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獨立報》(The Independent)報導,根據一份新的科學評論,保護世界上僅存的熱帶泥炭地,有助減少人類感染新興人畜共通傳染病的風險。
研究首次調查泥炭地與新興傳染病的關聯
該評論指出,保護熱帶泥炭地也是因應氣候危機的關鍵,因為泥炭地富含水分的土壤中儲存了大量的碳。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獨立報》(The Independent)報導,根據一份新的科學評論,保護世界上僅存的熱帶泥炭地,有助減少人類感染新興人畜共通傳染病的風險。
研究首次調查泥炭地與新興傳染病的關聯
該評論指出,保護熱帶泥炭地也是因應氣候危機的關鍵,因為泥炭地富含水分的土壤中儲存了大量的碳。
在整個地球上,泥炭地僅占陸地表面的3%,但卻儲存了所有土壤中1/3的碳。
研究主要作者、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生態學和自然保護研究員馬克.哈里森(Mark Harrison)博士說:「熱帶泥炭地和其中的野生動植物受到干擾,與公共衛生和疾病大流行息息相關,應被保育和復育。」
「人們普遍認同熱帶泥炭地在野生動植物保育、碳排放和提供當地社群資源等方面的好處……但是我們的研究首次明確描繪並調查了熱帶泥炭地與新興傳染病之間的關聯。」哈里森說。
研究指出,熱帶泥炭地中棲息許多已知對人類構成疾病風險的動物,包括蝙蝠、囓齒類、穿山甲和靈長類。保護這些物種的棲息地能減少牠們與人的接觸,進而減少疾病傳播的風險。
由於COVID-19的關係,野生動物傳人的新興傳染病正受到科學界的關注。武漢肺炎的起源尚不完全清楚,但科學家懷疑是從蝙蝠經過一種未知的中間宿主(可能是穿山甲)傳給人類的。
當人類與野生動物接觸,會相互傳播有害病原體。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能在脊椎動物(如哺乳動物或鳥類)和人類間傳播的疾病叫做人畜共通傳染病。
人畜共通傳染病對人類健康有重大影響,占人類所有傳染病的2/3,四種新興疾病中有2/3是人畜共通傳染病。
根據全球頂尖生物多樣性專家10月份發表的一份報告,目前人類破壞自然棲息地的速度將導致更多的傳染病爆發。
政府間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科學政策平臺(IPBES)的報告指出,未來的傳染病將比武漢肺炎更常發生、傳播速度更快,對世界經濟造成更多損害並造成更多人喪生,全球因應傳染病的方式應有所變革。
哈里森博士說,保護和復育熱帶泥炭地應是重大變革之一。「我們不是說熱帶泥炭地比起其他熱帶棲地特別危險,而是從新興傳染病的角度來看,有證據顯示這種風險的存在,並且可以透過保育、復育生態系統及其中野生動物,將感染風險降低。」
哈里森博士說,目前熱帶泥炭地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消失。損失率在印尼特別高,那裡的泥炭地經常被砍伐並排乾,改成棕櫚油種植園。
從2000年到2015年,印尼平均每年砍伐49萬8000公頃森林,是全世界第二大森林砍伐地區,僅次於巴西。
印尼泥炭地排乾積水也與大火蔓延有關。大火會導致大量溫室氣體釋放到大氣中。
哈里森博士說:「儘管目前來看非洲和南美的熱帶泥炭地劣化程度較小,但這些地區並非倖免於這些威脅,未來狀況仍可能惡化。」
參考資料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汙染防治、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築等各面向。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濕地、海洋、土地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