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外食普遍使用一次性餐具,今年受到疫情影響,態勢更顯著。環保署公布今年上半年紙容器回收量達7萬3863公噸,相較去年同期僅2.8萬噸,多出近三倍,更遠遠高出2018年整年回收量的4萬多公噸。
今年紙容器回收量較往年大幅升高。資料照。陳孟薇 攝。
檢視環保署統計資料,紙容器回收逐年升高。今年1至6月更是大幅增加,在4月份達到高峰;單月增幅則以3月份的36%最高,一口氣增加了3000多噸。
今年1月紙容器回收量為9000多噸,2月份為9300噸,3月份突破1.2萬噸,4月份持續增至1.4萬噸,達到上半年高峰。4月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將近四倍,足足多出1萬噸。
對照國內疫情發展,2月底、3月初時中央及臺北市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升為一級開設,環保署也針對疫情發展,放寬管制場所的一次性免洗餐具禁令,全臺有500多家業者提出申請。此外,外送業績成長,根據國泰金6月公布的國民經濟信心調查,平臺業者統計,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2、3月的送單量足足增加了32倍。
環保署資源回收基金管理委員會表示,這樣的趨勢的確可能是受今年疫情、外送平臺發展的影響。疫情讓原本使用環保餐具的店家改用紙餐具,也讓外送平臺的接單量大增,都可能是今年上半年紙容器回收量大增的原因。
回收基管會表示,從2018年開始針對紙容器回收加強宣導及補助措施,包括請各地方政府、學校加強宣導回收與分類認知、不得拒收廢紙容器及提高垃圾袋破袋檢查比例、減少一次性免洗餐具使用等,並推動資收關懷計畫,提高紙容器回收補助價格,這些努力在近兩年逐漸展現回收成效。2017年紙容器回收率未達50%,當時回收量為2.5萬噸,但今年上半年回收量多達7萬多噸,回收率反而提升至87%。
環境資訊中心 記者林芊妤報導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汙染防治、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築等各面向。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溼地、海洋、土地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