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珊瑚復育也要「投資組合」? 科學家:兼顧耐熱性與多樣性
Dec. 07 2023

珊瑚復育也要「投資組合」? 科學家:兼顧耐熱性與多樣性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曹可芝、陳文姿 編譯;許祖菱 審校 身著潛水衣的科學家深潛入海底,小心翼翼地檢視一個個土色珊瑚塊。這些珊瑚碎塊是少數躲過珊瑚白化的珊瑚,牠們被暫時移植到這塊區域,等待成長到一定大小後,再將健康的分株移植到原本的海域。 「我們試著養大牠們,現在有些已經跟我的拳頭一樣大了。」阿布達比環境署(Abu Dhabi Environment Agency,EAD)的海洋科學家哈馬德.傑拉尼(Hamad al-Jailani)告訴《美聯社》。

玻璃一年奪走上億「鳥」命 美國大樓不想再當候鳥殺手
Dec. 04 2023

玻璃一年奪走上億「鳥」命 美國大樓不想再當候鳥殺手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曹可芝 編譯;陳文姿 審校 每到遷徙時節,候鳥飛越數千公里,躲過天敵與天災,卻在「玻璃叢林」裡丟了性命。北美都會區嚴重的「窗殺」引起普羅大眾關注,自發投入防止窗殺的工作。 10月4日,芝加哥麥考密克展覽中心(McCormick Place)的大樓一夜之間「殺死」近千隻候鳥。當地博物館退休的鳥類專家大衛.威勒德(David Willard)隔天早上目睹了這一幕,長年追蹤窗殺事件的他大受震撼,「窗前就像鋪上了鳥屍做的地毯。」 「平常每天最多15隻鳥(死掉)吧,我們追蹤了這棟大樓40年,從來沒見過規模這麼大的窗殺。」威勒德告訴《美聯社》。 統計後發現,此...

94%捕撈作業會撈到海洋垃圾 刺網船淨海清出逾313公斤海廢
Nov. 28 2023

94%捕撈作業會撈到海洋垃圾 刺網船淨海清出逾313公斤海廢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袁慧妍報導 11月21日是聯合國世界漁業日,漁民權益暨環境永續中心(漁環中心)舉行雲林嘉義近沿岸海洋廢物回收紀錄發表會,由10艘以刺網捕魚的漁船,在2023年首三季共進行了504筆調查,清出海上313.59公斤、共4680件海洋垃圾。垃圾組成以塑膠和漁業垃圾為主,占總體海廢量88%,漁業垃圾中更有86%為蚵條,也是西南海域特殊的海廢。

花蓮卓溪黑熊誤闖工寮猝逝 死因老邁飢餓且誤食除蝸農藥
Nov. 26 2023

花蓮卓溪黑熊誤闖工寮猝逝 死因老邁飢餓且誤食除蝸農藥

整理:吳奇諺(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林業署花蓮分署10月19日獲報,有臺灣黑熊入侵花蓮卓溪鄉工寮,卻發現黑熊全身抽搐,經救援後送醫途中死亡。日前檢驗結果出爐,除黑熊年邁健康狀況欠佳,死亡前處於長時間飢餓狀態,最終因誤食除蝸牛的農藥(聚乙醛)導致中毒死亡。

潮境禁漁及執法成效顯著 魚類密度比深澳多兩倍
Nov. 15 2023

潮境禁漁及執法成效顯著 魚類密度比深澳多兩倍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袁慧妍 基隆報導 基隆潮境保育區於2016年成立,一向是海保區模範生,禁漁及有效執法,有助海洋復甦。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李承錄在11月4日潮境海灣保育論壇上表示,今年首三季於潮境及瑞芳深澳保育區進行初步生態調查,分別記錄到151種及76種魚。而在有劃設禁漁區且執法嚴謹的潮境,魚類個體數、生物量、指標魚類生物量均比未進行有效執法的深澳,有顯著優勢。

海廢再利用率首次突破50% 海保署公布第三季淨海成果
Nov. 14 2023

海廢再利用率首次突破50% 海保署公布第三季淨海成果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立炘報導 海保署11月2日公布今2023年第三季全臺淨海成果及海廢分布地圖,海廢清除總量為6156公噸,回收再利用則高達3114公噸,再利用比例首次過半,占近51%。其中,竹木類廢棄物佔最大宗,大多來自臺南市。

臺南扇形鹽田生態監測週年 仙后水母「倒立」朵朵開花
Nov. 10 2023

臺南扇形鹽田生態監測週年 仙后水母「倒立」朵朵開花

整理:鄒敏惠(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臺南將軍區青鯤鯓扇形鹽田,以今年剛開放的「生命之樹」藝術造景聞名,生態豐富度也不遑多讓,「倒立水母」近日大受矚目。扇形鹽田濕地生態守護單位臺灣環境規劃協會表示,去年才向國產署認養,今年在全區生態調查後,確認有不少仙后水母(別名倒立水母)、端鞭水母。協會預計,12月、1月將有數千隻雁鴨科鳥類陸續抵達渡冬,扇形鹽田又將成為重要的候鳥棲息地。

MAY. 2024

章魚的秘密

牠和你我天差地遠,但同樣聰明絕頂,可能揭示了智慧生物的另一種演化途徑。

章魚的秘密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