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Aug. 28 2023

屏氣凝神一瞬間——麻醉與捕捉現場 看不見的獸醫專業

  • 麻醉中的鼬獾。圖片來源:康主霖獸醫師提供

    麻醉中的鼬獾。圖片來源:康主霖獸醫師提供

  • 鳥類學研究調查的繫放工作,包含捕捉鳥類、為其測量並上腳環。圖片來源:志工陳靜文提供

    鳥類學研究調查的繫放工作,包含捕捉鳥類、為其測量並上腳環。圖片來源:志工陳靜文提供

  • 獸醫師將麻倒後卡住的猴子帶下來。圖片來源:張鈞皓獸醫師提供

    獸醫師將麻倒後卡住的猴子帶下來。圖片來源:張鈞皓獸醫師提供

  • 被垃圾卡住頭的食蟹獴。因為食蟹獴可能有潛在狂犬病帶原的風險,以及未知頭部下面是否有較深層的傷口需處理,因此選擇捕捉後麻醉檢傷。圖片來源:吳珈瑩獸醫師提供

    被垃圾卡住頭的食蟹獴。因為食蟹獴可能有潛在狂犬病帶原的風險,以及未知頭部下面是否有較深層的傷口需處理,因此選擇捕捉後麻醉檢傷。圖片來源:吳珈瑩獸醫師提供

  • 調查小型食肉目傳染疾病使用的簡易醫療車。圖片來源:張鈞皓獸醫師提供

    調查小型食肉目傳染疾病使用的簡易醫療車。圖片來源:張鈞皓獸醫師提供

1

文:吳珈瑩(野生動物獸醫師)

2023年3月,逃跑狒狒的新聞席捲各大社群媒體版面,大家每天忙著刷臉書和IG的動態,查看狒狒的最新消息。在追捕的17天,首先傳來了狒狒被捕捉的消息,然而緊接著讓大家錯愕的是,狒狒在捕捉的過程中被射殺身亡。

「為什麼抓一隻動物這麼難?」除了檢討捕捉行動中的行政缺失之外,這大概是最多人想問的問題。沒錯,抓一隻動物,真的不容易。身為接觸野動現場六七年以上的獸醫師,完全可以同理前線人員在圍捕狒狒時,那種頂著壓力想抓但抓不到的心情。

要捕捉一隻動物很困難,而要兼顧動物的健康,毫髮無傷地捕捉一隻動物,更是難上加難。如果是大型或有攻擊性的動物,還需要考量到在場人員的安全,那更需要有經驗且專業的團隊來執行。

麻醉中的鼬獾。圖片來源:康主霖獸醫師提供

麻醉中的鼬獾。圖片來源:康主霖獸醫師提供

有麻醉的野生動物捕捉 適用於大型、具攻擊性或易緊迫的物種

在探討捕捉動物的流程之前,首先需要討論「什麼時候要捕捉動物」以及「為什麼要捕捉動物」。除了狩獵的需求,捕捉動物的時機大概有以下幾種:救援受困或傷病的動物、處理人獸衝突(動物誤入的住家、農田導致損失)、研究需求、逃逸動物、野生動物族群管理(包含捕捉後異地野放)。上述的情境中,捕捉動物的目標是希望動物可以活著且不受到傷害,以便進行後續的救傷、移置或研究。也因此,這樣的情況下,捕捉動物的方式和傳統狩獵有很大的不同。

野生動物的捕捉,可以粗略分為有麻醉和無麻醉。有麻醉的捕捉通常針對較大型、有攻擊性或容易緊迫的野生動物,如鹿、熊、猴子、食肉目動物等。沒有麻醉的捕捉通常用在較小型的動物,或是預期該動物很快就會野放的狀況,例如野鳥繫放調查、誤入工廠的猛禽,甚至一般民眾在自家裝捕鼠籠後拿到外面放生也屬於這類。因為狒狒案件屬於麻醉捕捉,本文將聚焦在需麻醉的狀況。

鳥類學研究調查的繫放工作,包含捕捉鳥類、為其測量並上腳環。圖片來源:志工陳靜文提供

鳥類學研究調查的繫放工作,包含捕捉鳥類、為其測量並上腳環。圖片來源:志工陳靜文提供

給藥到麻倒期間最危險 捕捉動物前需妥善評估

大部分的人對麻醉針的印象,大概是來自動物星球頻道或是名偵探柯南──人或動物中了麻醉針,直接閉眼倒地。過程看似平順簡單,但現實真是如此嗎?

