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不錯過知識訊息,立即加入國家地理官方X

Oct. 04 2023
特別企劃

與廣原小熊的不期而遇

  • 廣原小熊Mulas (照片提供:臺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

    廣原小熊Mulas (照片提供:臺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

  • 併籠後的廣原小熊與利稻小熊在平台上活動 (照片提供:臺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

    併籠後的廣原小熊與利稻小熊在平台上活動 (照片提供:臺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

  • 廣原小熊野放 (照片提供:臺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

    廣原小熊野放 (照片提供:臺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

  • mulas野放後自動相機拍攝到的影像 (取自林業署粉專)

    mulas野放後自動相機拍攝到的影像 (取自林業署粉專)

  • mulas野放後自動相機拍攝到的影像 (取自林業署粉專)

    mulas野放後自動相機拍攝到的影像 (取自林業署粉專)

  • mulas野放後自動相機拍攝到的影像 (取自林業署粉專)

    mulas野放後自動相機拍攝到的影像 (取自林業署粉專)

1

臺灣黑熊作為家喻戶曉的野生動物,以政府機關吉祥物的形象出現在生活周遭,但近期卻越來越頻繁地佔據報紙新聞版面。2019年7月27日,臺東廣原村發現一隻失恃的幼年臺灣黑熊,有了2018年南安小熊的經驗,林業署 (當時仍為林務局) 立刻啟動了救援流程,並將小黑熊留在原地照顧,希望母熊可以帶走小熊,但母熊最終並未出現,廣原小熊照養計畫因此誕生。
為了讓廣原小熊能夠順利健康長大,重回大自然的懷抱,林業署會同專家學者共同討論小熊的照養計畫,從食物、營養、傳染病、健康控管到野放訓練一應俱全,同時,臺東利稻村也捕獲了一隻偷吃雞的小黑熊(利稻小熊) 。兩隻幼熊一前一後的報到,為了尋找無人為干擾的照養場地,一時之間讓大家忙了翻天。失恃的小熊們,誤入了人類的社會,猶如格列佛造訪了小人國,布農族耆老們為廣原小熊取名為Mulas。

Mulas-象徵堅忍不拔,刻苦耐勞的精神

廣原小熊Mulas (照片提供:臺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

廣原小熊Mulas (照片提供:臺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

在照養初期,為了提供較為良好的照養環境,特地將 Mulas 與 Litu (利稻小熊) 運到當時的臺中烏石坑特生中心低海拔試驗站 (現為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烏石坑研究中心) 進行移地照養。Mulas 是生性害羞的小女孩,對於保育員的出現非常的謹慎小心,總是躲在角落偷偷地觀察,動作稍微大一點都會讓牠花容失色的跑開。臺灣黑熊雖然是雜食性的,但其實將近八成的食物都是植物,為了讓小黑熊們重回野外時,可以順利的找到食物,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持續地提供各種野果,一袋又一袋的稜果榕、大葉石櫟、青剛櫟、臺東火刺木,塞滿了低海拔試驗站的六門冰箱。
就像父母照顧小孩的生活起居,代為母職的保育員也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做行為觀察,確認小黑熊的行為符合野外的正常行為,看著 Mulas 爬上爬下,做巢睡覺 (臺灣黑熊有築巢行為),就連籠舍內的一根腐木也可以興奮地玩上半個小時,而保育員平常跟小黑熊唯一能玩的 ”遊戲”,就是由保育員扮演出題者,攪盡腦汁把食物藏在籠舍內的各個角落,水池裡、土堆中、腐木內、樹叢中,再由小熊用牠們靈敏的嗅覺逐一破解難題,增加環境刺激的同時,還能讓小黑熊不至於因為圈養的單調生活而出了毛病。

