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樣的地底兵馬俑大軍,揭開秦文化的面紗
今年在高雄親眼見證「世界八大奇蹟」
1987年「秦始皇陵墓」及「兵馬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在各大博物館邀請下,巡展五大洲,曾在近200個城市展出,更創下全球觀展破億人次觀展之輝煌紀錄;縱橫古今千百年,秦始皇所締造的龐大帝國,以及他埋藏地底的兵馬俑大軍,迄今仍是歷史上神祕難解的謎團之一。在各項題材如電影神鬼傳奇3也使用兵馬俑等為發想,在全世界創造許多話題。
2016年,國立故宮博物院「秦‧俑–秦文化與兵馬俑特展」將揭開古代秦人文化與歷史的神秘面紗,展覽中共有五大展區,分別為:秦與周戎、東進稱霸、變法革新、秦始皇帝、漢承秦制,策展人蔡慶良博士及張志光先生透過深入淺出的方式為觀眾娓娓細說,自西周以來,秦人如何吸收周、戎文化,逐步融合為秦國兼容並蓄的文化涵養,歷經近八百年浮沉,終於成就帝業,建立了震古鑠今的龐大帝國。即便秦朝兩世而亡,但後世的種種制度與文化,如官僚、郡縣、宗教、文字、度量衡、法律等,受秦文化影響甚遠。
秦與周戎
秦文化發祥於甘肅東部的隴上地區,繼而沿渭河谷地東進,至陝西關中地區發展成熟。西周至春秋時期,秦的禮樂文化深受周王朝的影響,由考古發現來看,秦人的圭璧、鐘磬、冠帶、佩飾、喪葬都與西周晚期文化一脈相承,可見秦國上層貴族文化崇尚西周禮制;但又因為受到戎狄文化的影響,青銅禮器和樂器等同時呈現出裝飾繁複的特徵。春秋晚期至戰國,隨著秦國疆域變化,周文化的影響漸弱,戎狄文化對秦的影響漸次加深,這在秦、戎貴族墓出土的文物中皆有跡可循。秦族從西周晚期立國,在不同文化的影響,且不斷吞併融合許多戎狄民族,晚期的「秦人」已不是單一民族的概念。
東進稱霸
秦因助周平王東遷有功,受封為諸侯,從此崛起。為了向東發展,秦國曾多次遷都,有「九都八遷」之說,在歷年甘肅禮縣、清水、甘谷、西寶雞、平陽、鳳翔、涇陽、臨潼、咸陽等大量出土文物中,也佐證了此說。雍城作為秦都歷時三百年,著名君主有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和其後的秦景公。藉由近年考古發現,雍城已展現出泱泱大國氣勢。
變法革新
歷史上秦國為消除因分封制度出現的世襲地方封侯,商鞅橫空出世,在孝公支持下展開史上最著名的變法,開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極權。商鞅變法由法令制度、官僚系統開始,包括劃分田地、奬勵農織,最終至軍事武功、征伐攻略,乃集權中央之意。考古出土更進一步證明了歷史記載。
秦始皇帝
秦兼併天下之後,在政治上推行中央集權和郡縣制,強化了官僚和文書制度;在經濟上統一了度量衡、貨幣以及道路交通,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帝國,秦始皇帝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從秦孝公至秦莊襄王的六位秦君,經營了一百年,在秦王政即位時,秦國已經擁有問鼎中原的實力。秦王政十七年至二十六年十年內,秦順次滅亡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兼併天下,自稱「始皇帝」,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統一度量衡與貨幣、車同軌、書同文字,對後代歷史影響深遠。
漢承秦制
秦代只維繫了短短十五年即分崩離析,但秦的制度觀念奠定了其後二千多年歷代的政治基礎。代秦而興的漢朝,在政治體制、經濟制度、宗教思想、文化藝術方面,都承襲了秦制,此即所謂「漢承秦制」。考古出土證實,利用基於天命鬼神思想的數術來推算吉凶禍福,利用祭禱禳除來趨利避害,是戰國秦漢社會宗教的信仰基礎。秦漢方士所倡導的神仙思想,是秦漢時代新興宗教的一個主要內容。秦漢時代是中國藝術史的轉折點。由於多元民族文化接觸、以及宗教思想的變化,秦漢時代的日常實用藝術品越來越多,造型趨向自然寫實,常採用金銀錯以及彩繪的裝飾手法。
關於展覽
高雄場
台北場
- 主辦單位: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甘肅省文物數據信息中心、時藝多媒體傳播(股)公司、三立集團閣林文創(股)公司
- 協辦單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博物院、咸陽博物館、咸陽市文物考古所、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寶雞市考古工作隊、陳倉區博物館、鳳翔縣博物館、寶雞先秦陵園博物館、岐山縣博物館、隴縣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簡牘博物館、天水市博物館、禮縣博物館、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博物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主要贊助:潤泰集團
- 共同贊助:聯合信用卡中心、合作金庫銀行
- 教育贊助:廣達文教基金會
- 唯一指定航空:中華航空公司
- 攝影贊助:香港商石利洛偉柏有限公司