獸醫師將麻倒後卡住的猴子帶下來。圖片來源:張鈞皓獸醫師提供

獸醫師將麻倒後卡住的猴子帶下來。圖片來源:張鈞皓獸醫師提供

一般麻醉液體的導入時間大約需要10~30分鐘不等,在給藥到完全麻倒的這段時間最危險,因為動物通常處於一個半夢半醒的狀況,此時可能會因為疼痛或緊張,到處亂跑或亂飛。若沒有事先計畫,可能會讓動物跑到危險的地方才倒下,如險峻的地形或較高的樹上、馬路上或溪流中,導致二次傷害。

2017年,筆者參與獼猴結紮計畫時,就遇過吹箭麻倒的台灣獼猴因為太過緊張,跑到籠舍最上方的鋼架內因此卡住,後面還是靠獸醫師爬上去把麻倒的猴子抓下來。麻醉誘導的過程中,動物也可能因為藥物的作用讓行為變得難以預測(麻醉的狂躁期),若是大型的動物,更有可能會因此傷及現場工作人員。

因此,在捕捉動物前,通常需要先評估環境及動物本身的狀況。在筆者過去參與的幾次動物捕捉,團隊的計畫都是先以安全的陷阱將動物限制在較小的場域,例如誘捕籠或鐵桶陷阱。而國外的單位在圍捕大型野生動物時,例如鹿、牛、羊等,工作人員也會利用大型圍網或柵欄,將動物驅趕到適當的範圍內,待動物進入陷阱或欄舍後,接著對動物進行評估。某些麻醉前需要禁食的動物,還要計算禁食時間才能開始麻醉,以降低麻醉後嘔吐導致窒息的風險。

除了環境之外,天氣和溫度也需要納入評估。動物麻醉後,體溫會持續降低,因此若氣溫過低,還需要事先準備保暖設備。過熱的天氣則是會增加動物熱衰竭的風險。此外,劇烈的天氣變化也會讓工作無法進行,甚至造成工作人員的危險,因此除非必要,應避免在颱風天、下雨天進行。

野外麻醉缺乏儀器 評估觀察全憑獸醫師經驗

為了讓麻醉能夠順利進行,獸醫師會進行麻醉前評估。在動物醫院裡,獸醫師可以先幫動物秤重、做理學檢查,甚至術前驗血、拍X光,再根據檢查結果制定適合的麻醉計畫,但捕捉動物都是在野外進行,大多數需要儀器的檢查方式都無法在麻醉前進行,因此非常依賴獸醫師本身的經驗。

被垃圾卡住頭的食蟹獴。因為食蟹獴可能有潛在狂犬病帶原的風險,以及未知頭部下面是否有較深層的傷口需處理,因此選擇捕捉後麻醉檢傷。圖片來源:吳珈瑩獸醫師提供

被垃圾卡住頭的食蟹獴。因為食蟹獴可能有潛在狂犬病帶原的風險,以及未知頭部下面是否有較深層的傷口需處理,因此選擇捕捉後麻醉檢傷。圖片來源:吳珈瑩獸醫師提供

一般來說,獸醫師會目測來估算動物的體重,並在一定的距離外觀察動物的狀況,包括緊迫程度、是否有明顯脫水與外傷、走路方式是否正常等等,接著再根據動物的狀況挑選適合的麻醉藥及用量。

舉例來說,2021年,筆者曾帶著桃園鳥會團隊,前往桃園復興山區救援一隻頭被罐頭卡住的食蟹獴。由於消防隊已先捕捉動物並放在籠舍內,因此只需要將動物麻醉後,處理頭部傷勢即可。

因為頭被卡住,這段時間完全沒有進食,因此抵達現場後,筆者先和消防隊員確認食蟹獴被捕捉的時間。幸好食蟹獴看起來並未明顯消瘦,雖然緊張,但精神活力正常。在估計體重之後,便給予一般正常的麻醉計量以進行後續醫治,最後食蟹獴也順利康復並野放。

麻醉監控 從被針打到的那一刻就開始!