併籠的喜悅,與逃脫的挫敗

併籠後的廣原小熊與利稻小熊在平台上活動 (照片提供:臺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

併籠後的廣原小熊與利稻小熊在平台上活動 (照片提供:臺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

照原定計畫,希望Mulas能與Litu併籠照養 (在同一空間中一起生活),但兩隻熊的個性迥異,若是互看不順眼,打起來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傷害,為了避免這樣的結果發生,照養團隊首先透過交換小熊籠舍內的物品來讓彼此熟悉氣味,再透過籠舍間的連結通道讓彼此有些許的肢體碰觸,期間積極的觀察紀錄牠們的行為表現,是否對於出現在眼前的陌生對象感到威脅甚至對彼此威嚇,作勢攻擊呢?確認小熊互動友善,準備就緒,便將連通兩籠間的閘門打開,照養團隊迎來了成功併籠的圓滿結局,Mulas與Litu跟前跟後,互相玩耍,互動良好,成就了臺灣首次台灣黑熊幼熊的併籠紀錄。

歸返故鄉,重回山林

在台中移地照養的期間,台東的森林野訓場也如期完成,是時候讓Mulas回到台東做野放訓練了。15人團隊,趁著夜色繞過南迴公路,耗時10個小時,回到台東池上,接下來迎接牠的是至關重要的獵捕訓練與避人訓練。舉尾蟻、蜂巢、虎皮蛙、鵪鶉、山羊,狩獵訓練一一通關,至少,已經是個有點經驗的掠食者了,是時候該讓Mulas斷開跟人類的連結了。透過減少照養員現身的時間與頻率,同時確認小黑熊對陌生人的反應,再利用鞭炮、瓦斯喇叭發出巨大的聲響,在Mulas主動靠近時使用防熊噴霧驅趕,這都是為了能讓小熊野放後懂得避開人類。我們用關愛與期待來驅趕,只為了未來的不再見面。

廣原小熊野放 (照片提供:臺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

廣原小熊野放 (照片提供:臺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

螺旋槳啪搭啪搭的旋轉,強勁的風把地上的人吹得東倒西歪,不到15分鐘,Mulas 就已經搭著直升機回到遠離人類喧囂的山林野徑,抬著運輸籠就野放位置,小心翼翼的打開籠門,Mulas 用牠的鼻子嗅了一下家鄉的氣息,緩慢且沉穩的踏出籠門,繞了一大圈,遠離了原本預設會移動的路線,往山谷方向前進。就像是要再給照養團隊仔細看看自己的身影一般,牠不疾不徐地走向遠方,消失在大家的視線盡頭。接下來,Mulas 得靠自己在這片山林生活下去,而我們只能透過衛星訊號上的點位來確定一切是否安好。
「送你回家是最重要的任務,回家之後,你我就是過客,你有你的熊徑,我有我的人生,我們各自努力!」照養團隊的獸醫師在順利野放後,在自己的個人頁面上寫下了這段話。
Mulas 的 GPS 頸圈設定為一年後自動掉落,目前已經脫落,由林業署臺東分署順利取回。2021年11月 (野放後1年半) 透過林業署臺東分署的自動相機調查,成功拍攝到 Mulas 的身影,與身邊一同玩耍的另一隻野生臺灣黑熊。

mulas野放後自動相機拍攝到的影像 (取自林業署粉專)

mulas野放後自動相機拍攝到的影像 (取自林業署粉專)

社團法人臺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

野灣發起自2016年底,由一群熱愛生命、熱愛臺灣這片土地的野生動物工作者組成。在臺東縣池上鄉成立非營利野生動物醫院,試圖補足東臺灣野生動物救援的資源缺口。促使野灣完成此目標的主要理念為:野生動物救傷應由全民參與,不應該僅由政府買單。野灣期許能成為社會大眾與野生動物間的橋樑,透過野灣的專業來幫助不幸落難的野生動物,藉此讓大眾了解野生動物所面臨的困境,以達到全民參與的目的。

NOV. 2024

AI世紀革命

從醫學、考古、太空探索到動物溝通,人工智慧的應用正急速拓展科學新疆界

AI世紀革命

AD

熱門精選

AD

ad300600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