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文學家發現第二個多行星同時圍繞雙星系統的恆星運行,而非像我們太陽系的行星只圍繞一顆恆星。這顆新發現的行星圍繞TOI-1338運行,TOI-1338是一個雙星系統,距離我們約1317光年,位於繪架座。這個系統也被稱為BEBOP-1,由兩顆相互繞軌道運行的恆星組成,恆星之一TOI-1338A質量比太陽大了約10%,另一顆恆星TOI-1338B則更冷、更暗,質量只有太陽的三分之一,彼此互繞週期為14.6天。
2020年,使用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ESS)的數據,在TOI-1338系統中發現了行星TOI-1338b,其半徑為地球6.9倍,軌道周期為95天。研究人員表示凌日法可以測量TOI-1338b的大小,但無法測量其質量,而質量是行星最基本的參數。BEBOP(Binaries Escorted By Orbiting Planets)團隊當時已使用另一種檢測方法監控該系統,稱都卜勒法,也稱為徑向速度法。在HARPS和ESPRESSO光譜儀獲得的徑向速度數據中發現新行星TOI-1338c,並測得了它的質量。這顆行星被暱稱為BEBOP-1c,質量為地球質量的65倍,軌道周期為215天。目前在TOI-1338環繞雙星系統中只發現兩顆行星,但未來可能會發現更多行星。
截至目前為止,已發現的12個環繞聯星系統中,只有這2個擁有多個環繞雙星的行星(第1個是Kepler-47)。行星誕生於圍繞一顆年輕恆星的物質盤中,質量逐漸聚集成行星,環繞雙星的行星雖然罕見,但對於了解行星形成時發生的事情非常重要。在環繞雙星的幾何結構中,圓盤圍繞著兩顆恆星,當兩顆恆星相互繞行時,它們就像一個巨大的槳,擾亂靠近它們的圓盤,並阻止行星的形成,除非是在安靜且遠離雙星的區域。與像太陽這樣的單星相比,在雙星系統中更容易確定行星形成的位置和條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期刊上。(編譯/趙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