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項條件促使強烈的聖嬰現象在今年形成,科學家預測影響的層面將相當廣泛。
看來我們今年即將遭遇猛烈又漫長的聖嬰現象。
各項條件促使強烈的聖嬰現象在今年形成,科學家預測影響的層面將相當廣泛。
看來我們今年即將遭遇猛烈又漫長的聖嬰現象。
太平洋部分海域的水溫比平常還暖,表示發展中的聖嬰現象正逐漸增強,可能成為有紀錄以來最強的聖嬰。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總署的科學家認為,這個天氣現象可能延續2015年到2016年的整個冬季,一直到2016年的春天。
至少從約1萬年前上一次冰川時期的末期開始,聖嬰現象就一直發生。不過直到氣象衛星問世,科學家才得以有效地監測這類事件。在那段時間,只有二次強烈聖嬰現象,一次在1982年到1983年,另一次在1997年到1998年。
由於缺乏過往的數據,要精準地預測聖嬰並不容易。而這波聖嬰現象是否將創紀錄,目前仍言之過早。但是氣象學家說它可能造成的一長串影響令人惶惶不安,包括某些地方會有大豪雨和洪水,其他地區卻鬧乾旱;太平洋生成強烈颶風,而弗羅里達州和美國東南部則出現冬季龍捲風。
極端天氣
聖嬰現象已經使今年夏天的太平洋暴風雨不斷。5月中旬以來,已有八個熱帶風暴形成,其中三個發展成超級強烈颶風,風速每小時超過209公里。
偏暖的海水通常會在北美洲和南美洲激發冬季雷暴。所以這波發展中的聖嬰,有可能在今年稍晚為加州帶來急需的降雨。但那樣也帶有危險。1812年到1813年發生的聖嬰事件,造成加州和美國南部氾濫成災;而1997年到1998年的聖嬰,則在祕魯和厄瓜多造成致命的洪水。
厄瓜多和祕魯北部在1982至1983年也雨勢驚人。雨水刺激植物生長,引來成群的蝗蟲。隨後則是蟾蜍和鳥類族群激增。潮溼導致蚊子大幅增加,而在那之後,瘧疾就趁勢而起。
但是聖嬰帶來的影響不全是風暴,1997年到1998年的聖嬰現象在印尼造成嚴重乾旱,並伴隨著異常高溫;當地森林大火燒掉的面積,比美國的印第安納州還大。地下天文台(Weather Underground)網站的氣象主任傑夫‧麥斯特這麼說。
如果說強烈的聖嬰有什麼好的一面,那就是這種活動通常會讓大西洋上空的高空風增強,使得大西洋的颶風不易形成。今年夏天到目前為止,大西洋颶風季一直相對平靜。
關切魚群
強烈的聖嬰現象可能衝擊魚類和野生動植物。當赤道太平洋升溫的海水啟動聖嬰現象,由東向西吹的盛行風會減緩,甚至反轉。溫暖的海水繼而向東流經海洋。
偏暖的海水會破壞來自較冷深度的養分正常湧升流,而那會「打亂海洋的食物鏈,」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總署的邁阿密颶風研究部門氣象學家史坦利‧戈登伯格說。「這往往導致鯷魚漁場幾乎被徹底摧毀。對於不喜歡披薩上面有鯷魚的人來說,這沒什麼大不了,但是鯷魚也可以製成魚粉,用來飼養牲畜。所以是有漣波效應的。」
此外,鯷魚也是許多其他魚類、海鳥和海洋哺乳動物的主要食物來源。
地下天文台網站的麥斯特說,今年令人擔憂的是,祕魯外海異常溫暖的海水,已經截斷了養分的湧流。這將縮減商業漁民的漁獲量,撼動祕魯的經濟。祕魯官方已經宣布進入緊急狀態,預期今年冬天將面臨暴雨和洪水。
盛行風反轉也可能造成太平洋東部的海平面上升、其他地方的海平面下降。1982年到1983年的聖嬰期間,海平面上升造成耶誕島的海鳥棄養幼雛,海狗和海獅死亡;分布在智利到不列顛哥倫比亞之間的魚群離開,去尋找水溫不那麼極端的海域。
海平面下降會使珊瑚礁的頂端露出海面。加拉巴哥群島周圍大部分的珊瑚礁,在1982年到1983年的聖嬰期間死亡。
夏威夷官方十分擔心當前的聖嬰現象,可能導致當地的珊瑚礁大規模相繼死亡。
深入研究
科學家並不確定人類活動引發的氣候變遷,是否會成為這波發展中的聖嬰現象的一個因素。「這是個大哉問,」颶風研究部門的氣象學家尼爾‧多斯特說。「有關聖嬰現象的記錄並不夠多。」
他們也不知道全球海平面上升是否有可能是原因。
麥斯特說氣候變遷「可能造成某些讓人意想不到的影響」;但是可能有哪些影響,或者那些影響是否會發生,則難以預測。
麥斯特說,加州和墨西哥外海的水溫是有史以來最溫暖的,最終說不定會產生猛烈的暴雨,造成比之前聖嬰期間所見更為嚴重的洪災。偏暖的冬天則可能造成內華達山脈的雪量減少,這代表春融期間的積雪將會變少,而那通常是灌溉和飲用水的來源。
儘管如此,聖嬰現象的影響終將結束。
「聖嬰現象對動植物造成壓力,」多爾斯特說。「它會改變它們的生態條件,例如海水溫度和降雨量。但這是短期現象,情況回歸正常後,動植物也會跟著復原。」
當它結束的時候,科學家將有第三次強烈聖嬰現象的數據,有助於改善他們對第四次強烈聖嬰現象的預測。
北卡羅來納州作者威利‧德瑞(Willie Drye)的最新著作《待價而沽—美國天堂》(For Sale—American Paradise),將在10月1日由里昂通訊社(Lyons Press)出版。
撰文:Willie Drye, National Geographic
編譯:蘇睿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