠(Rattus rattus)列為陸地上分布最廣的外來入侵種,第四則為銀合歡(Leucaena leucocephala)。
河狸 (Castor canadensis) 在芬蘭、西班牙、智利等地都是外來入侵種。圖片來源:Procy/ Shutterstock
報告指出,從資料紀錄上來看,218種的外來入侵種造成了超過1200次的地區性族群的滅絕。外來入侵種是60%的動植物滅絕的主因;有16%動植物滅絕的原因直接指向外來種。
2019年IPBES發表首份報告,將外來入侵種認定為生物多樣性流失五大主因之一。今年報告負責評估淡水生態系的專家、西班牙赫羅納大學生態學教授埃米利.賈西亞-貝爾圖(Garcia-Berthou)則說,外來入侵物種可名列第二大原因,僅次於棲地破壞、更甚於氣候變遷。
目前已知的外來種多達3萬7000種。報告的聯合主席、英國生態與水文中心(UK Centre for Ecology & Hydrology)生態學家海倫.羅伊(Helen Roy)提醒,隨著全球貿易和旅行的頻繁,這個數字還會再上升。
高達80%的國家已經訂定外來入侵種管制目標,但僅17%有立下相關法規。即便如此,報告仍樂觀的認為,對抗外來種已有適當的管理工具跟行動方案,只要善加利用,就能防治絕大部分的外來種入侵。
美國、新加坡、臺灣等地都有入侵紅火蟻的蹤跡。圖片來源:Passion4nature/iStock
「預防是最佳、最具成本效益的策略。」智利生物入侵研究室(Biological Invasions Laboratory, LIB)主任阿尼巴爾.波切爾(Anibal Pauchard)指出。報告舉例,澳洲就透過邊境進口管制有效降低褐翅椿象(Halyomorpha halys)的入侵。
若無法及早預防,其他對策如移除、遏制分布擴張和數量控制也有不錯的效果。愈早發現、愈快反應,就更能在數量很少且擴張初期的時候移除外來種。報告也提醒,種子在土壤中休眠的時間較長,因此移除外來植物相對困難。
加拿大安大略理工大學(University of Ontari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社科院院長彼得.斯托伊(Peter Stoett)提醒,管制外來種需要跨國、跨部門的合作,訂定整合性的防治策略,例如貿易和運輸部門、管制人類與動物疾病的部門間的合作。民眾參與也很重要,讓大眾意識到外來入侵種的危害,加入公民監測的行列。
IPBES外來入侵種報告由86名國際專家、花費四年半多的時間撰寫而成,參考資料達1萬3000多份,以提供各國對抗外來入侵種所需的證據、策略跟選擇。
IPBES執行秘書安.拉里戈德里(Anne Larigauderie) 表示,各國在COP15承諾要在2030年將優先迫切處理的外來入侵種減少至少50%。外來種危害日益嚴重,這份報告將有助於各國落實承諾、對抗外來入侵種。
參考資料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汙染防治、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築等各面向。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濕地、海洋、土地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