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根據一份刊登於《自然》(Nature)期刊的研究發現,如果當年沒有簽訂《蒙特婁公約》(Montreal Protocol),禁止使用氟氯碳化物(CFC),到本世紀末全球將會再多升溫攝氏2.5度。
若地球仍繼續使用氟氯碳化物 恐升溫達攝氏3.5度
根據氣候科學家的數學模型,1987年蒙特婁公約讓人類今日還有機會將全球暖化控制在攝氏1.5度。現在大氣已經比工業化前高了攝氏1.1~1.2度,若還繼續使用CFC,地球可能暖化高達攝氏3.5度。
過去CFC廣泛用於冰箱、絕緣泡沫和氣膠。英國、美國和紐西蘭團隊的模型以CFC使用量從1987年起每年增長3%為理論基礎。
研究也發現持續消耗臭氧這種保護地球免受過量紫外線輻射(UV)的氣體,將嚴重破壞地球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保護臭氧層能減少紫外線對全球植被的破壞。紫外線照射會損害植物組織,限制它們的生長並破壞它們光合作用的能力,進而影響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研究人員發現,如果沒有CFC禁令,到2100年,森林、植被和土壤中儲存的碳將減少5800億噸。以預估的化石燃料排放量計,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將額外增加165~215ppm,而目前的濃度為420 ppm,即躍升40%~50%。
研究人員說,這些二氧化碳排放會使氣溫升高攝氏0.8度,使巴黎協定的目標變得遙不可及。除了消耗臭氧層外,CFC也是強大的溫室氣體。如果用量未受控制,到本世紀末,它們將使全球暖化再多增加攝氏1.7度。
科學家:威脅還在 仍有未受管制氟氯碳化物存在
來自蘭開斯特大學(Lancaster University)的主要作者楊保羅.楊(Paul Young)博士說:「我們的研究發現,蒙特婁公約不僅限於保護人類免受紫外線增加的影響,還保護了植物和樹木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威脅還沒為全消失,還是有些未受管制的CFC用量存在。」楊保羅表示,2018 年大氣科學家發現CFC-11濃度回升,來源是中國東部的絕緣材料廠。
中國當局確認在工廠檢查時發現了一些禁用物質,但數量很少。在沒收材料和拆除生產設施後,CFC-11的排放量迅速下降。
不過,即使沒有CFC,今日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仍是人類歷史上的最高水準。
參考資料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汙染防治、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築等各面向。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濕地、海洋、土地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