當動物被麻醉針打到的那一刻起,麻醉監控就開始了。麻醉藥會麻痹動物的神經並降低動物的呼吸心跳,因此麻醉本身具有風險。就算是經驗老到的獸醫,目測體重還是可能會有偏差,因此當動物麻倒後,獸醫第一時間需要取得體重的資料,才可以根據動物的狀況,決定是否需要追加麻醉藥量。

設備齊全的團隊會準備攜帶型的麻醉監控設備,隨時監控動物的血氧、心跳、心電圖等等。若需要把動物運往他處處置,則會根據動物的種類、路程的長短以及運輸工具種類,評估是否要麻醉,或只需給予少量鎮靜劑。而長途運輸通常需要獸醫師隨行,時時監控動物的生命徵象。

調查小型食肉目傳染疾病使用的簡易醫療車。圖片來源:張鈞皓獸醫師提供

調查小型食肉目傳染疾病使用的簡易醫療車。圖片來源:張鈞皓獸醫師提供

捕捉動物所造成的緊迫 小心「捕捉性肌病」!

幾十年前,當人類開始嘗試以現代化醫療治療動物,就發現捉捕動物時,動物的腎上腺素會大量分泌進而引發「捕捉性肌病」,影響到心臟,導致動物猝死。捕捉性肌病常見於自然界中被當作獵物的動物身上,例如鼠兔、小型鳥類、山羌、山羊、羚羊等動物。在捕食者的動物身上也會發生,例如動物在極度緊張、過度掙扎的狀況下,會毫無預警地變得虛弱,甚或休克死亡。

也因為了解這個問題,每一位獸醫系的學生,在病理課上也一定曾被老師耳提面命,務必要認識捕捉性肌病。獸醫師們傳承了各種避免動物緊張的花招,以免在醫治或捕捉的過程中造成動物猝死,例如以下四點:

  1. 挑選合適與安全的陷阱,避免套鎖、獸夾等具有傷害性或直接綑綁動物的工具。
  2. 將陷阱設置在有良好遮蔭,避免過度曝曬的地方。
  3. 避免過多工作人員在捕捉現場,工作時應輕聲細語以免驚嚇動物。
  4. 盡量減少操作時間,不論是醫療或是研究需求,都應該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完,讓動物被保定的時間越短越好。

其實這些逃亡的動物們要面對的不單單只是捕捉性肌病。受困、逃出或受傷需被捕捉的動物,常常本身狀況就不太好,可能已經處於脫水或低血糖的狀態,這些問題導致他們的麻醉風險也會更高。前面提到的食蟹獴案例算是幸運的例子,在卡住不久就被發現,最後也順利野放。

另外,除了動物的安全以外,也務必要注意人員安全。工作人員常常需要面對具有攻擊性、有毒或是可能帶原人畜共通傳染病的動物。因此,參與的人員應對潛在的風險有足夠的認知,且最好能夠事先模擬、確認流程,以避免分工不明確造成的現場混亂。我們也希望能藉由本文,讓大家體認到野生動物的救援與捕捉並不如想像的那樣簡單。在救援與捕捉的過程中,動物與第一線的工作人員都存在著風險,且需要由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員處理,才能確保人和動物的安全。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汙染防治、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築等各面向。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濕地、海洋、土地發聲。

DEC. 2024

2024年度精選影像

跟著國家地理攝影師回顧全年精采故事

2024年度精選影像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